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分离』
2016-09-13编辑严芳
编辑|严芳
练习『分离』
编辑|严芳
袁坚文学博士,早教专家,潜水员,专栏作者,出版有《猫博士育儿笔记:换个方式爱孩子》,联合翻译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创作“小狐狸卷卷”系列儿童故事,创作“山海经”系列海洋主题幻想小说。
Preface
从依赖到分离,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他的生命力涌动时,会自然呈现的内在需求。做妈妈的,恐怕需要不断地克服内心的不安全感与隐隐的失落。
在网上做亲子教育咨询时,有个妈妈来问我:“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了,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搂着我的脖子才能睡着。现在我想跟她分床,有没有什么办法改掉这个坏习惯呀?”
问题并不出在孩子身上
我听了以后,第一反应、也是我跟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孩子睡觉时习惯于搂着妈妈的脖子,这一定不是她自己养成的‘坏习惯’,而是妈妈跟她共同培养的。”结果,这个妈妈很干脆地回答我:“对的,是我培养出来的,当时觉得孩子小,这样我自己也比较有安全感。”
所以,我们看到,首先,“搂着妈妈的脖子睡”这件事其实是出于妈妈的需求,是她从前因为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而让孩子这样做的,并非孩子主动要求。而到现在,她觉得这一点让自己烦恼了,就反过来责怪孩子有个“坏习惯”,这是多么的不合适啊!
其次,孩子到大班了还必须搂着妈妈睡,除了“习惯成自然”,还有个隐含的内在动力:她是在“保护”妈妈。从儿童心理学上说,通常0~3岁的孩子需要与妈妈建立很好的亲密关系;而在3岁之后,孩子就开始往外部世界发展,拥有越来越强的独立性。大班的孩子仍表现出如小婴儿般的依恋,很可能是因为从前的经验让她下意识地觉得,这样做妈妈才能安心。
说实话,小孩子的内心真的是非常、非常柔软,愿意全身心地替父母着想、去满足父母的需求。虽然不一定能恰当地表达出来:他们只会依照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尽力去做。
原因其实在妈妈的心态
面对这个状况,我建议这位妈妈先不要对孩子做任何事情,而是把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放到自己身上。这跟这位妈妈来咨询时的期望大不相同,我相信她可能等着我告诉她,比如应该一步步地让孩子接受分床,先把搂着睡改成手拉手睡,然后改成孩子睡小床,不过仍跟妈妈同住一个房间,然后改成孩子独立睡一个房间……事实上她也准备好了反驳我:“我试过了,孩子每次都哭闹得很厉害,最后不得不再回到搂着睡的状态。”
我建议她,先不要对孩子做任何事情,而是给自己2周时间。做什么呢?做心理建设,反复地告诉自己:孩子已经长大了,是个独立的小人儿了,不再是从前那个凡事都依赖妈妈的小婴儿。不仅要反复地告诉自己这一点,还要带着新的眼光去观察孩子,去发现她已经“长大”“独立”的各种细节。事实上一定是有很多的,只不过之前妈妈都选择性地忽略了。现在就不断地去观察、寻找,在这个过程中,用最直观、最具体的细节让自己真正体会到“孩子长大了”的事实。
果然,这位妈妈又回答我说:“对的,我一直把她看作小小孩。”所以孩子就会特意去做一些事情,表现出自己还是个妈妈眼中的“小小孩”,比如,坚持要搂着妈妈睡。这是因为她会害怕,如果我变得不想妈妈期望的那样了,妈妈会不会就不爱我了?
改变也要从妈妈开始
这位来咨询的妈妈非常聪明,她自己也已经意识到必须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了,所以听了我的分析,她感叹说:“哎,其实挺舍不得她长大了。我自己的心态也需要调整一下。”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点了。事实上按照我建议的方式,观察、体会2周,我相信她的心里自然就会有答案的。而且非常神奇的是,一旦妈妈的心态改变了,孩子会非常敏锐地感知到这一点,虽然她仍然表达不出来,但她会有行动,会朝着妈妈期望的新方向去发展:敢于展现出自己的独立性。
如果妈妈的心态不改变,只是一味地批评孩子、对孩子提出要求,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而是对孩子(一心想让妈妈满意)是很不公平的。但是,只要妈妈的心态转变了,真正地接受并赞赏孩子的成长与独立,孩子很自然地就会形成新的睡眠习惯。
最重要的东西不浮现于表面。孩子与妈妈的关系,相比较“必须搂着才能睡着”,反而是“自己一个人也能安然入眠”更好,这恰是她已经从妈妈那里获得足够的爱与安全感的表现。
分离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最后我对这位妈妈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舍不得’是肯定的,我自己作为妈妈也经常会希望孩子永远是那样小小的,可以经常抱抱。但是,不能因为这种心情,就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成长和独立是每一个生命自然发展必定会涌动的内在需求,也只有在成长与独立的状态下,每一个生命才能真正地焕发出活力,这不就是我们养育孩子所期望的结果吗?而分离(分床,其实是分离的一个很明显的标记),恰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养育孩子,其实就是我们不断地看着他越跑越远的过程。一方面,我们必定会有强烈的不舍;但另一方面,他所能抵达的世界的广度,恰恰是以我们的“放手”程度为前提的。做父母的,必定要抱着这样的“觉悟”去对待孩子:给予他足够的爱,让他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感;而一旦安全感建立起来,就要给他足够的自由,让他去奔跑、远行。
那妈妈的失落怎么办呢?事实上从一开始,妈妈就要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生活,与孩子一样,也要接受分离,也要变得越来越独立。要领会到:分离是为了成长,而这成长不仅是指孩子,也包括妈妈自己。成长的目标是,让自己变得更具活力,并且,去拥抱更大、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