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新景 梦里老家锦绣蓝图

2016-09-14江西省婺源县环境保护局

中国生态文明 2016年2期
关键词:徽派婺源全县

□ 江西省婺源县环境保护局

美丽乡村新景 梦里老家锦绣蓝图

□ 江西省婺源县环境保护局

有这样一首歌:这里峰峦叠翠,处处有开不败的四季山花;这里溪涧横斜,每每都荡漾着粉墙黛瓦;这里的村落,老屋里雕满了荣耀和奢华;这里的民风,醇厚中散发出淡淡的儒雅……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省婺源县,一片迷人又神奇的土地。

近年来,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婺源结合县情、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县和中国有机茶第一县”发展战略,把全县296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文化生态大公园来打造,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等20多张“国字号”金字名片。

建设生态文明,留住美丽乡愁

前不久,从江西省林业厅传来好消息,江西婺源森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评审在北京获得全票通过,这是此次发布名单中江西省唯一一个晋升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天南地北的游客来到婺源,总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山清水秀,诗情画意,婺源真是太美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婺源如何让“中国最美乡村”名不虚传?

婺源率先在全国创建了193个自然保护小区,完成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40万亩,封山育林180万亩,绿化公路500多公里。同时,通过实施以电代柴、改燃节柴和改灶节柴工程,85%以上的家庭实现了以电代柴、以气代柴;关闭200余家木竹加工企业,年均减少林木采伐5万立方米。2009年以来,婺源还在全县范围内十年禁伐天然阔叶林,禁伐总面积252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43%。通过十年全面禁伐后,天然阔叶林生物年增长60万吨,吸收二氧化碳97万吨,释放氧气71万吨,涵养水源11亿吨,减少土壤流失440万吨。如今,婺源森林覆盖率高达82.6%,成为亚洲越冬鸳鸯最多的地方,绝迹近一个世纪的珍稀濒危鸟种黄喉噪鹛在这里繁衍生息。

为丰富“最美乡村”内涵,婺源提出利用8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县所有村庄逐步打造成为“村村秀美、家家富美、处处和美、人人淳美”的“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生活、一村一境界”的发展理念,将全县村庄分为景观村、特色村、田园村三个层次,重点打造18个景观村、36个特色村、54个田园村。其中,江湾村、严田村荣获首届江西十大秀美新农村。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婺源深入实施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工程,努力做到“十个全部”:全县1480多个自然村全部聘请保洁员;全县3000多家农家乐全部建设三格式污水处理设施;所有山塘水库全部禁止化肥养鱼;所有河流全部禁止毒鱼、电鱼、炸鱼;所有沿河沿溪建设项目全部做到“环保三同时”;所有河道采沙全部规范有序;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实现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所有绘画写生景点全部要把油彩污水集中处置;所有矿山全部进行环境恢复治理;所有被纳入保护范围的古村落、古建筑全部不允许擅自改建拆除。

近年来,婺源还以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为契机,以打造“零门票”景区为目标,整合涉农资金3000万元,充分利用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了耕读文化村上严田、天下驴友之家冲田、摄影家俱乐部漳村、歙砚之乡龙尾、天佑故里庐坑等29个美丽乡村。一个个美丽乡村生态超群、文化厚重,丰富了婺源旅游产品。

“茂林修竹映村廓,飞禽走兽相对鸣”,随着婺源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一大批都市“快客”前来“深呼吸”,享受慢生活。如今,婺源涌现出了清华镇九思堂、思口镇明训堂、段莘乡福绥堂、大鄣山乡泽山书堂、蚺城街道塘村等一批特色民宿项目,并涌现出了千亩荷塘诗春、江南鱼村庆源、画家圣地篁村、天上人家查平坦、知青之家梅源等一批民宿旅游村,一栋栋徽派庭院融入酒吧、茶吧、作坊、民艺、展示等休闲业态,成功打造了农家乐“升级版”。

如今,随着婺源民宿产业的发展,也使得乡村农特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形成了赋春酒糟鱼、大潋山油茶、高砂荷包红鱼等一批农特产品专业村,发展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60家,香菇、干笋、山蕨等无公害绿色食品受到游客欢迎,特色种养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

尝到了生态发展带来的旅游收入增加,婺源百姓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商品的生产、加工和经营中。甲路村民打着“甲路纸伞甲天下”的品牌做起了工艺伞,先后开发了旅游伞、油纸伞、丝绸伞等40余种新产品,年产50多万把;以生产砚台著称的大畈村,形成了砚台产品一条街,砚台厂及店铺达238家,带动农民1800余人就地就业,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

瞄准转型升级,做强生态旅游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

近来,随着熹园、翼天文化旅游城跻身国家4A级景区,婺源拥有的精品景区已增加至20多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2个,成为全国拥有A级景区最多的县,各项旅游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婺源旅游历经10多年的发展,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嬗变过程。然而,就在旅游发展红红火火的同时,婺源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固步自封。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当地加快推进旅游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三个转变”;力争通过8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融合、旅游景区、旅游服务、旅游品牌、旅游富民”六个第一的“中国旅游第一县”。

为深层次挖掘婺源文化资源,实现地域文化与旅游发展互融互通,婺源坚持“将徽派文化进行到底”,精心设计12套徽派建筑图纸免费提供给建房农民使用,要求城乡新建房屋都要严格按照传统的徽派风格建设。同时,对非徽派建筑分期分批进行改造,先后投入8000万元改造非徽派建筑3000余幢,将全县打造成为“徽派建筑大观园”。

为了让进入婺源的游客直观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别致的徽派韵味,婺源成立了文化研究会,下设朱子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9个分会,负责对全县文化进行发掘整理,普查到民间文学、民间风俗及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技艺、医药等8大类72项。在此基础上,做优徽州“三雕”、砚台、傩面等特色文化产品,推进茶艺、傩舞、抬阁等民俗展演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婺源还借助乡村文化旅游节这个平台,提升乡村文化品牌知名度,将婺源乡村文化打造成为中国乡村文化的一面旗帜;连续举办十届的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获评文化部“群星奖”。

与此同时,婺源吸收借鉴《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成功经验,投资实施梦里老家全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去年3月全球首演。项目剧场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3000余名观众观演。演出融入具有婺源特色的徽州传统文化和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徽州、梦中的婺源,实现心灵上的回归。

现在,婺源投资的水墨上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意在打造集文化交流培训、创意科研设计、文化展示博览、商务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功能文化创意交流园区。

为改变旅游淡旺两季分明、全年游客接待量不均衡的问题,婺源以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为抓手,对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按照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标准,精心规划建设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健身等各种类型旅游产品,构建以观光接待型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康健型为重点,以文化体验型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近年来,全县加快温泉、马场、河滩亲水等高端休闲度假项目开发建设;以景区点为依托,打造了一批突出乡村特色的精品度假酒店、度假村;注重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包装建设了一批以游船为载体的茶坊、食坊、乐坊等水上项目,并利用旅游商品城的配套功能建设,加快乡村酒吧一条街和美食一条街等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建设。

如今,婺源涌现出了源头文化生态度假村、丛溪庄园、篁岭民俗文化影视村、婺里天禧温泉度假酒店、贵树洲旅游度假村、龙泉山庄、瑶湾农业观光园、石碧农耕慢生活体验园等一批休闲度假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了“春探人间花海(江岭、篁岭梯田油菜)、夏享冰凉世界(五龙源漂流、卧龙谷、灵岩洞)、秋寻梦里老家(篁岭晒秋、石城、长溪枫树林)、冬游甜蜜乐园(鸳鸯湖、月亮湾)”的四季旅游精品。

着眼绿色崛起,推动三产融合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小康但环境退化也不行。婺源按照推动旅游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的理念,提出全县经济工作都围绕乡村旅游来抓,全县所有产业都围绕乡村旅游来培育,以促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实现旅游富民强县。

婺源是千年茶乡,这里所产茶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茶叶的独特品质。目前,全县有5.6万亩茶园通过欧盟有机茶园认证,茶叶连续十几年突破欧盟贸易壁垒,销往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占据欧盟市场50%以上的份额。

近年来,婺源依托旅游优势,大力发展茶叶、荷包红鱼、油茶、皇菊等生态农产品,主抓有机茶产业,计划把全县16万亩茶园建设成为符合标准的有机茶园,力争通过8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打造“有机茶面积、产量、出口、品牌、文化、效益”六个第一的“中国有机茶第一县”。

2015年,婺源茶产业系列产值28.2亿元,采制茶叶1.52万吨,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获评全国首家有机绿茶认证示范创建区和全国重点产茶县。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有机茶都项目已正式签约,将建设以有机茶产业为核心的集茶叶交易、购物、浏览、食宿、休闲运动、会议会旅游度假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徽文化主题大型国际茶产业旅游综合体。

在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过程中,婺源按照“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发展思路,开发以茶业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商品,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的每个环节。以茶园采制体验、山野游览健身、登山眺望为主题,规划建设1至2个生态茶园观光休闲精品旅游区。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斗茶及观茶艺、学茶艺、看表演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茶园农家乐等,丰富现代农业内涵、延伸现代农业链条。发展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等新型茶饮料,开发茶药品、茶多酚、茶色素、茶味牙膏、茶工艺品、茶酒、醒酒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的茶产业集群。

为推动旅游业与低碳工业融合发展,婺源将特色文化遗产与新型工业结合,在工业园区建设上突出绿色生态和徽派文化特色,大力发展工业观光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型工业园区。近年来,以全省首家旅游商品产业基地为平台,打造了集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基地,扶持了徽州“三雕”、龙尾砚台、甲路纸伞、根雕、傩面、竹烙画等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开发了一系列徽派建筑模型,使得传统上用作古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等建筑上的装饰部件,回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小祠堂”、“小官宅”、“古桥梁”等深受游客欢迎。目前,婺源已有20多家旅游商品开发龙头企业,年产值数亿元。

婺源投资1.5亿元的宇昌藻业,投资上亿元的华龙徽雕艺术产业园,计划将特色产业、非遗技艺与工业旅游融为一体,正在全力打造4A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传承和弘扬养生文化、徽派文化,促进工业旅游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推动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婺源也在建设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以提升服务业质量。在产业布局上进行成片综合开发建设,重点规划建设老虎滩至高砂水度假区、江湾度假区、珍珠山度假区等高端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并通过引导、激励和服务等举措,促进旅游各要素产业向集聚区汇集。同时,积极发展会议会展、体育赛事、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近年来,成功争取了第五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全国门球赛、全国地掷球赛、全国气排球赛、江西省第四届、第六届、第八届县(市、区)田径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在婺源举行。目前,投资8亿元的耐克体育公园项目正加快建设进度。今后,婺源将争取举办更多全国性体育赛事。

展望未来,婺源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夯实生态基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积极开展全国平安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等创建活动,引导全县广大干群争做“最美乡村最美的人”,让婺源不仅拥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更拥有最好的环境、最美的心灵。

猜你喜欢

徽派婺源全县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多元期新徽派版画的传承与革新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乡愁里的婺源
婺源龙池汰的春日下午
在婺源,邂逅最美春色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