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那份忠诚和信仰
2016-09-13杨丽娟
杨丽娟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1935年8月6日夜,年仅36岁的方志敏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处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呕心沥血凝结而成的文字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光辉形象一直在人们心中闪耀。
我总是在想象那些革命烈士在临刑前该是怎样的慷慨激昂。我想,他们并非是生无可恋。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人的想念,一定像一团烈火一样,在他们的心中熊熊燃烧着。如果能生,他们一定渴望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自己的国家,来爱自己的家人。可是,当死亡无可避免,他们却还是会从容面对。在他们的心中,或许那就是一种重生,而能够在最后的时刻将自己所在乎的东西为自己所信仰的组织留下来。就如方志敏一样,当13万字的文稿穿过厚厚的监狱高墙,穿越时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他一定会觉得无憾了。
这在我们眼中,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勇气。死亡,让人沮丧,让人悲哀,每一个良善的人都不会希望这个字眼出现在自己和别人身上。然而,在那个年代,浑浑噩噩地活着就形同死亡,我们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来告诉世人,什么是“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他们说:“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做为”。于是,生命又有了更新的诠释,于是,更多的共产党员在勇气中释放出撼天动地的能量。
这在我们眼中,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智慧。面对险恶的环境,险恶的嘴脸,能写出那么多字的文稿,且流传于后世,让我们能于那流畅的文字中体会到那份舍生忘死,这该是一种大智慧。他们没有沉湎于自己身体与心灵上的苦痛,相反,他们找到了生下去的动力,那就是用自己的鲜血换来更多人的幸福,那就是用自己的行为换来更多人的觉醒。于是,“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真正成为更多共产党人心中的信仰。
这在我们眼中,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冲破了敌人的铜墙铁壁,冲破了敌人的层层阻碍,终于让那么多美丽而美好的文稿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这里的意义深远而重大。是什么感召了监狱长和狱中的看守,不是靠金钱,靠的是方志敏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仰,是什么让文稿几经辗转到达了组织手中,靠的是传送人也有一样坚定的信念。原来信仰的力量是这样的动人心魄,每一位英勇的共产党人身上都有它的缩影。于是,我们明白了,是信仰的力量让我们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方志敏13万字的狱中文稿历经曲折,从监狱中流传出来,随之的还有方志敏烈士的那份忠诚和信仰。这让我们深深明白:正义,永远能够战胜邪恶。
在建党95周年庄严而光荣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深切怀念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亿万人民心中!在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众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中,方志敏烈士这份穿越时空的忠诚,让我们更加觉得感人肺腑,这份穿越时空的信仰,让我们更加觉得弥足珍贵。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在和平年代读着这些文字,感受着自己内心的起伏,见证着美好愿望的实现,思考着自己的价值所在,继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先烈的遗志,继续前进!
(作者单位:河北省怀来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艳玲 高天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