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几

2016-09-15

博客天下 2016年14期
关键词:球员欧洲

书几

为什么欧盟一定会失败

文 托尼·朱特

今天的西欧人认为,保护自己免受来自东部和南部的人口与经济威胁是符合自身利益的。而对于更为传统的威胁,欧洲所有的防务规划者都心照不宣地认为,俄罗斯是对欧洲其他国家唯一的重大军事威胁。这也许是对的,也许不是。

更加难以判断的是,如果一个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盟把势力范围日益向前者当下的边界推进,俄罗斯的威胁是否会变得更大。显然,西欧和中欧的大国一直以来都认同要在俄国和本国之间保留缓冲国家。但让许多西方外交官不置可否的是,将这些缓冲国正式纳入欧盟是否可以让它们更好地扮演地缘战略的角色。

西欧人的争论还自恋式地集中在欧盟本身的机制上。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的那一刻起,从未间断过的关于扩大和深化联盟的争论就简化成了纯粹的决策程序问题。欧洲集体行动的决定应该采用一致同意(像现在这样)还是多数同意原则?如果是后者的话,多数派应该如何界定,他们的决定又有多大的效力呢?

防务和外交政策尤其如此,欧盟在这些领域一向死气沉沉。虽然美国对波斯尼亚进行了有效干预,但欧洲不可能继续在军事上无动于衷;由于国内的政治压力和经济制约,美国无法在每次有需求时都能介入欧洲事务。在军事或外交问题上,欧盟完全无法让成员国达成共同的政策或行动。既然在15个成员的情况下都很难做到,当成员数进一步增加后就更不可能了。

保持欧洲的稳定,避免匈牙利或斯洛伐克等国的内部问题激化不也是符合西欧人普遍利益的吗?事实上,这是东欧人认为自己应该加入欧盟的最有力论据—避免东欧民众间的矛盾,避免因“后共产主义转型”的失败造成国内动荡—这对于离它们最近的西方邻国最具说服力,特别是德国。但上述论据的出发点纯粹是以防万一,这也是为什么欧盟试图通过不完全成员资格和临时关系等手段来满足东欧人的要求,而且与欧盟正面临的实实在在且迫在眉睫的困难相比,它所代表的只是未来和假设的问题。

即使欧洲的大门真的因此而打开,结果也只会是联盟意义以及制度的大幅妥协。此外,“欧洲”的保护伞很可能不会超过昔日哈布斯堡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波兰、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也许还包括斯洛文尼亚),使它们成为萧条的欧洲远郊。更东面的“拜占庭”欧洲(从拉脱维亚到保加利亚)只能靠自己了,它过于接近俄罗斯及其利益范围,西方对其挑衅式的吸收和联合都是不明智的。

如果把欧盟看作万灵药,像咒语那样吟唱“欧洲”之名,那么我们总有一天会发现,“欧洲”的神话不仅完全无法解决这个大洲的问题,反而阻碍了对它们的认识。我们将发现,政治正确的做法几乎被等同于掩盖地方难题,仿佛仅仅提到欧洲的承诺就可以解决当地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危机。

很少有人想要否认欧洲所谓的本体存在。把它描述成仿佛已经是某种更强烈和集体意义上的存在,这样做会起到一些自我实现的效果—此类愿望的确能够推动思想的发展,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些事是它无法做的,有些问题是它无法解决的。“欧洲”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但也不是答案。

《论欧洲》[美]托尼·朱特/著中信出版社

怀念那个安全感爆棚的年代

文 斯蒂芬·茨威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我成长的那个时代是一个有安全感的黄金时代—这是一句极具概括性的话。我们那个几乎已有一千年历史的奥地利君主国,让人感到一切都会持续下去。对国家赋予自己公民的每一项权利,自由选举出来的代表人民的议会都予以确认并用文字进行了详尽的表述。奥地利克朗是闪亮的硬金币,因而也就保证了货币的永久性。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多少钱或被赋予怎样的权利,什么能干或什么不能干,一切都有规范、标准和分寸。拥有财产的人能够确切地算出每年盈利多少。公职人员和军官确知哪一年能晋级、哪一年可以退休。每户人家都有固定的开支,知道一家人可花多少膳宿费,度假娱乐可以支出多少;此外还必须仔细留出一小笔钱,以备生病时支付医生的账单和用于意外的需求。一切都井然有序,一切都不会改变。

最初只有那些富有的人为遇上国泰民安的时代而庆幸,但是渐渐地广大民众也有了同样的感觉。充满安全感的世纪造就了保险业的繁荣兴旺。人们为房屋投了防火和防盗保险,为田产买了防雹和防灾保险,为自己买了意外和疾病保险,为安度晚年购买了终生养老金,同时在女孩子的摇篮里放上一张保险单,作为她将来的嫁妆。最后甚至连工人也都组织起来,为自己争得了标准工资和补偿金。用人们为自己储蓄了老年保险金并预先存入一笔丧葬基金用于身后之事。只有对未来无牵无挂的人才能尽情享受当时的安宁。

在这个和平的世纪的末期,普遍的进步变得越发鲜明、快捷。照亮夜晚街道的,已经不再是昏黄的油灯,而是明亮的电灯,从主要街道到市郊的沿街店铺都溢彩流光。人已能用电话进行远距离的谈话。人乘坐的车辆是以新的速度在飞驰的汽车,伊卡洛斯在天空飞翔的美梦已经成为现实。不仅达官显贵之家生活得安逸舒适,中产家庭亦是如此。自来水取代了水井,也不再那么费力地生火取暖。讲究卫生已取代肮脏不堪。健身风行起来,人们变得越发英俊、健壮。瘸腿的、残疾的、甲状腺肿大的人在街上已很罕见,而所有这些奇迹都归功于科学—这个进步的天使。

今天,我们这些人认为安全等于幻想,我们有理由嘲笑被理想主义蒙蔽了双眼的上一代人,因为他们过于乐观,天真地认为人类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的道德发展是同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弗洛伊德的正确性,他看出我们的文化是何等脆弱,随时都能被破坏性的“罪恶”撕得四分五裂。我们不得不渐渐习惯于生活在一个没有安身立命之地、没有正义、没有自由、没有安全感的世界。

《昨日的世界》[奥]斯蒂芬·茨威格/著三联书店

英格兰为何总是输

文 西蒙·库珀 史蒂芬·西曼斯基

当学究们聚在一起讨论英格兰为什么会输时,他们最喜欢用的替罪羊是球员输入。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原因,其原理是,我们自己的工人没有就业机会,因为就业机会都被外来工人占用了。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领域,我们经常会听到一模一样的论证。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总是上不去?部分原因,是他们的居民缺乏足够的劳动技能。如果国家总是进口牙膏,民众就永远学不会如何制作。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一直在呼吁“进口替代”。禁止进口或对某些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这样国家才能学会如何自行制造商品。

在英超联赛中实行“进口替代”也是许多人心向往之的好主意。在这个国家,还很少有几个地方像英超赛场那样充斥着来自各国的外国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英国足球已经不复存在了。

但如果修改相关法律,就意味着英国球员在联赛中的地位是被人让出的,他们不会有改善的动力。这是进口替代的经典问题:它保护的是差劲的生产者,之后的必然结果,就是短期保护变成长期保护。

英格兰队的真正问题恰恰是,英超联赛中的英格兰球员太多了。AC米兰的体能教练丹尼耶莱·托尼亚奇尼解释说,如果一个球员一年必须参加50场高水平比赛,他的表现不会太好,受伤的几率很高。可以说,一周训练之后,在一场比赛中受伤的风险是10%,如果两天后再参加一场比赛,受伤的几率将增加30%~40%。

简言之,如果英格兰希望在国际比赛中获得更好的表现,它就应该输出球员,让他们到比较轻松的联赛中去踢球,例如去克罗地亚。

《足球经济学》[英]西蒙·库珀史蒂芬·西曼斯基/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球员欧洲
欧洲“芦笋季”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影响时代的100位球员
我不只是球员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