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走的荒土
2016-09-14徐国平
徐国平
清明节未到,母亲来电话说村里下了通知,后天要迁坟。
我知道,这已是第六次迁坟了。
自我记事,老家的模样一直在变。祖坟也一直在迁。
起先,杂乱无序的村落,被两面土圩子和两条河包围着。土圩子西南角有个豁口,翻过去不远,便是一大片老坟地。当时,村里死了人,出殡的人们都要抬着重重的棺柩,哭哭啼啼,走走停停,翻过土圩子去那里下葬。长年累月,野坟林立,杂草丛生,狐嚎鬼火,极为阴森。只有清明或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帮男孩才在大人的带领下,拎着镰刀,一边割除枯草,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直到找到自家祖坟为止。
大人们把馒头、水果、酒等物品一溜在坟堆前摆开,点上香烛。我跟一帮孩子在一旁不安分地站着,心里却巴望着香烛早些燃尽,好随在大人屁股后面给祖先磕过头后,分些祭品解解嘴馋。
村里属我们家族最大。当时,我刚学会数数,老坟地里好像有我家十三座坟。
在我背起书包刚上小学的时候,县里为了战备储粮,在老坟地建粮仓。一声令下,只有迁坟。记得,我祖父和我父亲忙活了两整天,起开旧坟,仔细地将腐烂在坟土中的遗骸分拣出来,再放进草草做成的棺木里。即使这样,一些老坟还是来不及迁走,很快,村南边的土圩子推平了,老坟地也被推平了。
坟地迁到了村北的河边。我数了数那些小了许多的新坟堆。我家还剩七座。不过,我感到惊奇,有一座坟竟是空的,只埋了一些腐烂的衣片。
我偷偷问我父亲,父亲说我有个三爷爷,他十八岁参军,随大军南下,解放金门岛时,死不见尸,活不见人。我太爷爷就让家里人找出三爷爷的一些旧衣,筑了一座衣冠冢。
转眼到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县里要在老坟地上建面粉厂。记得,各个生产队放了一天假,照旧记工分。此时,家家的生活条件都差,大都做不起棺柩,简单地用蒲草袋将骨骸包好移到新坟。我父亲好歹找来几个纸箱,算是最体面了。不过,我祖父去世不久,棺柩和遗骨还没彻底腐烂,父亲费了一番工夫,用旧棺柩七凑八改,做了一个木箱,总算把祖父葬下。事后,连着几天,父亲都在叹息,说委屈你爷爷了。
慢慢地,老家的生活条件一天天好起来。村里开始建新房子,地基不够,地下的亡人只好给地上的活人腾地方。再次将坟地迁到了离村二里以外的一块棉花地。坟堆又小了许多,不过家家的盖起的新房却宽敞了许多。
后来,因工作关系,我身在他乡,可依旧念及老家。特别是父亲去世后,我每年清明都要回家去坟上祭奠一番。期间,城区变得像患了传染病一样,开始不停地朝外蔓延。老家被划进了开发区,地是卖一块少一块,坟地前前后后也迁了两次。好在每次都有补偿,村里人都住上了楼房,少了几分怨言。
转眼到了迁坟的日子,我早早赶到坟地。村主任正跟开发商忙着统计家家的坟数。只见坟地里冒出来许多个坟堆。坟堆都是新土,柳条也是新插上的。母亲说过,今年迁坟,每个八百。村主任一边计数,一边跟村人戏谑着,这个坟又是你哪个爹的?村里人就骂,是你亲爹的。
我家共九座坟。村主任走到我家祖坟这里,扫了几眼说,就你家实数。我说,靠这发不了大财,只求别再折腾先人们了。
村主任一拍胸脯说,放心吧,这是最后一回了。
尽管对村主任的话心存怀疑,但我想这次总该到头了。这是村里最后一块地,等到这块地一卖,村里就再也无地可卖了。
这次的迁坟仪式很隆重,三牲和其他一些祭品摆了满满一大桌。村里还请了一帮道士做道场,烧香燃纸,鞭炮齐鸣。
我却跪在父亲坟前,跪了很久才起身,起身时双腿直打战。我仰起头,透过弥漫的硝烟,目光缓缓掠过四周那些高高的烟囱与高大的厂房,呆呆望向那一堆堆衰草哀哀的坟茔,冥冥之中,我仿佛看见驼背的祖父背着手慢腾腾从远方走过来,然后看见父亲咧着嘴似笑非笑地冲着我摆手。再后来我看见一大群陌生的面孔龇牙咧嘴怒气冲冲地从土堆下爬出来潮水一般涌过来。
我的脊背顿感有一股冷风在飕飕地吹。
经过几次动迁,先人的遗骸大都很轻易地移出。只有三爷爷的坟搬迁了五次后,那些衣冠早就腐烂没了。我只好捧起一捧墓穴里的黄土,装进骨灰盒里。
完成这一切,我逐一喊过地下亲人的称呼,用一种低缓无奈的声腔,喊了一声,都走好了,搬家上路了——
新墓地建得也很排场,墓穴也全部用混凝土浇制的。统一规整的水磨石墓碑,刻着亡者的名字。村里人纷纷议论,这样好,再迁坟时省事多了。
我按照墓碑上的名字,一一将亲人们的遗骸安置下后,就见母亲拎着一个黑色的方便袋,往每个墓穴里都撒上一捧老坟的土。母亲说,都说入土为安,可墓穴里哪有一点土啊?我想也是。
到了晚上,昔日的一帮同学来找我叙旧,闲谈中晓知市新建的火车北站即将动工,选址就在我们村子。
我闻之一震,暗自忧虑。到了那时,地下的先人们又将迁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