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差异研究

2016-09-15荀秋杨大连市国土资源发展研究中心大连116001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集约大连市节约

荀秋杨(大连市国土资源发展研究中心,大连116001)

大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差异研究

荀秋杨
(大连市国土资源发展研究中心,大连116001)

本文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评价,全面摸清大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掌握各县(市、区)间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差异,为协调土地利用与人口、经济发展步伐,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差异研究

为深入贯彻节约优先战略,全面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切实提高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国土资源部研究部署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大连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引擎性”城市,随着大连金普新区的成立和全域城市化的推进,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刻不容缓。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节约集约用地,建设区域和涉农区域方式各不相同。所以说,开展基础调查与评价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综合考虑评价的内涵与特点,指标的动态性、客观性和可获取性,结合大连市情况从土地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和管理绩效4个方面,构建指数、分指数、指标三个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1.2权重值确定

权重值确定主要采用因素成对比较法,通过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相对重要性两两比较、赋值,计算权重,并结合大连实际确定最终权重值。

1.3理想值确定

理想值确定(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这项指标,根据大连市政府下发给各县(市、区)政府“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确定外),主要采用1/4分位数法。对于正向相关指标,指标理想值原则上愈大愈佳,当采用下辖各行政单元相关指标现状值作为依据时,在不小于1/4分位数(所有下辖行政单元指标现状值从大到小)中选择。反向相关指标反之同理。

1.4标准化处理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采用理想值推算法,即根据评价指标现状值与理想状态的差距表征其标准化状态,并根据指标属性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具体为:

式中:ti表示第i项指标理想值;ai表示第i项指标实际值。

对于正向相关指标Si=Si0;对于反向相关指标

1.5评价结果

区域节约集约用地状况评价结果通过评价总指数反映,总指数计算方法为:

式中:wk表示第k项指数的权重;βk表示第k项指数的值;n表示总指数下的指数个数。

将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总指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根据数轴法,将其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对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集约度高、集约度较高、集约度中等和集约度较低等不同情形(如表1所示)。

2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

2.1Ⅰ型县(市、区)

土地利用状况类型为Ⅰ型县(市、区)的是中山区、西岗区和沙河口区,属于大连市建成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度高。这三区是大连市人口、经济的集中地,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带,是大连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内分布着青泥、西安路商圈,东港、人民路金融会议中心,天津街、俄罗斯风情街等旅游购物街,以及石槽、老虎滩、星海广场等旅游胜地,是大连市最早发展的区域,也是建设用地最成熟的区域。目前,该区域土地资源已十分稀缺,容积率较高,当前应已满足商务、居住建设用地为主,立足于存量挖潜。

表1 土地利用状况总指数统计表

2.2Ⅱ型县(市、区)

土地利用状况类型为Ⅱ型县(市、区)的是甘井子区和金州区,属于大连市重点发展的区域,是城市拓展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度较高。甘井子区大部分区域和金州区的部分区域已划入大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该区域是大连市的宜居城区、“退二进三”的承载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之一、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目前,甘井子区已完成郊区向主城区转型,甘金两区是大连市建设用地需求最大的区域,表现为投资规模大、在建项目多,部分建设用地未产生效益,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高。

2.3Ⅲ型县(市、区)

土地利用状况类型为Ⅲ型县(市、区)的是旅顺口区和长海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中等,但两者的原因不尽相同。旅顺口区是大连市近郊区,部分区域在大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较集约。位于中心城区外围的区域以军事、旅游、生态宜居和临港工业为主,用地较粗放。总体上,由于产业类型和用地布局,与甘井子区和金州区相比,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中等。长海县是大连市所辖的唯一的县,以发展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旅游度假业为主。区内建设用地较少,且分布集中,产值相对北三市较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为中等。

2.4Ⅳ型县(市、区)

土地利用状况类型为Ⅳ型县(市、区)的是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和庄河市,即“北三市”,属于大连市农业发展重点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度较低。普兰店是新市区改革的重点地区,金普新区总部的所在地,新建项目较多,但尚处于前期起步阶段,投资拉动作用和经济社会效益尚未显现。瓦房店市拥有长兴岛经济区国家级开发区,但主要以石化和临港工业为主,用地较不集约。庄河市也有花园口经济区、新兴产业区和海洋产业区等省级开发区,但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优势尚未形成,产业支撑体系不完善、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闲置土地较多,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3 差别化建设用地管理建议

3.1建成区—“盘活存量”为重点

对于集约利用度高的中山区、西岗区和沙河口区,建设用地管理的重点是盘活存量土地。对建设用地采取最严格的控制措施,走内涵挖潜为主、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适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规划为引导,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根据区域功能、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进行布局,对地块进行调整和置换,促进城市土地协调利用;严格控制工业用地比重,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

3.2拓展区—“控制增量”为重点

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度较高的甘井子区和金州区等区域,建设用地管理的重点是控制增量用地。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平衡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控制城镇用地规模,适度发展居住建设和产业建设用地;推进功能区开发,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发展优势产业,成为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城市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拓展的主要承接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规范开发区工业用地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投资强度;实行严格的供地政策,按照国家工业用地控制标准,严格规范工业建设用地,实行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管理,规范用地行为。

3.3近郊区—保持用地“供需平衡”

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度中等的旅顺口区和长海县等区域,建设用地管理的重点是保持用地供需平衡。旅顺口区发展以知识、资金密集型产业替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科学合理布局居住用地,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清洁环保型”住宅,广泛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有效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注重保护环境和集约用地。长海县土地利用调控的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建设尤其是污染类建设用地的发展;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环境可承载的海岛旅游业。

3.4远郊区—坚持“因地制宜、地尽其力”

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度较低的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和庄河市等区域,建设用地管理的重点是因地制宜、地尽其力。发展优势产业,按照国家工业用地控制标准,严格规范新建园区工业用地;发展商贸型和工业型小城镇,促进区域商贸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度建设小城镇。

(2016-01-23收稿S编辑)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f Dalian

XUN Qiu-yang
(Land Resource Development&Research Center In Dalian,Dalian 116001,China)

This paper through systematic,standardized evaluation,fully grasp the status of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n construction land and difference between every county.This is important to coordination of land use and population,the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s,promot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Construction Land;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se;Difference

F301.2

A

1003-7853(2016)01-0064-02

荀秋杨(1984-),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集约大连市节约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节约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using American TV series
节约
节约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