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航天精神 谱写“探月”华章
2016-09-16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刘继忠
传承航天精神 谱写“探月”华章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刘继忠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直冲云霄,划破苍穹,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绕、落、回”发展规划的第一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嫦娥二号卫星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奔月轨道,成功详勘了落月区域,环绕探测日地拉格朗日L2点、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成为距地飞行超过9000万公里、环绕太阳飞行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小行星,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2月15日着陆器与巡视器完成互拍,标志着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首次实现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及巡视勘察,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2014年10月24日,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成功发射,飞行试验器飞行至月球附近,借助月球引力改变飞行方向返回地球。11月1日,在距地球5000公里处服务舱与返回器受控分离,返回器以“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地球大气层,安全精确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验证了我国航天领域难度大、工程复杂的嫦娥五号任务一大技术难点,奠定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最后一步坚实的技术基础。
2016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计划于2020发射,将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的目标,翻开了中国人深空探测新的篇章,开启了中国特色深空探测之路新阶段的征程。
回首探月工程十余年,中国探月人胸怀报国之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十年四捷、一步一跨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深空探测之路,锤炼形成了以探索宇宙未知、服务人类文明为使命、以国家利益至上、局部服从全局、质量创造价值为核心价值观,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为工程理念,以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担当、勇于奉献为精神的工程文化体系。这与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一脉相承,是其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其与航天新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航天事业创建60年的又一宝贵经验,是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勇于担当 不负重托彰显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探月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复杂系统工程。仅嫦娥三号着陆器识别出的技术风险项目就有11项,苏联前16次月球软着陆均失败,美国在3次着陆失败后才成功。由于度过月夜的需要,工程在国内首次在航天器上采用Pu-238同位素热源,且须面对超高温烧蚀、高过载冲击、强腐蚀等极端环境条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尽快缩短我国与国际的差距,工程总体与各系统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积极倡导“大局、开拓、协同、用心”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嫦娥三号携带同位素热源成功实现软着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加强探月工程的总体技术和组织管理,与各主管部门、各系统通力合作、团结奋战,扎实高效地完成了系统论证、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各项工作,实现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和空间科学研究的重大跨越,使我国跨入了国际月球探测领域的先进行列,为深空探测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彰显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
探月工程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探索未知、只能原创的复杂工程。攀登这一科技高峰,离不开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这是探月人以顽强毅力和巨大勇气创造科技奇迹的内在动力。
在技术方面,嫦娥一号突破了地月轨道设计技术等9方面,嫦娥二号突破延时积分成像技术等8方面,嫦娥三号突破软着陆的自主制导导航与控制等8方面技术难关,探测器的新技术含量超过了80%。在管理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工程从顶层到生产班组的多层次工程计划和实施体系;强化对任务的风险识别和控制,确保不带隐患上天。在科技方面,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若干领域的深入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进步。
严慎细实 精益求精彰显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
航天事业创立之初,在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倡导下,航天人树立了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三严”作风。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
工程总体及各系统始终把提高探月工程可靠性作为重中之重,注重周密细致的规划、科学严格的管理,以极其严肃、极端认真、极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部件、每一个产品、每一个程序,真正做到严慎细实、有条不紊、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工作方针,将质量工作有机纳入研制全过程,与设计、生产、试验等研制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进。为确保试验验证充分,突出工作重点,强化风险防控,建成了低重力着陆悬停避障试验场等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
施,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力地保障了研制工作。制定飞行故障预案,注重协同演练,把各项工作想全想细,将各项试验做全做透。
大力协同 同舟共济彰显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
探月工程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全国两千余家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参与其中。正是依靠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既是在我国国情条件下发展航天事业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工程实践中,识大体、顾大局,团结一致,密切协作,形成了统一的决心、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行动。工程建立了全国大协作的七层次协同体系,包括数十个分系统、各级总师上百人,涉及信息、机械、电子、材料等近百个学科。同时,为更好地开展科学探测数据研究,成立了由百余位知名专家组成的核心科学研究团队。工程领导提出了“国家利益至上、总体效益最优”的协同工作原则,即以工程大局为重,单机服从分系统、分系统服从系统、系统服从工程总体;将“协同”作为团队基本工作作风,倡导厚德、团结,谦让、宽容,主动补台、相互支持;在工程研制中贯彻“四个共同”,即“有问题共同研究、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的协同工作方法。
勇于奉献 不计得失彰显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60年来,几代航天人不计得失、无怨无悔,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出许多可敬可佩的英雄模范。探月人继承和发扬航天优秀传统精神,以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发展中国深空探测事业,就像拧螺丝一样把自己拧在工作岗位上、拧在祖国的深空探测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追逐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正是依靠广大探月人的勇于奉献,才铸就了四战四捷,才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不渝追求。航天事业乃至整个国防科技工业,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梦想,未来的深空探测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追梦苍穹的路上,坚持自主创新,把航天事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担当、勇于奉献,如期实现探月工程第三步目标,开拓未来的深空探测事业,不断谱写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