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模的军工精神

2016-09-14颜月晖

军工文化 2016年7期
关键词:劳模军工精神

文/颜月晖

劳模的军工精神

文/颜月晖

军工精神,由军工人用生命和心血凝结,也将由军工人用责任与真诚续写。

六一六厂的军工精神

国家利益至上的使命担当精神,勇攀科学高峰的开拓创新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作为「一五」期闸建厂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一六一厂虽然没有提炼出厂里独有的军工精神,但是从研制新中国的第一代T54坦克发动机起,扎根于六一六厂的劳模身上,他们的事迹,就是军工精神的典范。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北方通用动力集团六一六厂山柴传媒特别制作了专题记录片《军工传承》,以六一六厂建厂以来历代全国劳模讲述军工史的方式,回顾发展历程、传承军工精神,教育激励员工。专题记录片推出后,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制作《军工传承》专题记录片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被工厂不同时期全国劳模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军工精神所感染,而且在被感染的同时,又时时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在心中闪过。现如今,劳模身上所展现出的有些精神品质在一些年轻人心中正在被淡化,作为基层的宣传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针对这种倾向对年轻人进行强化教育,这也是我们拍摄《军工传承》专题记录片的初衷所在。由此,我对片中全国劳模身上所反映的精神品质进行了总结梳理。我想,这些精神品质,就是“军工精神”在六一六厂最具体、最直观、最朴素、最生动的体现。

国家利益至上的使命担当精神。从字面上理解,所谓“国家利益至上”,无非就是一个排序问题,也就是党和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哪个在先的问题。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宝塔山的一声召唤,使多少有志青年前赴后继,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主动奔赴延安、奔赴救国图强的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建国初期,是国家的一声召唤,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不远万里回到祖国,成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奠基人,他们,还是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同样,工厂1956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贾泰治在讲述自己和同学们择业的情形时是这样说的,“大家是在每天哼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向学校递交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申请。”当自己下了火车、坐上驴车来到工厂时,看到的是一片荒野,他知道,自己是要在这片荒野上研制新中国的第一代T54坦克发动机,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自豪。六一六厂是我国“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建厂初期,工厂的第一代建设者们在一片荒芜中从零起步,边建设边生产、边科研边试制,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主厂房的土建及相关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正式投入试生产;再用1年时间,自行制造的首台12150L发动机成功下线,开创了我国自行生产坦克发动机的新纪元,填补了我国国防工业的空白。1959年全国质量标兵史秀兰在谈到当时工厂职工大干快上搞生产,甚至吃住在车间几天不回家时说,“那时的工人不叫傻,是太朴实,我们那时那样干,一点儿都不多余!”史秀兰还说,“党员就要遵守党章,党章怎么写就怎么干,不能犯错”。从贾泰治、史秀兰的讲述中可以看出,当年工厂的第一代建设者们,也是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种国家利益至上的使命担当精神,包含了对党、对国家最真挚、最无私的忠诚和爱!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一辈科学家、老一辈建设者们,是随时可以为党和国家的利益牺牲一切的。国家利益至上,只有短短的六个字,但要担当起这种使命,则需要纯粹的无私与奉献做支撑。而传承它,则更需要敢于直面现实,心无旁骛的勇气和毅力!

↑ 1956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贾泰治

↑ 1959年全国质量标兵史秀兰

从劳模的讲述中可以发现,没有人天生就是专家,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领先者,能够在本职岗位做出杰出的贡献,就在于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品质,那就是勇攀科学高峰的开拓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立足本职、拼搏进取的信念和力量。

勇攀科学高峰的开拓创新精神。新中国的装甲动力走的是一条从仿制到自主研发的道路。这当中,要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建立起自己的产品体系、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工艺体系,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经历了漫长的艰辛探索与实践。贾泰治在谈到工厂第一台发动机研制时说:“坦克最难点是发动机,发动机是坦克的心脏,高压泵是心脏的心脏。我从事的就是高压泵的研究,那时候觉得时间非常紧张,除了上班应付现实的问题以外,业余的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贾泰治的儿子贾晶在谈到父亲的工作状态时,说父亲在家里基本上就是看书、看资料,基本跟自己和兄弟们没有什么交流。工厂2005年全国劳模邢建忠说,“作为一个工人,就要喜欢你的工作,干什么就要研究什么”,在谈到自己学习三坐标测量技术时,他说,“上世纪80年代没有录音和录像,全靠用笔抄,培训时人家说的术语听也听不懂,于是就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懂的就一个劲地问,问到明白为止。为了学习掌握技术,在两年的时间里没有一天是晚上12点以前睡觉的。”史秀兰说自己过去干的工序执行的是前苏联的工艺,一天最多只能干几十件,但是自己通过不断学习、摸索,创新了加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天能干出上百件产品。从劳模的讲述中可以发现,没有人天生就是专家,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领先者,能够在本职岗位做出杰出的贡献,就在于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品质,那就是勇攀科学高峰的开拓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立足本职、拼搏进取的信念和力量。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将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工厂乃至全中国都出现过一种求知的浪潮。那时候,图书馆、夜校、电大等场所挤满了求知的学子。“科技兴厂”、“科技兴国”、“向科学技术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曾经是那一代军工人献身国防、报效祖国最直接的动力和途径。勇攀科学高峰,只有短短的六个字,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则需要一种纯粹的执着与勤勉做支撑。而传承它,则更需要保持不甘落后、勇于探索的恒心和专注!

追求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军工产品,质量第一”,永远是军工制造永恒的主题。在“打造精品、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六一六厂一代代建设者们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史秀兰在谈到试制第一台发动机的情形时讲到:“第一台发动机没问题,一下就成功,那不光是高兴的事儿。”言语之间,表达出那一代人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有着非凡的自信。1995年全国劳模张和平在谈到自己对质量的认识时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就少流血,必须得把质量干好了,这样才对得起解放军。”邢建忠在谈到产品质量时说,“产品质量是生命线,军工产品出现问题,不光是咱们损失点东西,要想到前方战士的生命。因此自己在干工作的时候,脑子里始终绷着一根弦——‘千万别出错’。当有怀疑的时候,宁可再检查一遍,也决不放过。”2015年全国劳模、“孙涛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孙涛在谈到对自己、对工作室成员的工作定位时讲到,“对待工作上的事情,要死磕到底、精益求精。”他在谈产品质量时说,“和平年代,战士军队不打仗,但是我们在筑城墙,哪一块砖不踏实、不严实,都容易导致城墙的垮塌。所以我们干的每一件事情,包括做的产品,从军工的角度来讲,有自己的责任在里面,你要对得起‘军工’这两个字。随着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建成,我们是其中的一块基石,就永远奠基在那里了。军工,更加需要工匠精神在工作中的体现。”劳模们的讲述既朴实又生动,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邢建忠才会自信地说,“工作比较认真,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人人都是大国工匠了,那企业就是不可估量了。”这种精神,包含了严谨认真、尽善尽美的情怀与责任。军工的字典里,永远不会有“差不多”、“大概”等字眼。军工产品,必须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境界。因此,追求精益求精,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字,但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则需要一种纯粹的责任和信念做支撑。而传承它,则更需要保持科学严谨、精雕细琢的坚持和坚定!

军工精神是什么?我以为它的内涵完全可以用“丰富而广博”而来形容,因为它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承载着军工几十年深厚的历史积淀,但也可以用“具体而形象”来形容,因为它是千千万万军工人在工作中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写照。军工精神,由军工人用生命和心血凝结,也将由军工人用责任与真诚续写。因此,我们不必纠结到底该用哪些词汇来概括和表述,而应该用心、用实实在在的努力不断拓展它的内涵、丰富它的内容,为它增光添彩。而这,才是对军工精神最好的发扬与传承。

(作者单位:北方通用动力集团六一六厂)

↑ 1995年全国劳模张和平

↑ 2005年全国劳模邢建忠

↑ 2015年全国劳模孙涛

封面文章

Cover Story

猜你喜欢

劳模军工精神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