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文斌:走出自己的“形势”之路

2016-09-18作者丨胡抗美博士生导师

台声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结体点画兰亭

作者丨胡抗美(博士生导师)

梁文斌:走出自己的“形势”之路

作者丨胡抗美(博士生导师)

梁文斌简历

1971年11月出生于浙江新昌。中国美术学院文学硕士(书法理论与创作方向),导师陈大中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书法创作方向),导师胡抗美先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坛“兰亭七子”、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现任职于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

作品曾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三等奖;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第三届全国行草书大展最高奖;全国首届扇面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百家精品展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获“兰亭七子”称号;中国书法家协会教学成果展一等奖等多种奖项。著有《梁文斌作品集》《中国优秀中青年书法篆刻家——梁文斌》《首届当代书家交流展作品集——梁文斌》等。论文、专题、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中国美术馆》《美术报》《书法报》等专业报刊杂志。

行草《裴处权诗一首》35cmx139cm

对于一个书法博士来说,求索的方向是第一位重要的。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问题,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成名者,都至关重要。整体而言,当下书法家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传统及美学、艺术学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朝着这些方向去作更深入探索。对于文斌而言,高古的传统经典无疑是他求索的一个重要方向,故而我认为书法寻根求源实际上是一种创新行为。所以,书法家的创新目标,都必须把坐标锁定在传统上,或者说,所谓创新,实际上是在浩瀚的传统中寻找发展自己的个性空间。文斌坚定了这个方向,他把寻根的重点放在汉末和魏晋,放在对蔡邕的《九势》的研究上。《九势》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内容涉及到中国书法的起源,中国书法的性质以及中国哲学、中国美学,是中国书法传统的重要资源。文斌就是向着这样一个高度奋进,并不断向纵深穿越的,这是一个清醒的选择。

文斌书法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临摹古人可以临得很像,创作时结体造型也比较准确,我看到他的那幅趋于“过”的展览作品,正是对“反者道之动”的另一个层面的诠释。即,基本功是书法变化的前提与条件,但如果把基本功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很可能使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变成俗套,就难以入道。

文斌这些年来最大的收获,是增强了书法创作造型的自觉性,在文斌的意识中,书法的造型就是通过书法家的思想渗入,使汉字形象化,使固化的汉字变为鲜活的生命。

行草《黄庭坚词》28cmx43cm

行草《辛弃疾清平乐》45cmx54cm

书法理论中讲究形神兼备,并且主张“神采为上”。古人强调的神指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创作中组合、对比后产生的关系。组合、对比后产生的关系是什么?它和“神”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书法艺术组合与对比后产生的关系,依然可以用形势学说来阐释,因为形势概念包括空间造型和时间节奏两个方面。以文斌作品为例,他作品中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大小正侧,墨色的浓淡枯湿等,这些都是空间造型。而那些轻重快慢,断合离续等,则都是时间节奏。文斌在造型过程追求点画的不同,追求结体的变化,追求形与形之间的空间效果。文斌把时间节奏的表现平台,放在对书法传统基因的继承和发展上。看他的“逆入”,他把上一点画的收笔当作下一点画的开始,把下一点画的开始当作上一点画的继续;看他的“回收”,可以借用古人的话来说,“无往不收,无垂不缩”,“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书法创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轻重快慢,提按顿挫等手段的对比,从而产生视觉上的节奏感。

草书 《元诗二首》 斗方42cmx42cm

文斌在造型中兼顾点画、结体和章法整体需要,把点画视为结体的局部,把结体视为章法的局部,既注重点画、结体的独立审美价值,又注重章法的视觉效果,这体现了他造型的能力。

文斌书法注重形势并重,为了形,他“计白当黑”,黑白兼顾;为了势,他来者不止,去者不遏,恣情任性,其出发点、落脚点皆在书法本体之中。文斌作为“兰亭七子”之一,希望能像王献之那样,不安于其父现状,劝父改体,大胆地深入形势,走出属于自己的形势之路,谱写中国书法的新篇章。

草书《皮日休诗四首》35cmx180cm

草书《归去来兮辞选》32.5cmx26cm

草书《放翁诗句》208cmx35cm

猜你喜欢

结体点画兰亭
向明月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用笔之“易”与“不易”
七绝·春雪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结体:小学软笔楷书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