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纺织器材行业发展探讨

2016-09-14祝宪民

纺织器材 2016年1期
关键词:齿条纺织产品

徐 林,祝宪民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北京 100742)



·特约专稿

新常态下纺织器材行业发展探讨

徐林,祝宪民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北京100742)

针对疲软的行业经济形势,提出了对新常态下纺织器材行业发展与生存的思考,并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例说明创新驱动要结合企业实际,企业产品研发要立足市场、跟踪市场,做到创新不盲动。指出:纺织器材企业在新常态下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指导生产;“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是中国纺织器材企业走出困境的突破口、走出去的落脚点;掌握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是未来创新驱动的必然模式。

纺织器材;新常态;创新;智能制造;营销模式

0 引言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呈现增速趋缓的态势,纺织业也不例外。这种疲软的经济态势对纺织器材行业也产生了空前的冲击,路该怎么走?我们通过行业统计数据和行业骨干企业的作为,结合世界技术发展动向进行初步探讨。

1 不容乐观的行业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10月发布数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这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低于7%,形势不容乐观。纺织业也是如此,前10个月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4.94%,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 349.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4%,其中10月份同比下降了10.9%。国内外需求疲软,纺织品与服装出口量价齐跌,企业分化明显。一些中小型企业面临困境,企业开工率不足,甚至部分企业关停。与此同时,纺织产业转移步伐在加快。2015年1月-10月,纺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1%,出口同比增长1.11%,上述两项指标同比虽有微弱增长,但环比一直在下降。纺机行业受国内外纺织行业需求不足的影响,前景也不乐观[1]。

国内纺织企业受生产要素成本增长、下游市场疲软及大量进口纱的影响,开工率严重不足。2015年1月-9月我国已进口棉纱180万t,年底可能突破200万t,国内棉纺企业难有招架之力,基本退出了中粗号棉纱产品的竞争。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2014年国内纺企实际开工率在7 000万锭~8 000万锭,而2015年约为5 000万锭~6 000万锭。

随着产业的转移和世界纺织格局的变化,众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手段落后、以制造中低端产品为主的纺织器材企业面临着巨大考验。从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对2015年的调研情况看,部分中小器材制造企业订单减少、效益下降、资金短缺、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仅有行业骨干企业仍然保持着增长势头,因此,纺织器材行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以金属针布用齿条制造为例,据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2015年9月进口和出口金属针布用齿条的单价均呈下降趋势;进口数量在逐年减少,出口则在逐年增加(参见表1、表2)[2]。表中数据表明因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促使向国外市场转移。另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统计数据,2015年国内最大的两家针布制造企业——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和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得益于高档金属针布用齿条销售的增加,其总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加了15%和6%,表明国内高端金属针布用齿条市场的需求强劲。

表12010-2015-09金属针布用齿条进口统计

2 晨曦渐露,行业骨干企业的拼搏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我国纺织工业总体上仍运行平稳,很多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坚持产品创新,逆境中力求发展、提升效益。

表22010-2015-09金属针布用齿条出口统计

浙江三友塑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制造塑料纱管的骨干企业,多年来塑料纱管的销售额、利税、出口、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居行业第一位。2015年,公司新上模具制造数字化机床、注塑技术数字化装备,新上机械手与自动化流水线,从加料到注塑机脱模到输送再到产品包装实现无人值守。国内领先的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装备提高了产品档次,保证了产品质量及其一致性,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用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在经济寒潮肆虐下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同样未被目前的困难吓倒,而是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打造民族品牌为目标,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装备及产品技术水平。2015年公司已投入1 000余万元用于购置高精密技术装备,创新和优化工艺流程,使钢丝圈的制造设备、工艺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开发出的BS(蓝宝石)、TP(黄晶)系列钢丝圈和JD、FH、HJ系列高精密、高耐磨钢领,均较好地满足了国内中、高端棉纺企业产业升级的需要,已逐渐成为替代进口的首选产品。目前,公司新产品销售已占销售总收入的50%以上。新研发的高耐磨性钢丝圈获得2015年中国“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年产30万盒高精密钢丝圈/年产400万只高精密钢领技术改造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是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内唯一的器材专项。2015年前11个月,公司在国内棉纺纱锭实际运行规模有较大减少的形势下,依靠新产品和高端产品的销售提升,其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销售资金回笼、利润总额、上缴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济南天齐特种平带有限公司多年来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连续不断推出新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2015年公司成功研发出节电聚酯龙带,与国外传统片基龙带相比可节电10%~15%,满足了企业节能、降本的要求,一经推出即成为市场新宠。目前节电聚酯龙带已进入了恒力集团、强强实业和博兴集团等长丝制造企业,得到了其认可和赞誉,并由于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而在节电龙带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天齐公司总是做足基本功、不盲动,做好市场调研,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国家和企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节电聚酯龙带,使得公司在外部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销售收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明显增长的可喜局面。

在棉纺行业形势不佳、开机率低的情况下,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在2015年仍然保持了比较强劲的销售和效益增长,预计销售4.65亿元,较2014年上升约18%,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a)在营销上紧跟全球纺织产业转移的步伐,抓住国家在新疆大力发展纺织业的机遇,加大公司在新疆、东南亚的销售力度,并在海外设立了首个技术服务站,以加强服务、促进产品出口;在新疆,为主机配套针布用齿条的销量得到了较大提升。

b)持续研发、投入开发的新产品得到了市场验证,特别是蓝钻系列和双齿齿条等高端产品的销量大幅度上升,促进了公司效益的提升。

c)加大技改投入,不断优化制造工艺和流程,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制造针布用齿条的设备,如轧机、冲淬卷线等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2015年从日本引进超高精度的光学曲线磨床、卡尔蔡司金相显微镜等国际最先进模具制造及检测设备,使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公司的先进装备在提升生产效率、提升质量、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3 行业发展趋势

鉴于国内棉纺行业规模大,而大部分装备较为落后,以及用工荒、招工难的现实,尤其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已无成本优势,低端产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中国纺织服装业进入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新阶段。要走出困境,必须提高装备水平、创新生产模式,提升产品档次和水平,发展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线是我国制造业也是纺机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2015年4月,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智能制造。借力“中国制造2025”,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纺织业融合,持续科技创新,推动纺织产业向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成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路径,也是我国纺织器材行业的发展方向。

国家相关部委积极推动“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纺织业被列入开展智能工厂应用示范的领域之一。

纺织行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对纺织器材产品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关注性价比转变为更加关注器材的质量和可靠性。虽然,我国纺织器材的质量水平逐年明显提高,但与国际最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纺织器材要适应现代纺织高速度、高产量、高质量、低用工、低消耗和节能环保的要求。

4 摆脱困局谋发展

4.1适应新型纺织纤维、面料的要求开发新产品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服装舒适性、功能性和时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纺织纤维、面料层出不穷,纺织品也不断地扩展到航空航天、产业用布等领域,器材企业应跟上主机对各类新型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功能纤维等的加工要求,研究新型纤维、面料的特性,同主机厂、纺织企业密切配合,不断地推出新产品。

4.2以速度和寿命为方向,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纺织器材产品制造质量水平

企业以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为目标,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机器运转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样的环锭细纱机,发达国家车速已达20 kr/min以上,而国内多未超18 kr/min,主机的高速、高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国产部分器材产品在适应主机高速、可靠性和长寿命方面与国外产品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还要努力。

4.3利用互联网构建新型营销模式,扩大销售

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客户进行线上沟通已基本实现,线上沟通有效减少了售后服务的资本投入,客服人员通过微信、QQ等软件与客户进行沟通并实现远程咨询,及时解决问题。当客户遇到操作程序、软件操作等小问题时,客服人员可在线直接解决;只有遇到那些硬件方面较为棘手的问题时,公司才派技术人员去现场指导调试,极大地优化了售后服务。

当前,纺机器材行业仍旧以传统销售模式为主,线上产品营销还不够成熟;客户通过网络购买熟悉的品牌产品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因此,利用互联网营销作为器材产品未来营销的新模式,不妨一试。

4.4向大数据、智能制造迈进

纺织器材如何成为智能产品,目前有的企业在粗纱筒管中植入RFID芯片,能将绕在筒管上的粗纱信息有效地进行传递;有的企业在细纱机上安装细纱断头检测系统,且有装在摇架上的、也有安装在导纱钩上的,还有装在钢领板上检测钢丝圈的;如果将这些传感器直接植入纺织专件或器材上,它就成为智能制造的功能零部件。

纺织器材的智能制造是提升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排除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智能制造是必然趋势,如何推进则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如“机器换人”不仅指“换机器人”,而是为了把人从笨重、繁琐、危险的劳动环境下解放出来,能用一些自动化设备来完成,不一定是用机器人。例如,史陶比尔除了制造纺织机械以外,机器人还是其另一大产业。该公司的生产现场使用了大量的机器人,制造大批量、结构简单一些的零件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使得生产效率更高,加工精度也更高。

“大数据”决不是空洞的时髦概念,而是扎实的信息应用,已经引起世界知名大企业的高度重视。西门子公司安贝格工厂,在1995年时每日生产过程产生的数据量是5 000个,2013年时数据量则飙升为5 000万个。“大数据”使该厂的每百万件产品不良产品数从1990年的约为550个下降到2013年的十几个。数据无处不在,关键就看我们是否用心收集、用心应用了,如通过钢丝圈检测细纱断头,除了发现细纱断头外,还可分析、找出弱捻的锭子,还可以找出因机器问题产生的无法生头的锭子。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以尽快提高我们运用“大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新常态,新常态下要求我们要转变思维、创新驱动,在管理、生产、经营各个方面积极地顺应新常态为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尽快地适应新常态,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1]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Z].北京:国家统计局,2014.

[2] 中国海关.中国海关统计资料[Z].北京:中国海关,2014.

Probing into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extile Accessories under the New Normal

XU Lin,ZHU Xianmin

(China Textile Machinery Association,Beijing 100742,China)

Aiming at the sluggish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pondering is given over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urvival of industry under the new normal.Sampling the backbone enterprises,it is illustrated that innovation driv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and the enterprise product develop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arket,follow the market,avoiding blind innovation.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extile accessories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big data to guide the production under the new normal.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Made in China 2025” i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which is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plight of China textile accessories industry,also the outgoing foothold for China textile accessories.Master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Internet plus” technology is the inevitable model of future innovation driving strategy.

textile accessories;new normal;innovation;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marketing pattern

2015-12-20

徐林(1961—),男,山东泰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机械与器材发展方面的研究。

TS103.8

A

1001-9634(2016)01-0002-04

猜你喜欢

齿条纺织产品
澳洋纺织
连轧管机组限动齿条的制造研究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齿轨岔区可动齿条转换方案探讨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实用的弧齿条分度铣齿工装
基于ANSYS Workbench 的齿轮齿条动力转向器齿条刚度分析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