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扮怪相
2016-09-13徐红红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系博士编辑严芳插图李丽
文|徐红红(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系博士)编辑|严芳 插图|李丽
爱扮怪相
文|徐红红(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系博士)
编辑|严芳 插图|李丽
爱玩、爱动、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因此,他们偶尔搞个怪、做个鬼脸,常常会让我们捧腹大笑。但有些孩子的搞怪,则可能会让家长大伤脑筋。你会区分健康的和不太健康的搞怪行为吗?
NO1. 天生爱模仿的淘气包
4岁半的壮壮,最近迷上了动画片《西游记》,对“猴哥”很崇拜。本来就人来疯的壮壮,现在疯起来更是抓耳挠腮、上蹿下跳,还不时龇牙咧嘴地发出“哧哧”的怪音,如果大人们被逗乐,他就玩得更疯了。有时候表演得太投入,摔个鼻青脸肿倒也是常事儿,这就让壮壮的爸妈头疼了。
为何会这样?
幼儿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模仿,自制力稍差。壮壮表现出来的就是典型的幼儿阶段爱模仿的行为,加上天性好动、爱表现,就会让这一行为更加突出。不过,健康发展的孩子,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小脑袋里可以区分场合,什么时候可以尽情表演、尽情搞怪,什么时候需要严肃认真。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阴晴不定”,所以,爸爸妈妈们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要更多一分耐心和宽容。
给家长的建议:
对于像壮壮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妨关注一下他的表演天赋,挖掘潜质,尊重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大胆表现。
有时候孩子的安全意识不够,爸妈就需要给孩子提根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一定的搞怪的空间。
家长甚至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进入到他丰富的想象世界里,扮演相应的角色,不让孩子唱独角戏,这将是非常愉快的亲子乐融融的画面。
NO2.被忽视的多动症
4岁的齐齐上课时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坐不到两分钟就要起来转悠,做手工的时候也常常听不清老师的要求导致无法完成任务。更让爸爸妈妈烦恼的是:齐齐的情绪比较难受控制,爱发脾气,有时候会因为很小的事情跟小朋友起冲突,冲同学吐舌头、做愤怒的鬼脸,甚至会拳脚相向。
为何会这样?
齐齐在儿童心理科的诊断中,可能会被医生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所谓的多动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主要的表现就是跟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地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一般在学龄前期也就是幼儿阶段发病。多动症患病率一般在5%左右,男孩显著多于女孩。起病的因素较为复杂,如轻微的脑损伤,脑神经生化异常等生物学因素,以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比如父母关系失和等。
给家长的建议:
如果您怀疑您的宝宝有跟齐齐相似的表现,建议您带宝宝去专业的儿童精神科,请医生来排除多动症的可能性。
如果已经被确诊为多动症,也不必过于焦虑担忧,因为当前对儿童多动症的综合治疗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多动症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通过语言的自我指导、角色扮演、奖赏与表扬等正强化疗法,改善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2.躯体的训练项目,比如感觉统合训练等;3.特殊的教育项目,有针对性地参加儿童专业心理治疗师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也会对孩子大有裨益。
NO3.警惕抽动症来袭
明明,5岁半,爸爸妈妈发现自打半年前,儿子就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摇头、跺脚等行为,最近一段时间更是频繁地挤眉弄眼,做鬼脸,吐唾沫等,爸妈以为是孩子调皮,看见他这样之后就大声呵斥,但教训完,明明的这些“坏毛病”却更明显了。
为何会这样?
在儿童精神科中,有一种疾病被称为抽动障碍,是以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生抽动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综合征,主要有3种类型: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以及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即抽动秽语综合征。这种疾病发病于童年早期,四五岁多见,有复发性、不自主性,重复、快速、无目的地单一或多部位抽动,或发声抽动,以眨眼、扮鬼脸或头部抽动比较常见。
虽然多动症和抽动症看起来很相似,但抽动症以运动肌群不自主抽动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并有多动症状,但多动症儿童绝无抽动的表现,这是鉴别的关键。
给家长的建议:
明明的这种情况,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去医院诊断是否存在抽动障碍。必要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多给孩子关爱和鼓励,消除孩子的紧张、压力和自卑等心理伤害,让孩子保持平和放松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