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改“战区”,为战争做好准备
2016-09-13韩旭东
韩旭东
2016年2月16日零点开始,解放军正式从七大军区进入五大战区的时代,中国的军事改革走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举措背后又有多少不为大众所知的事?
打赢局部战争“军区”成羁绊
新中国成立初期,军区组建的主要职能在于维护国内稳定和领土主权完整与安全,但随着国内外安全形势的变化,中国对军事区域划定开始向军事行政管理区发展。这种划定重在军事行政管理,军队由统帅机关统一指挥作战,以应对全面战争为主。1985年,中国政府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随后,中央军委决定将11个大军区调整为7个大军区。
我国这种军区体制很特殊,军区既担负管理,也指挥作战;军区主要管理辖区内的陆军,也承担一些其他军种的管理任务;军区主要指挥辖区内的陆军,其他军种主要由本军种的领率机构指挥。这种体制也是我军近年来适应战争发展而改革的对象,改革成效依然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足以表明,军区体制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军队作战能力的提高。
现今,国际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中国发展受到世人瞩目,同时中国安全受到的外部威胁悄然发生变化。威胁中国安全的因素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影响中国的安全因素正在由简单变得复杂,而且强度也日益严重。另外,全球“热点”集中于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热点”集中于中国周边,中国周边“热点”集中于中国东部的西北太平洋近岸地区。中国在亚太地区受到的威胁正在日益上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除此之外,如今战争形态不断在变化,信息化战争开始萌芽,局部战争将成为未来大国面临的主要战争样式,战略性武器不断出现,“体系”对抗越来越成为主导性军事博弈的样式。
面对这种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只有组建特别能战斗的力量,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战区”应运而生
五大“战区”替代七大“军区”,“战区”何以担此大任?战区主要任务就是作战,习近平在五大战区授旗后训话时也强调“战区主战”的原则,作战指挥被强化,这种体制可以从和平状态快速转为战时状态。和平时期组建战区,可以大大提高国家危机应对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
从世界军事强国的准备看,战区体制也被用于军事准备手段维护各自国家的战略目标。譬如美国自二战时以来,就开始建立战区制度,并且区域不断向全球扩展,目前美国已经将全球范围内除南极大陆之外的所有地方划入战区。俄罗斯经过多年的改革,也将军区体制改为战区体制,目前,俄罗斯建立了4个战区。俄罗斯战区是按不同的战略方向进行划分的。在这方面,我国与俄罗斯相同,按战略方向来确立不同的战区,但我国战区与俄罗斯战区还略有不同,我国在确立战区时还设立了中部战区,其作用是既可以独立应对危机,同时又可以对其它战区提供支持。这是我国战区体制的特色,或称中国的战区特色。
从战争规模看,我国面临的战争正从全面战争向局部性战争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力弱,同时又面对强敌。我国面临的战争被判断为可能是全面的战争。冷战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由地区性大国向世界性强国发展,面临的战争也由全面战争向局部战争转变。这种具有战略性影响的局部战争可以由拥有战略性力量的战区来“应对”。这是推动组建战区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事实上,战区与军区还有相当大的区别。如军区着重于陆军作战,其它军兵种配合;战区则重在联合作战,这种联合是各军兵种的融合,真正体现了体系作战的特点。基于这种认识,中国的陆军集团军将打破军区制下的布局,转而向满足战区制作战构想的方向展开新的布局,这也是近来陆军27集团军从河北移防山西的重要原因。同时,陆军集团军的规模也将随着战区制的建立进行调整,以满足战区作战的需要。
中国实行战区制,实质是为了提高打赢战争的能力,有力地降低“冲突性”战争爆发的风险,为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