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每栋建筑都有故事
2016-09-14蓦烟如雪
蓦烟如雪
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到现在也仅仅是65%,虽亦有逐年递增之势,但是那些深邃的冷宫遗址依旧被许多人忽略了,看着这本书它探秘式的言语,似乎和历史有了榫卯的衔接
多年前,我曾看过安意如和李少白一起解读的紫禁城,甚至在几年前也前往北京看过真实的故宫,那种感觉总是很草草,一瞬间就掠过一片历史的足迹,而今再看故宫,却有了新的一层解读,虽然它依旧包裹着很多陈年旧事。
《故宫的隐秘角落》是祝勇继《故宫的风花雪月》等作品后的又一新作,恰逢今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似乎这本作品,略微有了献礼之意。
祝勇的文字有种惊艳的清醒感,比如在《故宫的隐秘角落》一书中,谈及宫殿,他没有对那些荒草颓废的场景过多的描述,反而感叹“那千古不易的布景前,是一个对生命没有感觉的区域,一个被抽象的人世。人都被抽空了,没有了血液,连呼吸都变得谨慎,人变成符号、棋子、僵尸,被纳入最庄严的秩序中,生杀荣辱,只是一瞬间的事。”
作者标签,不仅仅是“朱自清散文奖”得主,也是荣获郭沫若散文奖、百花文学奖等等的获得者,他主创过多部历史纪录片,虽然这些只是附加的,但是我最为羡慕的是他的职业——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这对许多人而言可能是只是工作,但对于研究者而言,这就是近距离的触摸感。
他用五年的酝酿,用图文并茂的手法,讲述故宫隐秘的轶事,梳理过往,重解历史。
本书分为六个章节,用六个故宫一角,去延伸每一段历史的过往,他用灵动的笔触,智慧的言语,带领我们找寻了武英殿、慈宁花园、昭仁殿、寿安宫、文渊阁、倦勤斋,在这些冰冷的旧址中,我们看见了一代闯王的得到和失去;看见失宠后妃生死浮沉;看见乱世佳人里的命运荒凉,甚至是康熙、乾隆、孝庄太后……这些涌现在历史剧幕上的人物依旧有血有肉。
作者散文式的手法和安意如当初的《再见故宫》有了神似之感,但是却独加了一种灵动的诗意和温情智慧的言语,他在写武英殿的时候,引自了李自成的故事,从费姓女子的死亡到武英殿的讲解,他都循序渐进的道来,如果你觉得讲述一个宫殿,仅仅在建筑及风景上轻描淡写,那这种乏味的陈述,就少了神秘,而祝勇独辟蹊径地以“隐秘角落”的方式去探寻故宫历史,添加故事,他重述了崇祯之死、太子朱慈烺的结局和火烧紫禁城的内容,他让我们领会了真正意义上的故宫,去感受历史的鲜活和国祚兴衰的激荡。那种娓娓道来的震撼感,不可言喻。
甲申之变后,崇祯太子朱慈烺下落不明,这一度是谜,可在这本书里,却有了一道终结,太子朱慈烺反复被自己的外公背叛,落入李自成手中没有死,再二度被外公检举揭发后,他被清王朝多尔衮的部下活活整死。
虽说这是一个终结,但在这段故事里,我能看见朱慈烺政治的觉悟以及妇人之仁的软弱,他若不投奔外公周奎,可能末代太子的谜案依旧令人津津乐道,但真实与否,我们不能盖棺定论,但祝勇的探寻,让武英殿的神秘,渐渐剥开了外衣,他对武英殿过去以及现在,都有陈述,甚至容纳了武英殿周边的宫殿,就如后面提及的浴德堂,作者的文学基础扎实,诗句的引用,让这段史实有了一层迤逦之色,作为历史研究者,他旁征博引、字字考究,带着严谨的态度,去挖掘历史的另一张面孔。
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到现在也仅仅是65%,虽亦有逐年递增之势,但是那些深邃的冷宫遗址依旧被许多人忽略了,看着这本书它探秘式的言语,似乎和历史有了榫卯的衔接,这些闪现过的命运,这些无法触及的历史场景,渐渐不是“禁区”,这里的字字句句无不透着祝勇对故宫的深刻解读。
不过,此书在陈述上,也有些许的拖沓,比如写崇祯之死,比如,在谈及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期间,是否失节?这种较真上,似乎是多余的。不过我还是认同他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胜利者有资格耍流氓”一说,毕竟在李自成和吴三桂胜利的一瞬间,都是可以窥见这些。
这本书饱满的呈现了别样的李自成,他的兴衰,康熙的善变,甚至是那些大院女人的悲凉,看了这本书,你会懂得李自成为了登基武英殿,还要焚毁紫禁城?谨慎从政的康熙,入住昭仁殿,为何仍招致吴三桂叛变?慈宁宫是为孝庄皇后专建的宫殿,为何成了华丽的孤岛?乾隆亲自督造的“理想国”——倦勤斋,为何一天也没有入住?胤礽两次被废太子,寿安宫何以成为他的人生拐弯处?
本书前面的配图依旧是“故宫摄影第一人”李少白所摄,虽然不像《再见故宫》里面,作为一张张插图,但也可窥见故宫的极致之美,看完这本历史随笔,心依旧再想重走一次故宫,感受那里的繁华和荒凉……
故宫的隐秘角落
作者:祝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主持人:靖力
好书推荐请发至:johannes_cq@163.com
而克莱尔的情况是,少年无论如何豪横,而今也是痴钝若寒蝇,把自己的过往经历,连同自己的个性通通忘掉,明明人群中那个背影再熟悉不过,却只能干笑着说“那人好像一条狗”
素来听闻鱼的记忆只有七秒,所以前段时间看备受争议的电影《大鱼海棠》,还以为是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的故事,结果大鱼竟然什么都记得,硬是成就了王子公主幸福生活的结局,也算大跌眼镜。
按照鱼的记忆只有七秒的标准,我更愿意把小说《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看作大鱼的故事。
书中的“我”,克莱尔,患了阿兹海默症,不停地忘掉东西,越忘越多。即使小说用第一人称,讲了许多克莱尔善忘的事情,我依然难以想象那种渐渐忘掉整个世界的感觉。平常人善忘,不过类似玩拼图游戏偶尔找不着一块拼图了,对整个拼图图形的认知还在,三观尚全,不至于惶然失措、进退维谷。而克莱尔的情况是,少年无论如何豪横,而今也是痴钝若寒蝇,把自己的过往经历,连同自己的个性通通忘掉,明明人群中那个背影再熟悉不过,却只能干笑着说“那人好像一条狗”。
奇妙的是,这本书为了让读者体验克莱尔善忘之痛,从头到尾给人一种丢三落四的感觉,但却没有任何不适之感,反而觉得很新奇。比如,克莱尔会忘了自己结过婚,和别的男人搭讪,然后低头看见手上戴着婚戒吓一跳;又比如,她会忘了母亲在她口袋里放的手机怎么用,在图书馆里拿那个发出声音的东西无可奈何,受到别人投诉。
有时候会想,罹患阿兹海默症的病人到底有多少时间沉浸在病痛带来的苦楚中。大多数时候,他们就像初生的婴儿,探索着未知的世界,记忆短得光要搞清楚自己是谁都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自己有病也会马上忘掉,真的会为自己善忘这件事而难过吗?当然,克莱尔是个例外,她倒是很清楚地记得自己病了,唯一不容易忘掉的就是这件事。但是这样想着,我突然不为那些病人们感到难过了,他们不过是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虽不一定是他们想要的,但他们也不太记得自己想要什么了。
真正困扰阿兹海默症病人的东西,其实,几千年前的濠梁之辩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那些爱着克莱尔的人,不知道她如何善忘,却要忧心她的善忘给她带来的痛苦,这就是她痛苦的源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