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津学霸的三次人生选择(我的留学故事)

2016-09-12

环球时报 2016-09-12
关键词:牛津人生

谌烜沙

如果你被贴上“医学生”“牛津学霸”“投行精英”等金光闪闪的标签,你会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许,很多人会选择顺理成章地成为传统意义的社会精英、成功人士;然而我却在人生选择中一次又一次变道,看上去疯狂而任性,就像一场场冒险旅行。

第一次抉择:夭折的梦想

我出生在长沙,后来由于父母求学、工作,我的童年“漂泊不定”,常常跟随父母从一个机场匆忙赶赴下一个机场,从北京到挪威、丹麦,辗转不停。直到全家移民加拿大,舒适安逸地生活在西部的卡尔加里,在那里度过了我的中学时光。和许多亚裔孩子一样,中学时的我功课很好,也是大家所谓的的Straight- A Student。高中毕业时,我面临专业和学校的选择。

因为从小成长在多元文化中,父母非常注重培养我的“回馈社区”理念。在社区服务时,我选择了在急诊室做义工,坚持了年。在那年里,我观察到很多东西,我认为加拿大的医疗系统存在缺陷,这是不能长久持续的,总有一天会迎来改革。我希望自己能把握住这其中的商机,所以考虑从业内切入,以最快速度在医学界得到认可,然后成为发动变革的第一人。成为医生的志向,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和大多数亚裔家长一样,我父母希望我成为薪资丰厚、受人尊敬的医生或者律师。所以,高中毕业后我选择就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医学院,这是北美唯一一所本科生就可以直接就读的医学院。

但事情并没有按我想象中的路径发展。医学院的功课繁重、艰难,成为一名医生的热情,在实验室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渐渐消退。我的性格并不适合成为一个科研工作者, 从思维方式来说,我与这个群体格格不入。从厌倦到动摇,我开始认真考虑放弃。父母极力反对,他们感到难以理解,毕业、深造成为执业医师,眼前就是清晰可见的未来,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前途未卜的路?为什么要毫无目标地放弃?这些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我并不认同。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真正的梦想是什么。

第二次抉择:一切从零开始

偶然间,我发现学校有一个可以同时攻读商学院硕士双学位的项目,我决定试一试。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轻松,我的商科知识背景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所以在课堂上,我需要花费双倍的努力来弥补这些遗漏的基础知识。

和其他同学相比,没有相关工作经历是我的软肋。所以一入学,我就非常重视实习。我很清楚,看重履历的大公司不会一开始就给我机会,所以我在投简历时首先瞄准小公司的基础职位,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业压力,忙碌的实习,让我的生活非常充实。看到我的努力和进步,父母也不再泼我冷水。

毕业前, 我已经拿到了牛津大学金融经济系硕士的录取书,同时还收获了一份私募投资机构的Offer。比起只能继续深造,或者只能直接工作,我更贪心, 希望“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我认定学校应该非常看重学生能否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所以我给学校发邮件,极力证明这个工作机会能够为我在牛津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也是我未来职业发展极大的助力。

我成功了,得到学校延迟一年入学的批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但私募投资周期较长,在职业发展上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判断能力,而在于社会关系。

步入牛津后,我开始为第二次职业方向转变做准备。牛津校园里有非常丰富的社交和活动机会,这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牛津的前两个学期,我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社团活动和社交上。我担任了牛津金融商业网络主席,获得了巴克莱资本大卫·牛顿奖学金。通过各种活动,我得到与许多优秀前辈直接对话的机会,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临近毕业时,我错过了投行每年一季的应届生的招聘。但在一次偶然聊天中,我提到自己对固定收益和货币非常感兴趣,于是我的同学便推荐我和在JP Morgan(摩根大通) 负责货币交易的Julian 聊一聊。在20 分钟的电话聊天中,我努力地表达出自己对货币交易强烈的兴趣。两周后,Julian 向公司推荐了我。接着是一轮又一轮的面试,经过15场厮杀和1项案例研究检验,我终于从200多个申请者中成功抢到唯一的入场券。

在伦敦JP Morgan,我被委以重塑债务抵押债券市场的职责,并被推选为公司全球市场分析员与经理联合委员会的代表。在短短的几年内,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实力的积累。

第三次抉择:也许不是终点

2013年,我邀请了一帮牛津同学到北京旅行。短短几天,大家都对中国着了迷,确切地说是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本单纯的游玩最后变成了一次商业旅行。回中国创业!回到伦敦后,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为自己的创业项目设立了三个条件:首先,自己要对这件事有足够热情;其次,必须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这方面有特殊优势;第三,一定要有客观存在的市场,不是臆想出来的。

一天,我非常疲惫地躺在床上,突然脑中灵光一现:如果我可以回到过去,以现在的知识水平回到5年前给自己一些指导,那我可以少走不少弯路。我曾经指导过许多中国朋友申请留学,发现中国留学咨询的市场有很大空缺,而我似乎正好拥有填补这些空缺的一些优势。于是,我决定把一些已经走过人生关键节点的优秀导师们聚集起来,给这些大学生在留学申请和职业发展这两个人生关键选择上提供帮助。

2014 年初,我和我在牛津的同学Vits一起来到北京创业,每天窝在五道口的民居里,靠两台电脑开疆辟土。水土不服、创业压力,时常让我们陷入情绪低谷。每当这时,我们就会用全身力量来High Ten击掌。现在公司正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我们实现了自己的留学梦想。这让我觉得一切都非常有价值,我们真切地在做一件可能给别人人生路径带来好的影响的事。

从中国到北欧、加拿大、英国,又再次回到中国。下一站在哪里?我的下一个身份是什么?生活就是一场冒险,一切都是未知的。而现在的我,无比确定一件事——不管做什么事,我一定要做到最好。▲

(作者是再来人创始人)

猜你喜欢

牛津人生
牛筋一样的牛津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宅假期
独一无二的你
烧烤也疯狂
牛津英语模块十第二单元练习
黑白人生
牛津小学英语5A rhymes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