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暖,在朋友圈静静“燃烧”
2016-09-18李纯
文-李纯
有一种暖,在朋友圈静静“燃烧”
文-李纯
你的每一次转发,可能改变不了世界,但一定能改变他们的未来。
1.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点开微信,打开朋友圈。
一个夜晚,不知道“流失”了多少信息。军人在分享南海的态势。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念叨B轮又融到多少万。记者同行关注雷洋案对公安部的改变,看,新出台规定,围观群众未妨碍执法可现场拍摄……
光明与黑暗,进步与野蛮,轻逸与沉重,都在小小的朋友圈里。历史的残酷,人性的无常,循环往复,浓缩在手机屏幕里。如同穿行在一条狭长的隧道,怎么走,能走到我们都想要的至宽阔之处,温暖光明。
然后,有一天,你出现了,像个鬼马小精灵,隐现在我的朋友圈。
八点半被一个电话弄醒了,马涛隔空喊话道:
“昨天三点,你还没回来,我突然想到,你会不会被撞了,我给我想得到的你的亲朋友好友打电话。
我真诚答复: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你是做公益的。一个做公益的孩子,竟可以如此有趣?!
于是,我饶有兴致地看下去。等你每一天,刷新我的朋友圈。
2.改变不了世界的未来,但可以改变他们的未来
很多人对做公益无感。或者说,伤透了心。
做公益的,与人性中的某一面是暌违的,要付出,要舍得,要奉献,并且,你要承受,没有回报。
零回报,不仅在物质层面。让人尤其难过的是,精神层面的回报,可能也付之阙如。特蕾莎修女都被狠狠诋毁过:“尽管收到了大量捐款,但这些钱,很少用在穷人身上。”“她在接受访问时提及的孤儿院,收容所,是她信口开河提出来编出来的。事实上不存在。”“无私的人道主义者?不,她是偏执而残酷的基本教义派。她对‘痛苦’有一种不健康的崇拜。”
于是,有了那篇著名的回应,特蕾莎修女所写的《爱至成伤》。
几千年来,制度在变,文明更迭,但人性,变了么?
你的每一次筹款行动,在我看来,都是一次勇敢的冒险,向不可揣测的人心的试探。
2016年4月9日,你在朋友圈为东莞虎门曾宪辉的大姨王带发筹款。4月2日上午11点,一场车祸噩运般的降临到了老人身上,老人头部重创,被送入ICU。
依托轻松筹这一公益捐款平台,你为老人发起了募捐活动,目标金额:33136万元。
“你的每一次转发,或一元的捐款,可能改变不了世界的未来。但一定会改变他们的未来。”
这条轻松筹求助信息,得到了19位爱心人士的实名证实,在朋友圈里被分享541次,得到了859人次的支持。筹款目标最终达成。
2015年10月,你率队去冷泉镇水田乡家访,探访16个贫困学生。目睹的贫困状况,毋庸赘言,要说的是你们遇到的骗子:有的家庭,想要骗取补助,用假照片和假信息来提交。
这是公益路上常见的让人齿冷心寒的现象。不知道多少人,因了这玷污,失却热忱。奇怪的是,你竟然不以为意,你当作一件寻常事,平平淡淡地接受,然后继续去翻那些关山险隘。他们似乎只是你修行路上无关紧要的插曲。“遇百千万劫,心生恭敬,无上赞叹。”在佛堂看过第三世多杰羌佛甘露法会的带子后,你写道。
3.月映百川,如是而已
在微信朋友圈做公益,是需要莫大勇气的,我知道。
一不小心,便会有道德绑架的嫌疑。毕竟,谁生活得都不容易,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价值判断。2015年天津大爆炸案后,系友群里有女孩子提议,为那些捐躯的消防战士家属捐款。有一个男同学立刻反对:“谁知道钱会捐到哪里去?被哪个贪官巧取豪夺?”
最终作罢。原本打算用于募捐的钱,变作男生们去酒馆撸串的经费。
捐款,捐的是本心。如是而已。是一个人看到人世间不幸与灾难而生的同情与感念。在心念生起,起身行动时,已积攒了福报。
所以,看到你在朋友圈一次次孤勇,我是从为你担心,到渐渐地为你折服。
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心能,才会去做这样被“嘲笑”的事情。但我也知道,你绝不是傻,绝不是天真。知其不可为之而为之,才是没有被世俗同化的真正明智与勇敢。
朋友圈里,你讲过一个故事,姑且视作你对涵养的理解。现世中做公益是要有莫大胸怀的。前行中的阻力,不仅来自于募捐的艰难,求助对象的狡黠,还来自于世俗的中伤。
“在莫斯科的餐厅和荆鸣吵了起来,因为对苏格拉底认识的不同。吵得越来越大声。
好容易告一段落,荆鸣说,上次她去欧洲,拜会周汝昌先生。她问周先生,为什么其他宗教都承认别的神的存在,但是基督教说一定只有一个神呢?
周先生说,你知道月映百川么?
她豁然开朗,然后又问,那为什么这个唯一的神,就一定是耶和华呢?
周先生就笑了,然后说:你知道,我是一个传教的人。”
月映百川,如是而已。
有时我想,那么幽默,画风那么逗比,时常以宝宝自诩的你,也是一轮小小的月亮吧。我们终归需要一束清朗的、明亮的光,映照凌乱不堪的浊世。然后,把心灵的一隅,投放在这里。
4.九十六万,他能成功么?
受了你的感染,我也开始转发一些轻松筹的信息。
一条信息,只是一只孤鸿。但这个信息,经朋友圈分享之后,涟漪一层层扩散,唤来了翩飞的雁群。
6月6日,转发了为北京公安干警贾立强的女儿筹款的信息。贾,作为一个公安干警参与过2004年某明星被绑架案的解救工作以及各类重特大性案件的侦破工作。可惜,他的女儿贾懿琳被发现患有重大疾病。贾立强无奈,同样是通过朋友圈开始公益众筹。
他的筹款目标是96万。
这是难以想象的目标么?
我不停地刷屏,不停地看贾立强的募捐信息的更迭,仿佛要验证一个启示的诞生,如果贾立强募捐成功,这将是丝毫不逊色于好莱坞大片的奇迹。《肖申克的救赎》莫过于此。
在小小的朋友圈,微信传播不可思议的力量显现。捐款数额在不断地刷新,贾立强的求助信息,得到了10999次的支持。目标金额是96万,当捐款结束之时,他得到的捐助是960916元。从开始到结束,仅仅花了一天,仅仅一天。
贾立强这辈子,上辈子,上上辈子,一定做过不少好事。
他要感谢的,除了他的战友,北京各地的公安干警,还有那些在微信朋友圈,默默关注他的,捐上20元、50元的电影票钱、买西瓜的钱、晚餐费的陌生人。
5.一种柔软而坚韧的力量
因为一次次转发,朋友圈里,从事公益这一行,渐渐地多起来。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这个行业的很多大咖,如9558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王昱女士,如血小板减少病友互助公益网站创办人孟桐飞女士、志愿者徐庆群、徐本禹……
读他们的朋友圈,便是读中国公益圈的最新进展,他们的创新,他们的燃点,他们的执着。有多少苦痛,就有多少救赎。
值不值得?
救得了所有人么?
普罗米修斯,被苍鹰啄食肝脏时,大概没有考虑过。
“75分钟的黑暗体验中,我们只用聆听、触摸和感觉,去感受一片漆黑的行程。行程中指引我们方向的领队是一位视障女孩。一路上,她幽默又欢快的引导给我们一组人很大的安全感。”在香港,王昱经历了一次“在黑暗中对话”的体验。
我们都穿行在长长的隧道。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认同的方式,在建设、创造、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朋友圈里,一种柔软而坚韧的力量,也在改变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