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情怎能“压缩”,月圆正宜团聚

2016-09-14

环球时报 2016-09-14
关键词:心声团圆电子信息

师力斌

又逢中秋,秋风中的思亲之情浓郁莫名。这本应是万家团聚之时,可很多人仍然奔波在外。中国人的勤劳指数举世闻名,“做最累的国民”也被说成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付出,但累得久了,终究需要适当放松和回归。因此,国人对中秋这样的节假日便萌发了超量诉求。

对很多国人来说,改革开放近40年,就是外出打拼、人在天涯的40年。到如今,中秋团聚、对月伤怀,不仅成了文化记忆,还是疲惫心灵的现实投射和精神寄托。借着假日给疲惫的身心放个假,在忙得要死的现代生活节奏里与家人一聚、弥补亲情亏欠,成为亿万异乡人的心声。

举杯邀明月、团圆吃月饼,实在是劳碌之余微不足道的惬意之举,但它并非无足轻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周末夫妻、年度兄弟等流动现代性所导致的社会现象,已非金钱上的满足所能弥补或相抵。虽然现代化电子信息渠道使人际沟通极为方便,一家人可以在电话中问候、在视频中照面、在微信里谈心,但血浓于水的亲情被压缩、打包成电子信息后真的还能传递到彼此心底深处么?因此,我们吃的不是月饼,而是心情、亲情。

有个细节不能忽略,那就是现在的月饼越来越蛋糕化,甜已不是中秋品尝的核心指标,它让位于团圆、放松、回归传统等诸多选项。这种微小的转变,恰是中国社会由单一物质追求向精神物质双重追求转变的注脚。曾经的春晚主持人倪萍在央视公益寻亲节目《等着我》中复出,即是一例。该档节目被戏称为“哭出高收视”,但此煽情非彼煽情,它包含着的呼唤亲情的时代心声比往昔大为增强。当一对对失散几十年的亲人喜极而泣、抱头痛哭,很多观众从中获得了有关团圆的想象性补偿。另外,今年以来在一些地方被频繁提及和讨论的“孝亲假”话题,也表明当下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新想象。

毫无疑问,亲情正在被塑造成抵抗现实冲击的一个文化元素。回归家庭和亲情、向传统文化借力,正在逐渐成为促进中国进一步崛起的精神力量。王宝强和马蓉式“经济共同体家庭”的破裂正好是个反例。它之所以引发全民热议,也恰恰是在家庭亲情层面上击穿了国人的底线。处在这样一个物质四溢、心灵孤寂的时代,一个人在奋力打拼之余对月怀乡、寻求心灵宁静与安慰,这不是消极,而是突显了中国文化中特别柔韧顽强的人生智慧。▲

(作者是《北京文学》副主编)

猜你喜欢

心声团圆电子信息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四张榜单“揭秘”电子信息百强浙企
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1%
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奖 (按获奖类别、企业音序排列)
盼团圆等
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一头黑鲸的心声
团圆的日子
透视心灵
倾听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