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思维方法,促进认知生长
——基于数学思维方法的生长性课堂研究与实践
2016-09-15江苏张家港市万红小学215600钱越胜
江苏张家港市万红小学(215600) 钱越胜
立足思维方法,促进认知生长
——基于数学思维方法的生长性课堂研究与实践
江苏张家港市万红小学(215600) 钱越胜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数学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是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实验,鼓励学生猜想,开展建模活动,促进学生认知的生长和素养的提升。
思维方法认知生长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核心素养”被越来越多的提起,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学生的核心素养该如何培养呢?笔者认为,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和认知的生长应该立足于数学思维方法,那么,小学数学涉及哪些常见的数学思维呢?又该如何利用?
一、引导观察与实验,体验获知的快乐
学生的数学思维往往需要外部的感官刺激来激发,“观察”和“实验”是最为常见的形象思维方式,前者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知觉活动,但仅仅将看到的结果进行阐述,那不是数学思维,因为看到的结果不一定“真实”,观察并将现象与原有的数学认知相联系,并进行“验证”才能体现出较高的思维水平;与“观察”相比,“实验”中也有观察,两种思维的差异性在于,后者更注重观察条件的人为创设性。
例如,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后,可立足于学生的“观察”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情境化的“老虎抓狐狸”图片(如图1所示),要求学生观察后思考哪条路最短。
图1 判断最短路线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分为2个阶段,首先学生观察并形成初步印象,然后思考验证的方法,有学生想到了用尺去量,也有学生想到了用细线先沿着轨迹摆放,然后再量,学生均能够充分调动思维,即观察→判断→验证。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印象变得更为深刻。
又如,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实验活动如图2所示。
图2 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实验,不但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还能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同时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观察和实验的活动中逐步接近数学问题的实质。
二、鼓励猜想,放飞创新的翅膀
新课程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猜想”则是创新的生长点。回顾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都是教师将正确的数学结论和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整个学习过程毫无意外和猜测,自然也就没有创新。
数学家高斯曾经讲过,他的许多结论都是归纳后猜测出来的,以后的证明只不过是补行手续而已。当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让他们猜想则容易出现胡思乱想,怎么办?给予必要的提示,让其猜想有理论和数学知识的支撑。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猜想,并说一说猜想的依据,让学生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出发,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猜想的思维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猜想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猜想并非单一的思维环节,一个完整的猜想,应该包含“猜想—验证”这两个环节。
那么,对于学生猜想的这个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应该如何去验证呢?学生有没有经验和方法呢?在找验证方法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和合作交流,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熟悉的情景。
验证1:堆硬币(如图4所示)。1个硬币的体积记作V,2个硬币的体积就是2V,3个就是3V,以此类推,将硬币叠放起来后底面积不变,高由h变为2h、3h......由此可以验证前期的猜想正确。
图4
图5
验证2:借助于“实物模型”。用一个个薄长方体拼成圆柱体,再拼成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并验证前期的猜想。
上述两种方法都体现了较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方法——微元法。(小学阶段不要给这个概念,但是却可以渗透这种思维)
总之,数学教学不应该束缚学生的思维,应该尽可能地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让其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从而实现思维的飞跃。
三、引导建模,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生长
数学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真实化、情境化的,并非数学习题。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渗透“建模”的思维。因为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模型是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字化、符号化或图形化的抽象,从数学关系的角度反映和刻画了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
例如,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如图6所示的糖果,想将两盒这样的糖果包装成一包,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呢?(接口处忽略不计)。
图6 设计合适的包装
这是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思考。
方向1:节约包装纸,如何理解?(实际上就是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
方向2:接口处忽略不计是什么意思?(是一种模型的简化处理)
通过这两个方向的思考,学生能将这个问题数学化:“怎样包装最节约,实际上就是探索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体现了优化思想。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需要考虑节约、美观、便于携带等因素。”通过这样的建模过程,学生的思维被引向“比较表面积的两种思路”:一种是通过计算;一种是观察图形特点。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思维是细胞,渗透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从小学数学学习来看,学生要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有效揭示数学的结构和数的关系。数学思维活动应该是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认知和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
(责编童夏)
G623.5
A
1007-9068(2016)2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