APP下载

托克逊盆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

2016-09-18吴海霞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7期
关键词:两河盐渍化荒漠化

吴海霞

(新疆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昌吉831100)

托克逊盆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

吴海霞*

(新疆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昌吉831100)

托克逊盆地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土地开垦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引用量增加,上游水位下降,造成了部分土地荒漠化;同时,由于农田漫灌水排入下游,引发下游水位上升,土地盐渍化加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水资源;生态环境;合理利用

托克逊盆地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白杨河水系和阿拉沟水系是区内最主要的水资源来源,但由于盆地处于全国典型的极端干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盆地内降水量极少,春旱、夏洪、盐碱、风沙等就成了区域内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加之近几年来,土地开垦面积扩大,水资源引用量增加,上游区土地荒漠化有加重的趋势;上游农田排水进入下游,引发下游水位上升,土地盐渍化加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已经影响到县域内经济、社会及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1 盆地水资源状况及水质变化

(1)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白杨河水系和阿拉沟河水系为典型的内陆河,河流水量全部来自于源流区,即盆地内的水全部来自于两河流域的补给,总水量为3.387×108m/a(见表1)。

表1 两河流域源流区水资源补给量一览表

进入平原区是利用径流的主要区域,几乎所有的水资源都来源于两河水的转化,下游的夏乡到艾丁湖区域是径流的消失区。地表径流以冰川融雪补给为主,约占53%,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辅,其中降水补给约占38%,地下水约占9%,而且河流年内径流分布不均,每年6~8月,水量约占全年净流量的52%左右,多为洪水,特点是洪峰高、起涨快、洪灾重。而每年的3~5月灌溉季节的水量仅占全年水量的11%左右,受其特殊水文条件的制约,径流经过多次渗入、溢出的反复转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也很频繁。

盆地地下水总补给量为2.8042×108m/a,全部由地表水转化而来,地下水总排泄量为2.7982×108m/a,补给量较排泄量多出0.006×108m/a,地下水略处于正均衡状态,全部为低矿化水,总的淡水可采资源约为1.823×108m/a(见表2)。

(2)水质变化。阿拉沟水系及白杨河水水系水质一般较好,根据多年检测资料,两河流域多年矿化度保持在1g/L以下,由于两河流域流程较短,上下游水质变化不大(见表3、表4)。

表2 托克逊盆地可采淡水资源量一览表(矿化度小于1g/L)

表3 两河流域水质状况一览表

表4 内梅罗水质指数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两河流域地表水水质较好,水质等级均为清洁,深部地下水水质好,浅部地下水水质较差。上游区地表水水质较好,而下游区受灌溉水影响及蒸发的影响,水质变差。水质超标指标中矿化度、硫酸盐、氯化物为主要指标。

2 托克逊盆地内的土壤、植被与沙化

盆地内主要土壤类型有绿洲土、风沙土、草甸土及盐渍土等,以草甸土与绿洲土占地面积最广,占区域面积的63%,由于天然植被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供给,造成了局部土壤干旱程度加剧,植被对其生存条件由适应变得不适应,一些不耐干旱的浅根性草本植物减少,衰败以至于死亡,植被的衰败及死亡连年发生,使生物空间格局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群落的结构逐渐变得简单,密度与覆盖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促成植被生长态势减弱,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实践证明,植被子维护荒漠环境稳定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植被覆盖的荒漠,风沙的危害程度就相对较低,而在无植被的环境中,风沙的作用十分强烈,干旱及风沙的环境,促使着沙漠化的发生及发展。而沙漠化的发展给盆地内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他不仅使植被退化,也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田、村庄被淹没,道路被堵塞。空气遭受污染,环境恶化。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沙进人退的现象,同时,由于灌溉水大量排向下游,盆地沙漠化土地面积见表5。

表5 盆地沙漠化土地及盐渍化土地面积一览表

由表中可知,郭勒布依乡、伊拉湖乡位于北部及西北部,受风灾的影响最大,沙漠化土地面积也最大,由于两乡位于风区的上风向,缺水风大,形成风蚀龙岗及沙丘地貌,完全形成了不毛之地,郭勒布依乡受风灾影响最大,土地沙化面积也最大;博斯坦乡、夏乡及托克逊镇位于中部及南部,位于风区的下风向,受防风林带的阻挡,风力减弱,受风灾影响较小,因而仅在局部形成沙丘地貌。

夏乡位于下游区域,地势较低,上游的农田灌溉水不断排向下游,夏乡东南部地下水位长期居高不下,加之当地极端干旱的高温的气候条件,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形成大片盐渍化土地,局部地表已形成盐壳。

3 盆地内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主要问题

两河流域内由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与植被固有的特征,决定了流域内各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的不活跃,导致了系统中生态过程受到抑制。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流水地貌萎缩、风沙地貌发育;②生态过程受阻、土地荒漠化、区域生态脆弱;③生态系统抗干扰性降低;④荒漠—绿洲—河流—渠道的景观模式明显。

目前对生态脆弱性的分级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普遍适用的评价依据,但结合两河流域自然地理状况及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特征及变化规律,该区生态脆弱性程度可从表6反映。

表6 盆地两河流域生态脆弱性反映一览表

可以说,环境恶化是各种自然、生物、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是主要的诱导因素,也有不利的自然因素作为其发展及基础条件。只有两者的结合才会造成环境的恶化和发展。因此,环境的恶化乃是人类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同产物。

干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伴随人类发展同步出现的问题,随着绿洲经济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两河流域下游的生态环境几乎无一例外都会遭受到破坏。近50年以来,两河流域的水资源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是水资源的利用规模却在不断扩大。河流水资源的引用率在不断提高,两河流域水资源的引用率几乎达到了95%以上。从而使河流补给到艾丁湖的水量不断减少,个别年份甚至无水可补,造成艾丁湖湖面不断萎缩,湖水枯竭。

目前两河流域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上游引水增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人工绿地不断扩大,中游河道耗水量大,河道洪水期漫溢及淤积现象严重,天然植被有一定的恢复,而下游处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土地荒漠化加重,局部排水不畅,造成土地盐渍化加重。下游地区是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4 恢复盆地内生态环境的措施

目前两河流域内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下游水源断流,二是土地盐渍化,三是土地荒漠化。针对目前这种现状,可分轻重缓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必须进行两河流域内的综合治理,应使上游合理引水,使下游水也能分配到一定数额,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2)对上游农田灌溉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降低灌溉定额,同时保证灌溉面积,发展节水型农业,采用滴灌、渗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

(3)保证两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减少,合理分配水源,防止河水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保证水源清洁。

(4)加强草场灌溉的管理,改变现在因漫灌而抬高地下水位引起盐渍化加重。逐步做到计划灌水,起到养护草场的作用。

(5)目前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存在逆转的可能性,这种类型常由人类破坏植被所致,如过度放牧,打草,在某一区域过度取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如在此区域做好草场保护,合理开发,将对防止荒漠化起到重要保护作用。

(6)对于潜在荒漠化的土地,只要对生态环境有计划的加以维持,加以保护,即有逆转的可能,此类型土地在中下游区域分布较广,应加以重视。

(7)加强对林业的管护,使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城市防风林都能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1]托克逊县境内白杨河、阿拉沟水系流域规划委员会.托克逊县境内白杨河、阿拉沟水系流域规划报告[R].1991.

[2]李涛,等.新疆托克逊火电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R].1996.

P64

A

1004-5716(2016)07-0180-03

2015-07-16

2015-07-16

吴海霞(1971-),女(汉族),安徽亳州人,工程师,现从事水文地质工作。

猜你喜欢

两河盐渍化荒漠化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运河功能探析
1989—2019 年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分析
甘肃苏干湖湿地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中俄两河流域领导人座谈会在俄罗斯举行 刘强率团出席 提出10大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