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金牌蓄意贬损的洗脑

2016-09-13

新民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傅园慧洗脑铜牌

近二十年来,除了雅典奥运,我一直在法国看中国体育英雄们五环争金的激烈角逐。应该承认,作为一个中国的球迷,在法国看奥运是不可能不“受伤”的。不过让我真正“受伤”的,则是西方对中国运动员争夺金牌的那种“争胜精神”的暗中攻击、“洗脑式”地对中国人鼓吹“金牌无益论”、将中国运动员争夺金牌与全民开展体育健身运动对立起来,进而质疑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最终从精神上摧毁国人的斗志。伦敦奥运开始后的一周内,东道国某个著名电台中文网站在首页上始终挂着三篇文章:“中国运动员是机器零件”“从羽毛球作假看中国金牌至上”和“中国体育培训太残酷,再多金牌也不值”。我实在看不出这是在“善意地批评”。这分明就是在“洗脑”,是在做舆论导向,使中国多拿金牌也变成坏事。

今年的里约奥运,我很幸运地能够在国内观赏。因而我能够了解到中国媒体和运动员之间的种种互动,了解到中国球迷们的质朴反应,从而深刻感觉到中国奥运精神的某种变化,某种令人担忧的变化。

“拼搏精神”在我们的媒体上逐渐成为一个“罕见词”,“为国争光”常常成了一个诙谐语,感谢的必须是“外国教练”,尤其不能提及的是“祖国”“人民”,“享受奥运、快乐奥运”以及诸如此类的描述正在成为时髦用语而且是失败后“政治正确”的说辞……

一句话,涉及奥运和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的非常正常的、传统的、甚至可以说是普世的价值观,在我的祖国正在逐渐被倾覆。然而问题在于,这些价值观在西方国家依然被精心维护着。君不见,无论是在我比较熟悉的法国,还是同为欧洲的英国,或金牌大国美国,舆论无一不对金牌充满期盼和向往……

对金牌的蓄意贬低在里约奥运期间在继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女子100米仰泳铜牌获得者、极具个性的傅园慧和未能进入50米和100米男子自由泳决赛的宁泽涛。两人表现出来的恰恰是两种奥运心态、两种体育精神,尽管一个仅获铜牌,另一个则是曾经的百米冠军。很多媒体人都忽略了傅园慧说“我很满意”的前提,是她使出了“洪荒之力”、从而游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绩,最终夺得了铜牌。而宁泽涛则是游出了远远不如自己在喀山夺冠时的成绩,却依然“很满意”。其反映出来的绝非对奥运精神的尊重,只有对自己的自我崇拜和个人至上的自私精神。令人诧异的是,我们的部分媒体却把两者都解释成是对金牌的蔑视,是对奥林匹克人性的“回归”。

当傅园慧竭尽“洪荒之力”夺得铜牌时,我们为她鼓掌欢呼。因为她完美履行了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但当一个有金牌潜质的运动员,在竞赛中没有竭尽全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失败。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残酷。君不见,李宗伟在终于战胜了多年的“宿敌”林丹后,却惜败于谌龙,未能如愿夺得金牌。他向祖国道歉。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他的国家希望他为马来西亚夺得历史上第一枚金牌。他失败了,他流泪道歉。他的道歉令人肃然起敬。所以他依然是“大马英雄”。因为他已经竭尽全力。最不能原谅的就是在失败之后还沾沾自喜,还对自己“很满意”……确实,一个运动员并不欠“人民”任何东西,如果他不代表国家参赛的话。如果是那样,我们应该建议将来金牌仪式不要再升国旗奏国歌,应该升个人画像、奏“欢乐颂”,而且要取消所有团体赛……当李娜说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时,西方媒体一片欢呼;但一个夺得金牌的美国运动员在奏国歌时没有把手放在胸前,却被西方媒体一片批评,从而不得不道歉。我们看到这样明确的双重标准,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幸亏我们还有女排!为什么我们为女排精神欢呼?因为女排精神中有一条,就是永不放弃。放弃什么?争胜的精神,夺取金牌的精神!不过,今天有人又开始解释了:女排获胜是举国体制的失败……

洗脑在继续……

猜你喜欢

傅园慧洗脑铜牌
洗脑
洗脑与洗头
琼瑶:最出色的洗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