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飞翔
2016-09-14蒋耀文
特约记者/蒋耀文
智慧飞翔
特约记者/蒋耀文
蓝天上的翱翔,需要的不仅是幻想,更多的是智慧,是智慧在完成着人类的飞翔。
刘智勇
中航工业兰飞董事长、总经理
蓝天永为人类的幻想,幻想自己是飞鸟,翱翔在蓝天上。
但现实是:蓝天上的翱翔,需要的不仅是幻想,更多的是智慧,是智慧在完成着人类的飞翔。如果把发动机比作飞机的心脏,为人类的飞翔提供强大动力。那么,自动驾驶仪就是飞机的大脑,这个神经中枢系统决定着飞行的品质,为蓝天上的飞翔创造无穷的智慧。
在西北重镇兰州,皋兰山下,黄河之滨,坐落着一家具有六十年发展历程与文化积淀的航空企业,中航工业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兰飞”),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研制生产飞行控制系统的重点保军企业。她以大西北赋予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秉性,矢志不渝地在开拓智慧飞翔的道路上创新进取。她曾创造了共和国航空工业史上许多第一:第一座航空自动驾驶仪、第一代歼击机自动驾驶仪、第一套轰炸机自动驾驶仪、第一架运输机自动驾驶仪、还有直升机、无人机、航空导弹等等自动控制系统都来自兰飞制造……在历次国家阅兵式上,装载兰飞自动驾驶仪的多种型号飞机,米秒不差地飞跃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今年8月初,在兰飞建厂60周年前夕,笔者专门采访了兰飞董事长、总经理刘智勇。这是一位来自关中的西北汉子,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与通讯专业。2015年5月被集团公司选调成为兰飞新掌门人。初次接触刘总,他魁梧的身材,白皙的圆脸,透出一种亲和、刚毅、干练、自信的气质,一副黑边的近视眼镜也遮挡不注他深邃的目光。
虽说上任不到两年,但谈起兰飞的历史,他如数家珍。他说,兰飞的60年,是在探索中前进、改革中发展、竞争中成长、创新中壮大的60年。在航空工业各级部门和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关心领导和帮助下,兰飞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仿制到自主创新,从单一的航空仪表到配套齐全的飞行器自动控制系列化产品,从模拟式飞控技术到数字化国际先进技术,满足了各类型号、多种用途飞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装备需求,走出了一条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为推进祖国的国防现代化进程、为航空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 刘智勇向国资委中央企业监事会主席刘顺达现场汇报公司精益管理情况
↑ 飞控系统模拟试验室
兰飞的六十年,是在探索中前进,改革中发展,竞争中成长,创新中壮大的六十年。
刘总将兰飞的发展历程归结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6年初至60年代末),这是自力更生、无私奉献、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阶段。1956年初建厂初期,兰飞人怀着对建设祖国和发展航空的炽热情怀,在荒滩野地战风沙、斗严寒,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仅在工厂开工投产6个月就试制成功第一套航空产品——飞行指示器。随后,我国第一套歼击机自动驾驶仪在兰飞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飞行自动控制领域的空白。在60年代,兰飞人不忘使命,力排干扰,百折不挠,特别是在苏联专家撤走以后,在试制完成 AΠ5-2( M)型轰炸机自动驾驶仪,填补我国空白后,又继而使歼-5配套的TC-3垂直陀螺、为运输机配套的航向陀螺和垂直陀螺,以及为轰炸机配套的KJ-3自动驾驶仪正式定型。第二阶段(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这是顶着压力、冲破阻挠、不畏艰险、克难闯关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尽管是十年动乱时期,但兰飞人以民族利益为重,勇敢地履行国防建设的职责,排除了“左”的思潮干扰,矢志科研开发,军工产品研制捷报频传,以运输机自动驾驶仪KJ-6、KJ-10和航空陀螺仪表的研制成功为标志,以及KJ-3自动驾驶仪的多型号发展形成了系列化产品,使工厂航空产品科研生产走上了由仿制到自行研制、由低级向高级、由单一机种到多机种的升华转变。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兰飞KJ-3自动驾驶仪和KJ-6(A)自动驾驶仪、WY-7A稳压器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合作成果奖”。第三阶段(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这是兰飞人团结奋斗,拼搏开拓,改革转型,保军转民的二次创业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防工业的调整变革,军品任务陡然下降,企业科研生产跌入低谷。工厂严重亏损,职工人心涣散。但是,久经考验的兰飞人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全厂干部职工凭着对国防事业的热爱,凭着对创造美好兰飞的坚定信念,始终坚持“军工第一”这个立厂之本,工厂利用贷款购买法国专利,引进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海豚”直升机自动驾驶仪专利技术。通过长达11年的潜心钻研和消化、吸收,完成了直9型直升机自动驾驶仪的国产化工作,使该产品成为我国主力直升机的配套产品,随主机执行香港回归“976”工程任务,承担“9910”国庆阅兵任务,分别受到国防科工委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及国务院、军委阅兵指挥部的嘉奖。与此同时,兰飞人利用航空技术优势,相继研制成功多种民用产品,其中替代进口的塑料编织机械系列产品销往台湾以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成批出口到十几个国家,成为那一时期工厂的支柱民品。兰飞研制开发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人工机械心脏瓣膜,在全国2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该产品已被国家科委列入“火炬计划”,2001年获甘肃省“陇货精品”称号,目前已研制出国际最先进的全炭双叶人工机械心脏瓣膜,已投放临床应用。还有转瓶机等多种系列化产品专用设备,在国内生化设备制造领域占有重要份额。
↑ 刘智勇向国防大学副政委胡秀堂中将介绍公司环境试验验证流程
谈到第四阶段(2000年以来至今)时,刘总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他说,这是兰飞自主创新,与时俱进,激情进取,跨越发展的阶段。进入新世纪,兰飞人紧紧抓住国防工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加快新品科研步伐,大力加强各项基础建设,大力弘扬“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宗旨与理念,发扬“拼搏创新争一流”的兰飞精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使企业产生了质的飞跃,产品上了档次、经营上了规模、效益上了台阶,并被列入全国156户重点保军企业行列,企业进入建厂以来跨越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刘智勇将近年来兰飞取得的成绩主要归结为:
科研生产实现新突破。公司确立了“技术引领未来,使命成就梦想”的科研理念和“技术领先,军民结合,精益管理,创新发展”的战略方针,努力开拓和发展军用航空、民用航空、非航空防务、非航空民品等四大业务,着力在产品技术能力、赢利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员工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初步实现了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由传统科研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模块式科研生产方式转变。先后完成了16种机型19个项目鉴定/定型,预研项目按计划向前推进,对外技术合作进展良好,重点型号研制取得突破,产品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到新型飞机、系列化特种飞机,实现系列化、谱系化发展,配套产品覆盖所有国产现役直升机、轰炸机、运输机、特种飞机,同时拓展到无人直升机、新型飞翼布局无人机、浮空器、导弹等领域。
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动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取得成效,有力支撑了型号研制。实现了飞控系统产品由传统的自动驾驶仪系统发展到复杂多任务、多系统交联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产品技术从模拟技术发展到高可靠数字式、双-双余度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控制律设计技术从小扰动线性方程下控制律设计技术发展到复杂非线性全包线的全量方程控制律设计技术;掌握了固定翼飞机双-双余度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技术、直升机电传设计与验证技术、余度容错技术、自动油门系统综合控制技术等。逐步形成了以直升机、特种飞机、无人机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和增长的战略任务,以技术创新作为立业之本。制定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产品技术簇,技术路线图管理,围绕技术发展趋势、背景项目关键技术,开展了非线性全包线的全量方程控制律设计技术,直升机电传设计与验证技术,余度容错技术,自动油门系统综合控制系统、飞行包线保护技术、无人直升机控制技术等二十多项新产品、新技术研究。与国外合作开展先进飞行控制系统技术研制。近三年,兰飞获得十几项科技进步奖,一百多项专利。
能力建设初具规模。公司以重点型号研制和技术发展为牵引,持续建设设计、仿真和试验验证能力,优化研发模式。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控制计算机、电动伺服作动系统研制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以建设精益生产单元,提高产品工艺水平、提升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为方向,持续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公司以围绕技术发展、背景型号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先进基于模型的研发模式和研发流程为建设目标,构建四大平台,即先进自动飞控系统设计、仿真试验验证环境,先进电动伺服作动系统设计和综合验证环境,专用电子产品设计和验证环境,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2014年项目通过了国防科工局组织的评估。初步建成了以产品数据管理(PDM)为核心的产品开发平台,初步构建了车间MES系统、生产主计划系统,数字化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供应管理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公司科研、生产、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军民融合开创新局面。公司坚持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积极寻求民品发展突破点。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先后研发了分子泵、液氮监测仪、电动伺服单元、高铁特种铸件等非航空民品,公司非航空民品收入从几乎空白增长到5000余万元;以水陆两栖飞机蛟龙600、涡桨多用途飞机新舟700自动驾驶仪等项目为标志,实现民用航空产业零的突破。确立了新能源、机电一体、生物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
改革管理取得新成绩。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着力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AOS试点应用。质量管理、流程管理、财务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法制建设、安全保密保卫管理、6S管理、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推进精益生产和车间MES系统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生产组织精益化、生产计划均衡化、生产管控透明化、生产考核有效化;建设车间MES系统,推进生产工艺改进项目实施和工艺微创新活动;积极开展生产现场6S管理和TPM管理。有力保证了军品科研生产交付任务的全面完成,公司连续30年圆满完成军品交付任务。在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的全国精益管理项目发表赛上,中航工业兰飞《某舵机系列产品壳体组件精益生产单元建设》项目,在85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以最高分成绩夺取一等奖桂冠。人才队伍建设和干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建立了技术、管理、技能三类人员“家”职位体系,突出业绩和能力;扎实开展新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建立了师徒帮带机制,设立了岗位能力工资维度,建立岗位、能力、绩效薪酬模式,完善了薪酬结构;大力推行中层干部助理制,干部队伍年轻化初显成效,有力保障了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六十年的历程,兰飞创造了辉煌,也经历过迷茫,但唯一不变的初衷,依然是“航空报国”的拳拳之心,紧盯市场的创新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采访即将结束时,刘总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站在“十三五”的历史新高点,兰飞将在党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集团2016年峰会、中航电子2016年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十三五”确立的“234510”战略发展目标,实现两大突破:专业领域由飞控为主向自动油门控制、伺服电机与控制、驾驶舱操纵系统领域突破;产品结构由系统为主向系统与核心部件并重突破。完成三个转变:由生产型向经营型企业转变;由传统科研生产方式向精益化科研生产方式转变;由军品为主向军民融合协调发展转变。突出四项主业:军用航空、民用航空、非航空防务、非航空民品。提升五大能力:产品技术能力、盈利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员工发展能力。迈上十亿台阶: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实现航空、非航空产业大体相当的结构转型,实现“成为飞行控制领域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企业;成为伺服电机与控制领域系统和核心部件优秀供应商”的发展愿景。按照“技术领先、军民结合、精益管理、创新发展”的战略方针,以产品有竞争力、科技有创新力、资产有增值力、内部有凝聚力、外部有影响力为文化定位,实现“创新型、和谐型、军民结合型”的现代化企业目标。
“聚焦市场,紧盯任务,全力大干九十天;激情进取,鼓足干劲,确保目标全面完”。兰飞门前广场上两幅巨大的红色标语格外引人注目。笔者感概万千,六十年的历程,兰飞创造了辉煌,也经历过迷茫,但唯一不变的初衷,依然是“航空报国”的拳拳之心,紧盯市场的创新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祝愿兰飞继续在飞行器控制领域中,激情飞扬,智慧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