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延迟退休
2016-09-13尚晓昆
尚晓昆
今年3月底,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今年将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在此之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就表示,中国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在2020年前肯定出台。延迟退休是基于怎样的紧迫现实?是否会增加年轻人的就业压力?“退休不公平”的担忧又该如何解决?我们就此问题从正反两方面来做个对比研究,看看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延迟退休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按照国际上通常规定,一个地区或者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时,该地区或者国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得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趋势正逐渐加重。当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也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境。但是,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属于“未富先老”,也就是说我国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是较低的。
既然人口结构在发生变化,那么何时领取养老金必然伴随人均寿命而变化,从经济发展规律讲,这是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代际利益关系问题,需要一个精算平衡的模型。例如,人均寿命一旦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即要达到65岁以上。否则,劳动力供给不足抬高用工成本,养老金计划缴费人数不足抬高缴费水平,均会提高企业用工成本、减少就业,早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水平必然也随之降低,久而久之,必将抑制整体社会福祉。这也是我国提出延迟退休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反对声音如此强烈为哪般?
当前,对于延迟退休,社会上还有一些疑虑和担心,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人担心这会增加就业压力,这是最直观的反对观点,老同志不走,年轻同志自然就少了上升和就业的空间。
第二,对公平性存疑。目前,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占工资收入的28%,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而机关和事业单位未纳入社保体系(如今已经实行了并轨),不用个人交一分钱,退休时养老金却是前者的3倍。这种不公平成为目前人们反对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而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就意味着企业又要多缴5年费用,这样的负担实在太重。而许多企业都已经无力缴费,乃至逃费,使得“逃费率”逐年上升。
第三,有人认为搞延迟退休就是为了弥补养老基金缺口,这是加重了下一代人负担。延迟退休是挽救社保基金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旦养老基金崩盘,那么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晚退5年,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年的养老金,同时又多收5年的养老保险,一来一去就有1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差距。
如何理性看待延迟退休问题?
第一,反对者的理由可能带有个人情绪,但并非没有道理。按照简单的逻辑,在就业机会不增加的情况下,延迟退休确实会给青年人就业带来压力,而想尽早拿养老金享受生活的想法也可能化为泡影。对普通劳动者而言,自己的寿命是一定的,辛辛苦苦熬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却又赶上了延迟退休,自然心生不满。
第二,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备受关注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步伐渐行渐明朗。作为一项必然执行的改革,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但方向已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但还需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尹蔚民表示,在制定具体方案时,会充分考虑到社会各界的看法和意见,使方案涉及的各方都能接受。
第三,相关的保障配套改革需要跟进。虽然延迟退休会带来就业压力,但还应该看到人们的健康支出将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中国医养服务业需要1700万~2500万个岗位,如果能够合理地进行结构引导,传统产业的大龄人员就能顺利换乘服务业的列车,中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可以顺利转型。专家建议,可以完善养老金结构,在基础养老金以外,以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实惠激励大龄人员就业,多干多得;增加就业政策弹性,如按小时缴纳社会保险费,免缴住房公积金等,以降低大龄人员就业成本;强化就业服务,扶助大龄人员就业,大力发展转移就业培训,大力发展“一老一小”的服务机构,包括幼儿教育和老年护理等等。
第四,改革设计应以公平为先。有个现象不容忽视,就是当普通民众在为延迟退休焦虑时,公职人员、国企职工却想方设法地提前退休。如此一来,无疑会增加民众的受损感,也将给延迟退休带来阻力。公共权力部门迷恋提前退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用这种简单办法提高组织工效,提前退休可以涨级别和工资,问题留到以后再处理;二是养老金政策允许提前领取,有好处。搭乘公共便车,谁都愿意,但社会成本很高。对此,必须通过改革的方案设计来降低利益不均的改革风险,目前的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就是其中的一步。
总之,延迟退休将不可避免地到来,作为普通百姓,我们要放平心态,顺势而为。要相信,只要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保障甚至加强,延迟退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摘自《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