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
2016-09-18察哈尔学会课题组
察哈尔学会课题组
“共同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
察哈尔学会课题组
本报告首先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和中国政府官方文件中归纳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性质、目的、原则、内容与方式,提取了两个核心关键词:“共同”与“现代化”;然后,我们用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经济增长/全面发展两对标量,分析了多种现代化理论及其特征,从逻辑上推演出“共同现代化”概念及主要特征;最后,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本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就是“共同现代化”。
“一带一路”是什么?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外国最为关心的问题。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和官方发布的文件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一路”的意义
(对中国)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亚洲)“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关注亚洲国家互联互通,努力扩大亚洲国家共同利益。
(对沿线各国)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对世界)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的性质
“一带一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习近平)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
“一带一路”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的目的
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一带一路”的目的是合作共赢,打造利益共同体。(王毅)
总原则
共商、共建、共享。
共建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建设者
“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建设内容
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的主线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优先是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王毅)
合作重点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主要方式
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
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合作蓬勃发展:(1)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2)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3)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
共建“一带一路”的途径是以目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是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
方式是平等协商、循序渐进。(王毅)
核心关键词:“共同”与“现代化”
以上内容归纳虽然只有2000字左右,但还是难以用一句话来回答“一带一路”倡议是什么?对上述内容再进行文本分析,我们发现有两个关键词是最为重要的。
一是“共同”。首先,“共同”一词出现的次数很多。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29次提到“共同”,其中14次提到“共同体”,6次提到“共同发展”;8次提到“共赢”。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25次提到“共同”,22次提到“共建”,3次提到“共享”。第二,包括“共同”含义的“合作”一词出现的次数更多。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合作”一词出现34次;《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合作”一词出现136次。仅从文本分析来看,“共同”是“一带一路”核心关键词之一。
二是“现代化”。与直接出现“共同”一词不同,以上两个文件中均未出现“现代化”一词。但我们认为,“现代化”也是“一带一路”核心关键词之一,主要理由有:(1)与“现代化”含义相近或相同的“发展”一词在以上两个文件中出现的次数很多。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发展”一词出现56次;《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发展”一词出现35次。(2)仔细分析官方文件中的“一带一路”主要内容,不难发现,用“现代化”或“发展”一词进行归纳其内容,也是较为合适的。
所以,本报告认为,“共同”与“现代化”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关键词。那么,是否存在“共同现代化”呢?它将是怎样的呢?这是我们近期思考的问题,答案很不成熟,在此提出,供各位批评指正。
“共同现代化”是什么?
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以往的现代化及其理论。我们选择其中最有影响的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为了能够简明扼要地厘清传统现代化理论,我们设计出一个分类标准,即使用两对标量来对现有的现代化理论进行分类。这两对标量是:民族国家与国际体系;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第一对标量描述的是现代化的主体,即谁在进行现代化?是民族国家本位还是国际体系本位?民族国家本位是指从某个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以该国家内部发展为主要内容;而国际体系本位是指以某个国际体系中的共同利益出发,以其中多个国家共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第二对标量描述的是现代化的目标,即为了什么进行现代化?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还是以全面发展为中心?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个领域的发展,而且还包括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通过对上述现代化理论的初步梳理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1)经典现代化理论是民族国家本位,以经济增长为中心;(2)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是国际体系本位,仍然以经济增长为中心;(3)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全面发展(主要是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中心,但仍然是民族国家本位。参见下图。
从逻辑上,我们把以国际体系为本位,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称为“共同现代化”。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目标取向: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
中国政法大学蔡拓教授指出:“在当今世界,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不能摆脱全球问题的影响和制约,任何国家和民族若无视全球问题中所内含的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不仅会损害自身,而且要殃及整个人类。”也就是说,人类共同利益是存在的,它存在于全球问题之中。因此,人类共同利益就是全球利益的体现。殖民主义时代,世界列强追求的是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是全人类的利益,而且把实现自己国家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工业文明时代,各国现代化追求的也是自己的国家利益,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对此有过深入透彻的分析。
为了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共同现代化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参与共同现代化的行为者必须把共同现代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路径。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何成效不大?缺乏具体路径也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为了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现代化的行为者不能把企业/组织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不能把国家利益置于全球利益之上。而是要寻找和追求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一致性、企业/组织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通过企业/组织利益的贡献实现国家利益,通过国家利益的贡献实现全球利益。
行为主体:国际共同体
谁来推进共同现代化?不是民族国家,而是由民族国家自愿组成的国际共同体;也不是国际体系本身,而是由民族国家为成员构成、相互形成国际体系的国际共同体。
我们知道,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民族国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过重大的贡献,但是,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化的行为主体,天然地会以自己的国家利益至上,有时甚至不惜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当今世界存在的诸多全球问题,其根源之一就是民族国家本位的现代化模式。而且,在面对全球问题时,民族国家是难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由联合国和国际组织提出并倡导,就是一个例证。
全球问题的解决、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客观上要求行为主体必须是国际共同体,而不是民族国家。所谓国际共同体是由多个民族国家自愿组成的、拥有共同命运意识和广泛深入合作机制的共同体。国际共同体首先在拥有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国家之间产生,在共同利益驱动下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然后,在共同利益不断实现过程中建立起责任共同体;最后,在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基础上,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
与民族国家是传统现代化模式的前提条件不同,国际共同体与共同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相互推进的。国家之间为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开展的国际合作是初始条件,合作成员国家的增加、合作范围的拓展、合作程度的加深、合作成果的显现,既是国际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也是共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与提升,取决于共同现代化推进的广度和深度;共同现代化的有效推进,也取决于国际共同体的建设水平和潜力。
核心原则:合作共赢
合作是指双方或多方投入资源、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共赢是指合作的双方或多方能够获得与其资源投入和工作努力相匹配的收益。共赢的前提是合作获得了预期的收益,共赢的实质是平等法则,即合作双方或多方能够获得与其资源投入和工作努力相匹配的收益。
合作是共赢的基础,共赢不一定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共赢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合作,才是可持续的合作。单赢或少赢的合作是打着“合作”旗号的“剥削”,是典型的机会主义/功利主义行为。
合作共赢作为共同现代化的核心原则,主要有以下内容:
(1)为实现人类共同利益,现代化行为者必须合作共赢。
(2)合作共赢不仅限于国际共同体的成员国家之间,还要包括国际共同体及成员与其外部国家,甚至包括人类与自然界的合作共赢。
(3)合作并不排斥竞争,只要这种竞争能够促进合作,即为了合作的竞争。在经典现代化理论中,竞争是主要的,既使存在合作,也是为了竞争。
(4)共赢必须让合作方先赢。共赢往往被认为是不现实的,因为合作各方都希望先赢,这样共赢就难以实现。因此,合作倡议方、投入资源多的合作方,必须让合作方先赢,最后合作各方才能共赢。
(5)合作共赢需要相应的文化支撑。源自欧洲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主要是一部竞争的历史,这与西方社会的个人理性主义文化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强调合作共赢为共同现代化的核心原则,这就需要关系理性主义文化作为支撑。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对此将会有较大的贡献。
战略重点:生态、人口、国际合作
经典现代化的重点领域是经济与政治,涉及到社会与文化,根本未考虑生态、人口和国际合作;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重点领域是经济与国际交往,其他很少考虑;生态现代化理论的重点领域是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点领域是经济、社会和生态。
由目标取向和行为主体属性所决定,共同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是生态环境领域、人口因素与国际合作方式。这里并不是不考虑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因素,而是把它们作为内容都纳入到国际合作之中。
生态环境领域的现代化,一方面要承继和发展生态现代化理论,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共同现代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路径;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这方面虽然有些进展和成效,但距离目标还是差得太远。
人口因素与现代化。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在西欧与东亚现代化比较中谈到,西欧国家是现代化启动在前、人口高增长在后,而东亚国家的情况却是人口高增长在前、现代化启动在后,涉及到人口增长与现代化启动的时序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康荣平研究员在2006年指出,人口基数是现代化模式或道路选择的重要因素。从世界现代化历程来看,18世纪西欧国家现代化启动时各国人口规模在千万级,19世纪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现代化启动时各国人口规模在亿级,20世纪中国、印度进入现代化时各国人口规模在10亿级。经典现代化理论适用于人口规模为亿级的国家,但完全不适用于人口规模为10亿级的国家。因为经典现代化理论推崇的欧美现代化模式依赖于大量消耗不再可生资源,仅美国占世界人口6%,却消耗了全球资源的1/3。因此,无论是中印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的现代化,还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人口总规模在几十亿),都不能再走欧美现代化的老路,而必须开辟新的道路。
共同现代化以国际合作为主要方式,具有与传统现代化不同的指导原则:(1)国际经济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促进国际经济秩序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只顾自己发展,不顾他人发展,更不是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上谋求自己的发展。(2)国际政治合作:相互尊重政治制度,共同应对全球问题。而不是把自己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强加于他人,不是在应对全球问题时推卸责任。(3)国际社会合作:发挥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全球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建设全球和谐社会。而不是通过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去干涉他国内政,颠覆他国政府。(4)国际文化合作: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而不是强调自身文化的优越性,贬低甚至毁灭其他文明。
综上所述,我们所讲的“共同现代化”是指以实现人类不同层次共同利益为目标的、以多个国家组成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国际共同体推进的现代化道路,它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原则,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充分考虑人口和生态环境因素,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的本质就是“共同现代化”
从“一带一路”官方文件的文本分析中,我们发现了两个核心关键词:“共同”与“现代化”;从现代化理论的逻辑分析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共同现代化”。结合“一带一路”官方文件与“共同现代化”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就是“共同现代化”。这至少可以从下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目标:实现共同利益
经典现代化是民族国家本位,以本国发展和利益最大化为最高目标。“一带一路”倡议突破了这个局限性,明确提出了以“共同利益”为目标。例如,“努力扩大亚洲国家共同利益”“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等等。
“共同现代化”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这个最高目标需要分解成为不同地域范围、不同领域的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才能逐渐地实现。不同地域范围的共同利益有:亚洲的共同利益、亚欧的共同利益,以及亚欧非的共同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不同领域的共同利益有:经济共同利益、社会共同利益、文化共同利益和安全共同利益等。
我们认为,“共同利益”之存在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客观基础,“共同利益”的认同是“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的关键,“共同利益”的实现是“一带一路”的目标。
主体:多个国家组成的共同体
世界现代化历程中出现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这三种主义的核心是“不平等”,只考虑自我利益的实现,不考虑他人利益,甚至损害他人利益。导致这种“不平等”事实的思想根源在于经典现代化中的民族国家本位。
“一带一路”官方文件明确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和亚洲邻国的共同事业。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这就表明,“一带一路”的建设主体不是中国或其他某一个国家,可以是全世界的所有国家。也就是说,由多个国家组成的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行为主体,这与“共同现代化”是完全一致的。
哪些国家能够组成共同体呢?这取决于这些国家对“共同利益”的认识和认同。只要在某个互联互通项目、在某个国际合作领域中,多个国家对“共同利益”形成共识,这些国家就能够组成一个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建设主体不同于有明确成员国的国际组织,这个多国共同体的成员将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
由此看来,“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是“一体两面”:“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众多不同的利益共同体的推进;不同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扩大和增加,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
原则:“三共”与“合作共赢”
经典现代化的原则是竞争取胜,各个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展开了争先恐后的竞争,为取得本国及同盟国的胜利,某些国家不惜动用武力发起战争来维护本国的利益。欧洲历史上为争夺殖民地,列强不断发起战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达到顶峰,这种现代化竞争带来的灾难严重地损害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带一路”官方文件明确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共原则”,也就是共同协商方针政策、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共同分享建设成果。这就彻底摒弃了传统的竞争取胜原则,摒弃了单赢的零和思维,这正是“共同现代化”中“合作共赢”核心原则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即以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利益实现为目标。
“一带一路”官方文件还就共建原则进行了细化: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但没有提及“共商、共享”原则的细化。
内容:互联互通为主线
经典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主线的,以至有学者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
“一带一路”官方文件突破了现代化就是工业化的传统逻辑,在现代化内容方面强调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共同现代化”是多个国家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推进的现代化,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多个国家组成的共同体必须实现互联互通;“共同现代化”又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推进的现代化,这就为满足以上互联互通需求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
所以,互联互通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线,又是“共同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方式:国际合作为核心
经典现代化的主要实现方式是竞争,甚至包括战争。这种方式与西方基督教文明相适应,到20世纪初,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只有欧洲北美各国(日本例外)。到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四小龙”以群体方式实现了现代化,其中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官方文件把“合作”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不仅表现在“合作”一词出现了136次,而且更重要的是,“合作”既是基础又是核心。为了实现共同利益,我们必须合作;为了形成共同体,我们必须合作;为了共商、共建、共享,我们必须合作;为了互联互通,我们必须合作。完全可以说,没有合作,就不会有“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差距甚大,找到各国发展战略的交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导方式。发展战略最大的交集是什么呢?就是现代化为目标和内容的国家战略!如何相互对接呢?需要找到一个“接口”!这个“接口”就是“共同现代化”。
课题主持兼报告执笔:柯银斌(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兼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