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泡沫欠平衡钻井压力模型评价

2016-09-15岩,辛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1期
关键词:岩屑钻井泡沫

王 岩,辛 颖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泡沫欠平衡钻井压力模型评价

王岩*,辛颖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为了得到符合现场工程计算的泡沫欠平衡钻井压力模型,对Beyer模型、Krug和Mitchell模型、Lord模型、Okpobiri和Ikoku模型及Guo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5种模型的建立的条件、模型的形式、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根据某口泡沫欠平衡钻井的基础数据,利用Delphi7分别对5种模型编程求解,计算出预定井深处的井底压力。并把计算的压力值与现场实测的压力值进行比较,然后利用Ansari定义的相对性能系数RPF,对5种模型的误差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Okpobiri和Ikoku的相对性能系数RPF最小,Guo模型次之,表明这2种模型具有最优的性能,可以满足泡沫欠平衡钻井现场工程计算的要求。

泡沫钻井;压力;模型评价;相对性能系数

随着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发展,泡沫欠平衡钻井施工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目前还没有精确的压力模型,无法满足现场设计的要求。针对泡沫欠平衡钻井常用的Beyer模型、Krug和Mitchell模型、Lord模型、Okpobiri和Ikoku模型及Guo模型等5种压力模型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进行修正和压力计算,将其结果与实测的压力值进行比较,利用Ansari定义的相对性能系数RPF,对5种模型的误差进行评价,从而选择最优的模型,来满足现场工程设计的要求。

1 泡沫钻井压力模型[1-5]

1.1Beyer模型

1972年,Beyer等人,提出了有限差分泡沫循环模型,模型建立的条件:(1)在模型中考虑泡沫滑脱;(2)假设泡沫在环空中是稳定的;(3)同时考虑了两部分速度:一是在井壁的滑动;二是在环空中的流动。该模型经过2口井的数据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需要。该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Hi、Hi-1——在i和i-1处井深,m;

Pi、Pi-1——在i和i-1处的压力,MPa;

该模型只适合于直井的泡沫钻井,如果在大尺寸的井眼中,要对泡沫的持液率进行修正,以便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1.2Krug和Mitchell模型

1972年,Krug和Mitchell,利用Bucking hum-Rainer模型,模拟了宾汉流体环形空间中流动状态。Krug和Mitchell将环空中的流体,分成若干段等量的压降增量,并假设泡沫质量在每一增量上是不变的。模拟过程中将泡沫的密度、质量和流速都被调整到能携带出岩屑的值,同时假设岩屑与泡沫之间没有滑脱。那么,每段环形空间增量上的压降等于摩擦压力降加上静液柱压力降。环空增量长度被定义为:

式中:Li——环空增量长度,m;

Pi、Pi-1——在i和i-1处的压力,MPa;

ρi——第i段流动密度,kg/m3;

gc——重力加速度,9.8m/s2;

vi——泡沫的平均流速,m/s;

Pvi——塑性粘度,mPa·s;

τyi——屈服值,kPa;

Dh——井眼直径,m;

Dp——钻杆/钻铤直径,m。

该模型中没有考虑岩屑对泡沫性能影响,因此算出来的环空压力比实际的低。

1.3Lord模型

1979年,Lord,通过泡沫密度与压力、温度、液体密度和气体质量系数(假设为理想气体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泡沫的状态方程。该方程假设在整个循环系统中,摩擦系数恒等于出口和进口管线的摩擦系数的平均值。估算出摩擦压力损失方程如下所示:

式中:d——井眼直径,m;

f——范宁摩擦系数,无量纲;

ρF——泡沫密度,g/cm3;

vF——泡沫速度,m/s。

模型中没有考虑岩屑对环空压力的影响,所以计算出来的摩擦压力损失比实际的低。

1.4Okpobiri和Ikoku模型

1986年,Okpobiri和Ikoku,该模型是在Sanghani 和Ikoku于1983年测量的泡沫特性和固体颗粒携带泡沫的摩擦系数(Okpobiri和Ikoku1986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模型中考虑了岩屑对泡沫性能影响,以及岩屑在泡沫中的沉降规律,但要反复进行求解。该模型预测的井底压力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当接近。

其中:

fm=fF+fs

fF=24/NReF

岩屑的摩擦系数,对于砂岩:对于石灰岩:

式中:vˉF——泡沫的平均流速,m/s;

ρF——泡沫密度,kg/m3;

ρs——岩屑密度,kg/m3;

dH——井眼直径,m;

ds——岩屑直径,m;

NReF——泡沫流体雷诺数;

C——固体组分。

1.5Guo模型

1995年,Guo等人,研究出了一个简单的预测泡沫钻井的井底压力方法。该方法是将井底泡沫速度及井底和地面泡沫质量被作为已知参数。模型中的有效粘度是根据Sanghani和Ikoku的计算方法估算出来的,用于确定摩擦系数和摩擦压力损失,然后将这一压力损失加在第一次计算出的井底压力上,这样重复计算,直到满足所预测的井底压力为止。

对于预先给出的Γs和Γbh,根据公式,可以得到压力比PHPs。于是应用公式(7)可以得到所需的地面压力Ps,知道Ps后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PH:

式中:Γs、Γbh——地面和井底泡沫质量,无量纲;

H——井深,m;

Ps——地面压力,MPa;

PH——井深处的压力,MPa;

γl——液体重度,kg/m3;

Ta——平均温度,℃;

Sg——气体相对密度,无量纲。

该方法不仅原理简单,而且模型适用于斜井或者水平井。由于该模型中没有考虑环空中岩屑引起的泡沫密度的增加,因此该模型预测的井底压力比用1983 年Okpobiri和Ikoku建立的模型预测的结果低。

2 泡沫钻井压力模型评价

2.1实例分析

依据某口泡沫钻井直井的基础数据:设计井深3990m,地面温度23℃,地温梯度3℃/100m,技术套管下入深度3200m,套管粗糙度0.04575mm,井眼粗糙度3.047mm,套管内径0.229m,井眼直径0.237m,地面压力0.1MPa,机械钻速5m/h,岩屑颗粒直径0.002m,固体组分0.04,钻杆外径0.127mm,液体重度1000kg/m3,气体注入量110m3/min,液体注入量0.65m3/min,天然气相对密度为0.65。测量出在井深1290m、2390m和3390m处实测压力值,分别为6.34MPa、8.01 MPa、11.82 MPa。利用delphi语言对上述5种模型编程,分别计算出在井深1290m、2390m和3390m处的压力值,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2.2模型评价

为了验证5种模型的计算精度,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引入了5个误差统计参数及1个相对性能系数[6-7]。

设e为计算值与实测值之差,即e=计算值-实测值,则5个误差统计参数如下:

(1)标准误差:

(2)平均绝对误差:

(3)平均误差:

(4)平均绝对百分误差:

为了利用上述5个误差统计参数对各模型的计算压力结果综合评价,采用了Ansari定义的相对性能系数RPF。

(5)平均百分误差:

RPF的值越小,它表示模型计算的精度越高,越与满足现场设计要求。利用实测值和计算值的误差,得出5种压力模型相对性能系数。

由表1可以看出,在给定的数据范围内,对于上述5种模型所得出的误差及相对性能系数来说,符合现场要求的最佳模型是Okpobiri和Ikoku模型,其次是Guo模型。

3 结论

表1 泡沫钻井5种压力模型计算方法的评价表

(1)通过对上述泡沫钻井压力模型的评价,可以看出Okpobiri和Ikoku模型以及Guo模型,最能满足泡沫钻井施工的要求。

(2)在Okpobiri和Ikoku模型中,考虑了岩屑对泡沫性能的影响,预测出来的压力值,最接近实测值。

(3)如果要提高泡沫钻井预测压力的精度,需要了解泡沫在井眼中的流动规律,同时考岩屑、地层流体、泡沫的滑脱、井况等对压力的因素。

[1]大港油田集团钻井工程公司,译.欠平衡钻井手册[M].2003.

[2]A.H.Beyer,R.S.Millhone,Members AIME,and R.W.Foote. Flow Behavior of a Well Circulating Fluid[J].SPE3986,1972:4-6.

[3] D.L.Lord.Analysis of Dynamic and Static Foam Behavior[J]. SPE:41-43.

[4]Okpobiri,G.A.and Ikoku,C.U..Volumetric Requirements for Foam and Mist Drilling Operations[J].SPE:71-88.

[5]胥思平,译.欠平衡钻井气体体积流量的计算[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6]平立秋,王志明,魏建光.欠平衡钻井多相流模型评价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1):76-78.

[7]陈家琅,陈涛平.石油气液两相管流[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03-105.

TE249

A

1004-5716(2016)01-0028-03

2015-01-11

2015-01-1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钻井工程设计和工艺软件”(2011ZX05021-006)。

王岩(1980-),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现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岩屑钻井泡沫
岩屑床清除工具携岩效率仿真分析
大斜度井岩屑床清除工具研制与应用
废弃的泡沫盒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搞死”国家的泡沫
人工井场岩屑集收系统的优化改进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岩屑 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