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马拉雅 只为与你相见

2016-09-12

中国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喜马拉雅石窟吉林省

如果说“羌姆石窟”的摄影发现是得益于我作为记者的长期职业生涯的敏锐训练和认真观察西藏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那么“喜马拉雅五条沟”的提炼和确立,则完全是深入行走,以脚步丈量雪山冰川河流的结晶。

达吉岭寺,地处新藏线萨嘎县与仲巴县之间,背靠冈底斯山脉,南濒雅鲁藏布江,海拔4700多米。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同时也承担了拉萨通往阿里与新疆的重要驿站的作用,因此,早在100多年前就是各国军事家、冒险家、考古家、间谍、商旅踏破门槛的地方,在斯文赫定等大探险家的著述中多有记载。文化大革命中,该寺被毁,目前仍在恢复重建中。图中近处建筑为历代圆寂的僧侣塔墓。

吉隆沟贡当山,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最为典型代表,岩层挤压叠加,边缘锋利如刃,因为山里盛产上等虫草,有了贡当乡的人群聚落,淘金者也纷纷涌入,山势陡峭,很多路段就是在峭壁上“干插”出来的石阶,十分危险。

措嘎湖,是藏南的神湖,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的隆子县境内。神湖水面海拔4270米,由四周的雪山冰川融水构成,有出水口形成河流,流向印度珞巴部族地区,神奇的是,河流的第一道湾正好与藏文的第一个字母吻合。据称,珞巴人将其河水视为神水,居住在该流域的人们多长寿,八九十岁很平常。措嘎湖至今未开发,只有信徒前来祈福许愿,要翻越泥草山、森林山、岩石山三座大山,没有道路,十分危险艰辛。

西藏,是一个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去西藏,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如果不是特殊使命在身,仍然视为畏途。至少,它不像去北京、东京那样令人兴奋和感到浪漫。

去西藏,只能坚持和忍耐,或者是一次苦修和历练。

从最初踏上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我选择的是默默行走。将我能走到的,我能看到的,我的知识和修养所能理解的用文字、图片,记录……

我被无数人无数次追问:你去了这么多次西藏,感觉是什么?

我说:越走越恐惧,越走越敬畏——恐惧它的博大,敬畏它的神灵。

我想,行走中勇敢的前提是自信。如果没有自信,在雪域高原,你将寸步难行,特别是喜马拉雅山深处和人迹罕至的地方。

因为我太了解自己在西藏的行走与付出了。个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没人的时候,真想对着大山大哭一场,可是这个时候却哭不出来,因为我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哭都来不及舍不得。

最早说不清那是怎样的一种吸引,就是想去。除采访外没有更清晰的目标,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我只是想用文字和镜头真实地记录我眼中的西藏,从没想过会有日后“羌姆石窟”的惊喜和“喜马拉雅五条沟”的轰动。后来吸引我的不只是自然风光,还有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化,历史。

2013年3月,我第七次拜谒羌姆石窟。

在一道十余米高的河卵石崖前拍摄时,为了选取最佳角度,我不慎坠崖,好在我平时的登山经验在关键时刻提醒我:降低重心,冷静应对。我一面将下滑的躯体往后微仰,以右手轻抚乱石,呈刹车状,一面将左手握着的三脚架,顺着七八十度的斜坡,将前端插入砂石里去,以此减缓下滑的速度,而屁股,也配合着使劲往下坐。如果直接摔下去或滑下去,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一阵眼前昏黑剧烈的疼痛之后,我试着在沟底往起站,站了两三次,才勉强站起来,第一感觉是暂时还没有骨折。

这一切,都被在我身后百余米开外拍摄羌姆石窟全景的摄像师刘彦在第一时刻拍到了,只听他惊呼“摔下去了摔下去了”。

即使这样,当天早晨和傍晚,我还是爬过定结县和仁布县两座4600米以上的山峰。我自己都惊讶自己的潜能和意志力。但到了当天晚上,我的尾椎部位严重肿胀起来,不能仰躺,不能坐硬椅子。回来后,许久连坐车下车,都很困难,不敢搬提重物。

虽然我是唯物主义者,但我还是庆幸,我的高原经验救了我,我的视相机如生命摄影器材三脚架救了我,我更愿意相信是我保护雪域圣地坚贞无二的忠诚之心救了我。

地球之巅,珠峰脚下,后藏大地,留下了我艰辛的足迹。

其实,一万个人的眼中,有一万个西藏。

西藏的美丽,神秘,神奇,会让很多人向往,于我而言,西藏的吸引和诱惑,更有许多不一样的风采和亲切。我已经不再是过客,每一次都和回家一样。

行走在路上,我希望着自己一直能够在高原的山路上前行,看到、发现、记录、破译更多更美的西藏……那些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渐行渐远了。我有幸为他们做了一些记录,既是对他们的回馈,也是对自己“前世”今生的一个交代。

山谷里有中国第一景观大道之称的318国道经过,在日喀则市聂拉木县门布乡与亚来乡之间的如甲村路口,海拔4700米,我把它誉为“西藏长城”,且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军事防御工事”。据田野调查考证,修筑于1790年前后,是乾隆爱将福康安和西藏军民为抵御反击廓尔喀而建。

赵春江,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吉林省文化援藏援疆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山鹰社荣誉顾问。

20年专注西藏人文地理摄影、田野调查,是中国文化援藏事业的先行者之一。摄影发现“羌姆石窟”被评为2011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提出“喜马拉雅五条沟”地理文化概念,成为西藏新的地理坐标,被国家信息地理测绘局批准,印上西藏旅游地图,写入“十三五”西藏旅游经济发展蓝图规划。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石窟吉林省
奔跑的小浪花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喜马拉雅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喜马拉雅
风过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