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吹响普及高中教育的“冲锋号”
2016-09-14杨安华
杨安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近年来,凤庆县历届领导班子主动作为,把教育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全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始终紧抓加快普及高中教育这一关键环节不松懈,攻坚克难,统筹推进,让高中教育迈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立足县情,注重顶层设计,绘就全县高中教育发展新蓝图
凤庆县地处滇西南地区, 全县人口46.7万人,是国家级扶贫攻坚县。凤庆是临沧市的教育大县,2015学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4所,学生58 643人,其中有88个高中教学班,学生4 907人。虽然凤庆县的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保持在临沧市前列,但高中教育资源不足,普通高中录取率低的状况,曾一度困扰着全县教育的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高中教育形成了“一高一低两难”的局面。“一高一低”即办学效益和质量高,普及率相对较低。“两难”:一是入学难,读高中比读大学难,初中升学率为60%,高中升学率为99%,初中升学率低于高中本科上线率20个百分点,初中考高中的难度,超过高中考大学本科。二是办学难,经费严重不足。高中学校负重发展,债务缠身,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
如何实现高中教育效益最大化,解决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最为突出的瓶颈问题,加强普通高中资源建设,彻底解决高中教育的“肠梗阻”,实现高中教育健康发展,被摆上凤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该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财政、人社、教育等部门为成员的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统筹领导组,全面统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县党政领导对教育工作大力支持并亲力亲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听取老干部意见;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解决具体困难;召开高中教育座谈会,研讨教育发展大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新时期深化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010年,制定出台了《凤庆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2020年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的战略目标。2014年,制定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构筑滇西南教育高地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做强县一中,提升县二中,办好县三中,巩固鲁史中学,做大县职中,打造教育品牌,全力构筑滇西南教育高地”的高中教育发展思路及目标,并对全县高中教育的项目用地、师资、课程改革创新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建立了政策保障机制。将教育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在2016—2020年间,全县教育每年完成一个既定目标,依次为义务教育均衡年、基础服务能力提高年、课改成果展示年、高中教育优质年、教育品牌展示和教育强县呈现年。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目标定位,县级各部门落实责任,强化协调配合,创新工作举措,构建工作合力,努力形成办大教育的良好氛围,用高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加大投入,优化资源,把高中教育做成最大的民生工程
义务教育巩固难,关键原因是作为承接高等教育,连接九年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供给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全县高中择校生从停招到实施“三限政策”,但家长仍然乐意付高昂的学费读高中,折射出的是教育提供的高中教育服务和高中教育产品同家长的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凤庆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只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化供给结构,进一步提高教育供给能力和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共享发展成果,才能解决高中教育发展不足所带来的民生问题。
以调优高中学校布局为目标形成张力。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对高中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原有县一中、县二中、县职中和鲁史中学的基础上,新建县三中,构建“4+1”(即城区4所完中,乡镇1所)的高中教育新格局,使全县高中在校生规模达到9 800人,基本能满足未来10年高中阶段入学率85%的高中教育发展需求。
以加大教育投入为手段激发活力。虽然凤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凤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并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入保障体系,为不断增强高中教育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从2012年开始,凤庆县启动实施了县城高中新建和扩容工程。一方面,将高中教育的专项经费、债务化解等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单列,确保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稳步开展;另一方面,不断加大高中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做强县一中。紧紧围绕把凤庆一中打造成为“全市领先、全省知名高中”的目标,依照一级一等完全中学的办学水平评估标准,实施县一中改扩建工程,先后投资4 000多万元,征地30亩,新建综合楼、学生公寓、标准化运动场,配齐了高中教育教学设施,使县一中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一级一等完中的标准。二是提升县二中。启动实施凤庆二中薄弱高中连片改造项目工程,投资1 00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运动场等项目,使县二中晋级为省二级一等完中。三是新建县三中。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情况下,于2012年启动实施了县三中新建工程。县政府优先满足教育用地,将城东开发区的170亩土地无偿划拨用于县三中建设用地;多方筹集资金1.8亿元,按照省一级一等完中的标准,推进学校建设,并于2014年实现开班办学,增加招生3 500人。省领导曾到县三中视察,对凤庆县以超前意识新建县三中的行动给予充分肯定,并给予凤庆县1 00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四是做强县职中。围绕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目标,实施了县职中改扩建工程及设备配置工程。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投入资金2 300多万元,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中心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完成征地29.6亩,新建学生公寓等,实施了美化、绿化及亮化工程建设,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教学楼和集多功能报告厅、现代化图书馆为一体的综合大楼项目顺利通过省发改委评审,被列入“十三五”规划,概算投资达2 600万元。通过一系列的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目前,凤庆职业教育中心占地面积由原来的69.6亩扩大到100.57亩,校舍面积由原来的20 418平方米扩大到26 418平方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办学能力大幅提升。
深化改革,内涵发展, 把高中教育做成发展的最好品牌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打造凤庆教育品牌,让教育在凤庆的转型跨越发展中彰显力量,成为县委、县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实践中,凤庆县党政领导立足现实,务实奋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多措并举积蓄实力,用实力铸就凤庆高中教育品牌。
这样的实力体现在领导班子建设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建设,先后调整了教育局、凤庆一中、凤庆二中的领导班子。为建设一支理念新、管理好、教学优、作风硬的校长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注入生机。
这样的实力体现在教师队伍培养上。凤庆县以铸就名师队伍为目标,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强调广大教师要充满爱心,培养被需求、被重视、被尊重、被爱戴的职业情感;要严谨治学,积极投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加强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学习培训,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近5年来先后派出5所高中校长、教师共800多人次到省内外名校学习,与先进地区教学接轨,促进教学观念、方法的更新。十分重视典型培养塑造,开展“凤庆名师”评选活动,通过奖励激励、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制度保障等措施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十分重视吸纳优秀人才,制定《凤庆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建立有针对性的不同的管理模式,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教师流动机制,完善教师调配机制,坚持按学校实际情况核定教师编制,按学科、依专业配备高中教师,走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路子,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每年为高中阶段教育安排100个人才引进指标。从2014年开始,大力引进研究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并在生活上、工作上给予最大限度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在凤庆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比如安排研究生等专业技术人才进住保障房,由县财政给予补贴,为其解决保障房房租、水电费、网费等生活基本消费;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为引进的研究生等人才配备办公桌、电脑等必要办公设备,使其安心从教,乐于从教。这些都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样的实力体现在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上。坚持“抓教学带动管理,抓管理促进教学”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教学常规检查、考核,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起到了良好的规范作用;通过开展“听课、评课、赛课”活动,参加“国培”“省培”“校培”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参与教育教研的积极性;通过与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等省内外名校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通、教师互帮、教研互助,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十二五”以来,凤庆县高考上线人数不断攀升。2015年全县普通高考实考1 661人,本科总上线1 358人,本科上线率81.8%,总上线率100%,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居临沧市8县区首位和全省129个县第5位。高中毛入学率达80%,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和培训、就业率居临沧市首位,开创了普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个个务实的举措,让凤庆教育的宏大目标变为现实,高中教育正成为凤庆改革发展最好的品牌,正以新的起点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