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钱学森精神 迈向发展新高度

2016-09-16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院长薛惠锋

国防科技工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系统工程钱学森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院长 薛惠锋

传承钱学森精神 迈向发展新高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院长 薛惠锋

在中国航天事业迈入第二个甲子的历史时点,经国家批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在原航天707所、710所等五家单位的基础上重组成立,历史性的肩负起“打造钱学森智库;支撑航天、服务国家;实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三大使命。十二院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高举钱学森系统工程的旗帜,在服务创新驱动、军民融合、航天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征程中,继往开来、勇挑重担、建功立业。

以系统工程开新型智库之先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的辉煌成就,既是航天精神的奇迹,也是系统工程思想方法的奇迹。以钱学森同志为代表的我国航天事业的开路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面对经济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科研条件落后、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的条件,开创了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科学意义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与技术。这使我国能够利用较少投入、较短时间,把成千上万的人有效的组织起来,突破系统复杂、技术密集、风险巨大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可以说,没有系统工程方法,就不会有中国航天的飞跃式发展。

十二院扛起“建设钱学森智库”的使命,不断发展系统工程,打造智库基础设施,奠定了新型智库的不可撼动地位。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在十二院的前身开办并亲自主持系统学讨论班,先后达七年半,奠定了十二院全国系统科学发源地的地位。钱老用其在美国20年奠基、在中国航天28年实践所形成的一整套方法工具体系,为十二院铸就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以及由此衍生的一整套智库基础设施,推动十二院在全国400余家智库中脱颖而出,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多年来,十二院运用智库“撒手锏”,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了高质量支持,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十二院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一期原始创新单位,提出了“从飞船起步”的科学方案,获中央采纳;作为主要承担单位,支撑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论证工作。

十二院率先将系统工程运用于国家宏观经济及人口政策的重大决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数十项战略咨询研究成果,获得中央和各级领导的批示,展现了作为国家级智库的资政建言能力。十二院受中央有关部门委托,开展了“口述钱学森工程”“群星灿烂工程”等重大项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钱学森归国60周年纪念大会,多次举办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钱学森论坛”,在“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方面走在了前列。

以“四种能力”助强国兴军之变

“大数据”精准推进能力,打造情报支持专项工程。十二院具备的数据推进和知识发现能力,用于解决情报精准获取和决策支持。作为航天情报研究与应用的开创者,拥有“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情报推进一体化平台,提升了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采集、知识发现、情报服务、综合推演能力。十二院打造的一系列高端情报品牌,以日报、月报、年报、专报等形式,向中办、国办、军办等决策机关报送内参,提供“快、新、精、准、全”的国防科技情报信息,形成了国防军工领域情报推进的领先地位。

“天空地”信息集成能力,打造智慧系列专项工程。十二院具备了信息化总体及“天空地”信息综合应用能力,致力于打造智慧系列专项工程。十二院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发挥了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部作用;是全国首家开通互联网的单位,为航天内外用户提供了高水平的信息化总体设计、总体集成方案,承接了军事指挥显示调度中心系统、型号发射场测发控系统多个项目。十二院开发了新一代卫星地面应用站“一车一站一中心”,提升了对现有卫星资源的综合应用能力,并紧密服务地方需求,运用到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等智慧系列专项的建设,承担的以“智慧宁东”为代表的智慧城市系列项目,推动了安监、环保、政务、应急等领域治理模式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

“跨维度”晋级提升能力,打造复杂系统提升工程。十二院具备的系统集成和晋级提升能力,用于解决开放复杂的社会系统提升问题。基于系统工程框架,开发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到“系统综合提升”等方法工具体系,面向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复杂问题,运用总体设计部理念,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层级的统筹设计,推动复杂系统从“不满意状态”到“最满意状态”的跨越提升。承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工程科技中长期战略研究”等国家级重大课题,运用这套工具体系,有效集成了数十个部委、上百家单位、数千名专家的智慧,设计了最优方案,获得中央和各级决策机关的高度评价。

“全链条”集成创新能力,推动航天高技术产业化。十二院着力增强从工程技术到产业的全链条创新能力,推动航天尖端技术与常规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十二院充分发掘长期积累的专利技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全寿命对接融合,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十二院运用源于航天气动领域的等离子技术,率先攻克了火电厂低品位煤粉高效点火的难题并投入实际应用,服务于宁夏、内蒙古等地的多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依托 “航天育种中心”,积极打造服务地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国家保密局信息系统测评航天分中心、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系统论证中心、知识产权中心等专业机构的作用,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以先行先试汇军民融合之源

推动航天尖端技术走入民间、服务民生,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在全球航天经济达到3300亿美元的今天,航天尖端技术具有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巨大潜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中国航天从尖端走向常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国航天是中国人民的航天”。在迈入第二个甲子的历史节点,中国航天具备了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必将为培育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引领经济新常态发挥关键作用。

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履行“军民融合促进中心”职能,是十二院的使命所系、机遇所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予十二院“军民融合促进中心”平台,就是在航天军民技术双向转移、交流对接、孵化转化方面,赋予我们先行先试的权利。十二院将充分发掘近3.7万项航天专利技术,以及辐射到各大军工行业的近17万项专利技术,广泛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建设专业化的技术交易、成果转化、资本积聚、产业孵化平台,推动航天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助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实现根本性转变。这是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十二院必须走下去的强院之路、兴院之道。

“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别人无法替代的关键性作用”,钱学森精神的核心就在于此。“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们将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决心和气魄,敢于想他人未想之事、走他人未走之路、创他人未成之伟业,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在履行“三大使命”的道路上,在决胜“十三五”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通往“建强创佳、争优做大”的光辉彼岸,打造永远不被撼动的中国航天十二院!

猜你喜欢

系统工程钱学森中国航天
钱学森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钱学森之答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钱学森与探空火箭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