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一黎3D打印一张“影响一亿人”的煎饼

2016-09-13王丽

福建人 2016年7期
关键词:好运煎饼打印机

王丽

吴一黎3D打印一张“影响一亿人”的煎饼

王丽

吴一黎将卡通形象融入到煎饼中

与女友闹别扭了?把手写情书“打印”成一张巧克力煎饼,送给她当“情调早餐”吧,保准她会被这件神作感动得一塌糊涂!

孩子厌食?将他随手涂鸦的小黄人打印到香喷喷的煎饼上吧,惊喜之余,熊孩子一定会狼吞虎咽……

让高大上的3D打印技术“爱”上中国煎饼的,是一位清华高材生。他放弃不菲薪资去卖煎饼,不仅获得千万投资,还将这种“高科技小吃”卖遍全球,年赚千万,堪称“煎饼侠”。

高材生卖煎饼,拉3D打印机下神坛

三明人吴一黎今年35岁,自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年收入百万。2014年,他却辞去了工作,拉上年薪50万元的清华硕士妻子刘佳雪和原来的同事冯伟,下海经商了。而且他们做的生意,听起来一点都不像能赚大钱的样子——“食好运”,一家卖煎饼的小店。

3位IT精英辞去高薪职位,在北京卖起了煎饼,这个选择令不少人大跌眼镜。可是他们的目标,是用自己擅长的IT技术,将“食好运”做成一家互联网餐饮店,提供微信支付、线上订外卖等新潮服务,立志打造“中国第一时尚煎饼品牌”。

因严把健康卫生关,同时还研发推出了其他特色小吃及饮品,他们在建外SOHO商圈的煎饼店开业后,每天都食客盈门。6块钱一份的煎饼,再配上一杯饮品,就能换得一顿高效又美味的早餐,这在高消费的首都,简直是个天大的“福音”。很快,这间“巴掌大”的小店,每月的纯利润就上了6万元。

虽说“食好运”的煎饼供不应求,可是3个人纯手工制作,每天最多也只能做出250张煎饼,除非扩大经营,否则想突破这份收入已无望。但如果扩招员工,就要相应地增加培训费用和工资,狭小的后厨也装不下那么多人。在北京这块寸土寸金之地,吴一黎夫妻俩又舍不得换大门面。

于是,他们开始在北京各繁华地段“复制”这种小店,但每个品牌煎饼店的发展,都被“供不应求”束缚住了手脚。有的店虽然月收入数万元,除去房租等各项开支,就所剩不多了。

怎么才能突破这一创业瓶颈呢?正当吴一黎陷入冥思苦想的时候,机会来了。

2015年春节期间的一次清华软件学院同学聚会上,吴一黎遇到了同班同学施侃乐。对方读博士之后,去了法国从事3D打印研发工作。回国后,他和身边的一帮清华校友开始创业,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力争在3D打印上寻求突破。

两个人各自介绍了情况,吴一黎突发奇想:“能不能用3D打印机打印煎饼呢?”身边几位同学立即笑喷了:“3D打印可是世界前沿科技,用它做煎饼,简直是用核导弹打蚊子啊!”

但施侃乐却饶有兴致地对老同学说:“你的设想很有意思,为什么不试试呢?”他一直期望把3D打印拉下高科技神坛,让其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3D打印机现在还只是专业人士的工具,不是普通人的‘玩具’。当年在清华念书时,老师就谆谆教诲,说做软件不能‘自嗨’,软件服务的对象应该是千家万户,你这个打印煎饼的想法,就很接地气啊。”施侃乐称赞吴一黎道。

就这样,两位志同道合的清华同学找到了同一个梦想——研制全世界第一台煎饼打印机。

3D煎饼创始人吴一黎(左)与施侃乐

3D打印煎饼,听起来容易,其实真难

2015年初,吴一黎和施侃乐共同出资成立了小飞侠科技有限公司。小飞侠彼得·潘,在童话故事里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一如童心未泯的他们,敢用高大上的3D打印技术去“摊”煎饼。科技和美食之间,自此搭起了一座奇妙的桥梁。

但吴一黎和施侃乐严重低估了做煎饼打印机的难度。

他们最先遇到的问题,是面糊这种胶质液体的黏滞,造成打印效果失真。3D打印机面浆的喷嘴,离烤盘太近,时间稍长,就容易糊;离烤盘远了,“打”出来的形状就难以控制——本来想让它走直线,可是流体下落时会打转,打印出的轨迹和打印头(也就是料筒的喷嘴)行走的轨迹无法完全吻合。

不过,这可没难倒清华才子,他们利用流体力学,研究面浆下落、成形的规律,然后用计算机进行反算,再反复调整,最终达到图案成形的最佳效果。

图案能打好了,但机器响动太大,也影响用户体验。打印头要背着装有近一斤面浆的料筒“行走”,重量大惯性也大,一工作,整台机器“到处都响”。吴一黎他们就一点点检测机器的共振点在哪儿,调整“打印头”的移动速度和转弯角,这才让煎饼打印机渐渐变得“低调”。

这些,还都在施侃乐团队做3D打印机的经验范围之内。但他们这次要打印的,不再是3D打印机“擅长”的塑料制品,而是食物,就连烤盘的传热方式都得考虑。

吴一黎说:“第一次打出来的煎饼,花纹挺好看。可是我们把煎饼翻过来一看,有些地方已经糊了,有些地方还没熟。”他们只得修改了烤盘的底部结构,把加热方式由“热传导”改成“热辐射”,实现均匀加热。

而在软件程序上,他们更是调试了无数次参数。为了打印一个茶杯垫图形的煎饼,总共打了超过一万根线条,最终才打出均匀的可控制的线条。仅仅融合煎饼打印的部分程序代码,就耗费他们团队小半年的时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尽管吴一黎等人在此期间每天都焦头烂额,但并没有一个人成功瘦身,因为他们每天都有吃不完的“废品煎饼”。

“总之,各种需要修改的、之前没想到的细节问题太多了。”吴一黎回忆说,他们进行了大大小小一两百处改动。2015年夏天,团队成员终于研制出了第一台3D煎饼打印机。

这台高科技“美食神器”长50厘米、宽60厘米、高40厘米,上面有一个A4纸大小的烤盘,下面铺了一排加热管。烤盘上方有一个固定面浆瓶的架子,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用户只要在电脑、平板或手机上输入文字或图片,与这台“美食神器”联机后,就可以打印出人像、建筑、卡通人物等各种形状的煎饼。

吴一黎和施侃乐为这台打印机命名为“三弟画饼”。之所以叫三弟,不仅是3D的谐音,还因为煎饼的发明和张飞有关,而张飞又是“桃园三结义”中的那个“三弟”。“三弟画饼”这个名字,让高科技的发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

2015年8月21日,吴一黎等人带着他们的“三弟画饼”到西单美食节做展示,并以每张10元的价格售卖“文艺煎饼”,半小时就卖出了147张。

“我要小黄人图案的!”“我要我们夫妻的合影!”“我写的一首小诗可以打印到煎饼上吗?”……当天,围观者兴致高昂,无论男女老幼,都争相定制个性煎饼。

装上料筒,在平板电脑上选择好图案,2分钟就能打出一张香喷喷的“多啦A梦”图案的煎饼。看着上面那栩栩如生的图案,大家简直舍不得吃。

“吃吧,以后北京所有的‘食好运’门店,都会卖这种个性煎饼,而且我们还可以送货上门!”吴一黎趁机做起了广告宣传。

解放劳动力,一年赚千万

不过,吴一黎和施侃乐从创业之初就屡遭质疑: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清华毕业生去摊煎饼?大材小用!用高大上的3D打印机去打印煎饼?太浪费!不少人都以为他俩“疯了”。

吴一黎说,他们是在做一个“影响一亿人的煎饼品牌”,并用自动化节省人工,推动3D打印的大众化应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创新和改变。他坚信,好的技术就应该要“飞入寻常百姓家”,惠及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煎饼打印机操作界面很简单,号称“3岁儿童都能轻松使用”,交给一名从未操作过打印机的“食好运”员工后,可以迅速上手,并且能一人看多个摊。吴一黎算过,用传统方式摊煎饼,再娴熟的师傅最多能同时摊3张饼。但用上3D煎饼打印机后,一名员工可以同时照看20台机器。一个人每天可打印近2000张煎饼,是人工的10倍,而煎饼口感却丝毫不打折,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在吃货的世界里,各式需求总是层出不穷。”吴一黎自豪地说,“劳动力的解放,才是真正的革新。”

很快,煎饼打印机入驻北京所有的“食好运”门店,诱人的广告宣传画也随之出现在京城各地,迅速吸引来了大批顾客。

普通煎饼6元一份,而这种独具创意的“艺术煎饼”不过10元,大家自然愿意尝鲜。事实上,这种3D打印煎饼的成本仅为1.2元。“产能”大大提升后,每家煎饼店的盈利都比过去翻了几倍。

一般顾客排队买到一份3D打印煎饼后,赏玩一会儿就会吃下肚中,只为在视觉享受之余满足口腹之欲。而另一些“别具用心”的顾客,却能将这种煎饼派上大用场,并催生出一连串有趣的故事。

一位母亲每天都用手机拍下儿子的画作,传给“食好运”的员工,让他们制作成巧克力或各种水果味儿的煎饼。从此,每天的早餐成了原本不爱吃饭的儿子最期待的惊喜。

一名男子将自己写好的一封情书,打印到了一个心形煎饼上,连同一杯温热的奶茶一起,捧给了尚未吃早餐的女友。闹矛盾的情侣就此冰释前嫌。

还有位外企女白领因为没有时间看报纸,竟向吴一黎出主意:“你们每天帮我从网上下载几条要闻,打印到煎饼上呗,顺便再打上当天的日期和星期。这样既能提醒我们今夕何夕,又能让大家掌握当天的新闻资讯,而且看完了就吃掉,还环保!”吴一黎听完当即冲她竖起大拇指:“这个创意妙,就这么干!”于是,备受推崇的“煎饼日报”应运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图案和形状随心所欲、充满新意,他们的面饼也并不普通,是综合了华夫饼、可丽饼、铜锣烧、松饼优点的偏西式面饼,最后的配方是吴一黎等人在试吃了全国 500 多个煎饼摊,买了 20 多个配方后形成的。吴一黎强调,他们的面浆不加一滴水,而是加纯牛奶,做出来的口感自然很诱人。

商业拓展上,他们利用互联网结合传统的营销方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各地的手机用户可以在线上直接下单,再由“三弟画饼”向线下的就近门店安排打印,与此配套的还有排队和账单管理系统。对于需求量大的公司或单位客户,他们甚至可以提供O2O服务——上门打印煎饼。自此,吴一黎和施侃乐这对清华兄弟,真正把小小的煎饼卖出了“博士水平”。

“近年来创业领域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现象,是高学历人士纷纷降维进入餐饮服务行业,带来了活力、创新和产业升级。服务业创业机会很多,加油!”2015年10月下旬,著名投资人徐小平在微博上透露,他已向“有情怀、极好吃”的“食好运”煎饼投资千万元。

在京城热卖的同时,吴一黎并没有忽略全国乃至全球庞大的煎饼市场。他们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对外销售3D煎饼打印机,并大力发展加盟商。截至2015年11月底,仅销售打印机和发展品牌加盟店,就给他们带来了上千万元的收入。

如今,这种食客自己可以充当“3D设计师”的新潮煎饼,不仅出现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CBD和地铁口专卖店中,甚至连美国和韩国的一些中餐厅,都有了它们炫酷的身影。

而吴一黎的终极目标,不仅是把“3D煎饼”卖遍全球,将来还要发明出印度飞饼打印机、皮萨打印机、巧克力打印机……让世界领略“中国吃货”的智慧。

3D打印煎饼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除了技术创新、团队够牛、满足了吃货的眼球和味蕾之外,事实上还有另一个原因:3D打印技术如今是个极“火”的概念,煎饼又是最为接地气的应用,正符合了李克强总理提倡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这才催生了3D煎饼加盟店在国内外遍地开花的景象。

猜你喜欢

好运煎饼打印机
勇敢向前,好运连连——读《明天会有好运气》有感
基于APP在线控制双挤出头FDM桌面3D打印机的研制
寻找好运
清涧煎饼,好吃又好听
私密嗒的惊喜和好运
软煎饼怎么做才健康
小熊当当爱吃煎饼
煎饼侠
另类3D打印机
FDM型混色3D打印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