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
2016-09-15赵艳,李明
赵 艳,李 明
(绥化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
赵艳,李明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黑龙江作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黑龙江省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弊端问题要想得到有效的根治,就需要在产业结构方面坚持循环经济理念,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基于这一目的,本文中以黑龙江产业结构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当前黑龙江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分析了循环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循环经济;产业结构;黑龙江
1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轨迹
图1 黑龙江省三大产业产值情况
从图1可知,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黑龙江省三大产业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黑龙江省第一产业有所增加,但增加缓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比较快.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第三产业上升的速度较快.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发展国家和东南亚新兴工业地区都具有这个方面特征.
图2 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对黑龙江省经济的贡献率
所谓的产业的贡献率是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Di=△Pi/△G(Di:指第i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Pi:第i产业的产业增加值;△G:黑龙江省总产值.)
根据以上的算式,选取1995-2014年黑龙江省的三次产业相应数据,计算得出黑龙江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图2可知,第一产业对黑龙江省经济的贡献率是先下降再稍微上升,且贡献率将会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对经济贡献率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增长趋势明显.基于上述情况,当前整体经济大环境下,黑龙江省三大产业对经济贡献率与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对应.但是单纯从三大产业结构比例来看,其所占比重趋势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且三大产业内容也得到了一定优化.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有上升也有下降,但总体还是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结果.不过从长远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将会越来越小.作为资源型城市——黑龙江,其对第二产业内部进行调整,不断地提高了以技术为主导的生产型企业,促使了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从粗放型生产向技术集约型产业转变.
2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就业结构所占比例较大
应认识到,从1995年至今,黑龙江省农业劳动力就业占比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的第一产业所占比值逐渐下降,但第一产业劳动就业率却逐年上升.这一现象违背了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由此可见,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其产业结构发展中尚未发挥出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的优势.
2.2第二产业升级缓慢
黑龙江省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中心,并建成了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鹤岗等多个工业基点,以及小兴安岭森工基地.其分别形成了省会哈尔滨以发电设备、精密仪器仪表、量具工具制造的工业产品群;齐齐哈尔以冶金设备、机床和车辆制造为主的工业产品群;牡丹江、佳木斯市以化工、造纸、纺织为主的工业产品群;大庆市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产品群;鹤岗、鸡西、双鸭山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工业产品群;伊春市以木材工业为主的工业产品群.基本上,黑龙江省产品多为“原”字号,原油、原煤、原木、原粮.这些是黑龙江省长期以来的主打产品,但在原料基础上的精深加工产品一直不够发达.
2.3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黑龙江省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第三产业发展对于提振当地经济、解决就业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发展黑龙江经济关键内容.虽然黑龙江经历几十年的改革发展,但第三产业水平还是比较低,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当前阶段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单位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设备的社会化供给也同样远未实现,也没有利用市场化来促进第三产业高速的发展.应充分认识到,发展至今,黑龙江服务领域中,市场机制在资源的基础性配置方面所应该体现的作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出来,从而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3 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3.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新型农业产业结构
黑龙江省要想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应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向无害化方向转变.积极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饲草、秸秆的过腹增值,实现“玉米带”、“奶牛带”、“水稻区”资源的循环利用;根据本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推动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的附加值,从而为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扩大绿色(有机)产品种植面积,真正意义上的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并强化品牌建设,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体系.具体来说,在循环经济的思想下,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成型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比如说海林循环农业模式,就是以林海为农场为代表的一系列农牧场,通过农业废弃物能源转化来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现代化循环农业模式.同时,该农场还能够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稻草、水稻稻壳等废弃物进行发点,成本电价0.3元/度,不仅为当地居民用电成本的降低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同时发电的余热也同样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廉价的取暖.发电后的稻壳灰可进行处理,转化为有机肥二次利用.同时稻壳灰中的大量二氧化硅,也同样可以在玻璃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另一方面,应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为该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在本文的研究中认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基础设施投资是必不可少的,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则是激发广大农民和农户参与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积极性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强化当地政府的农业科技指导工作、加大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积极性、重视新农村科技建设等,都是保障农村循环经济得以实现的重要选择,值得我们给与应有的重视和肯定.
3.2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环节资源环境约束
黑龙江省要发展循环型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需要按照传统产业向生态型产业转变的要求,实施产业结构生态化重组.以产品生产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资源使用和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原则,以清洁生产为着眼点,以升天工业园区建设为落脚点,以煤炭、化工等行业为重点,积极主动在多个领域开展循环经济,并结合当地工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循环工业体系的建设.其中,煤电工业方面.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向,应运用煤基多联产理论,通过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的提升煤炭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并积极主动的抢占石化资源的替代原料,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好准备.黑龙江石化企业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的调整生产结构,少聚合、多裂解的生产原则指导下,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话循环产业链,从而实现各种资源的梯级开发和循环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冶金工业方面.其发展方向是把住源头,打造冶炼生产循环流程,健全钢铁企业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物消纳处理再利用功能,逐步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并为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改变传统的线性资源利用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强冶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3.3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引导第三产业发展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黑龙江省循环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消费方式为目标,以提高服务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主线,发挥黑龙江省现有的绿色经济优势条件,集中有限资源用语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以循环经济理念和手段,推动服务业提质增速,全面构建一套重复利用高、环境污染轻、资源利用少、并贴合一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循环型服务产业模式.第一,强化静脉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发展静脉产业,要从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积极主动的推进废旧物资的再利用等环境产业,将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从而形成完整的“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环保产业链.通过股份制改造,培育产业主体,组建一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集团,建立健全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系统,并建设规模以上的环保产业基地,为环保产业链的延伸和强化提供有效的支持.第二,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优良是黑龙江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黑龙江省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旅游生态化,利用生态旅游模式,在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的同时,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立游客流量较大、排放少、人均消费较高、污染小的生态型旅游业发展模式.第三,高度关注和肯定生态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业的运作过程不仅有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而且有价值的转移和实现,囊括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黑龙江省发展物流业,应从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出发,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内部化外部性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物流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从而搭建起一套完整的环境共生、运输科学、资源循环的物流体系.
〔1〕刘东红.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2007.
〔2〕毛筱娟.山西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D].山西大学,2010.
〔3〕刘雪峰.浅析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煤炭技术,2012(7).
〔4〕张斌.税收政策影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效果的实证分析[J].西部财会,2011(7).
〔5〕杨丽华.湘江流域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F127
A
1673-260X(2016)08-0099-02
2016-04-22
2015年绥化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R 15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