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文化建设别走入误区

2016-09-12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16年6期
关键词:陋习政绩误区

安全文化建设别走入误区

近年来,不少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颇费心思”,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也非常明显。通过安全文化的导入,对员工队伍安全思想引导更加系统和有力,对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生产企业因为对搞安全文化建设理解和认识上有“偏差”,甚至有的“心态”没有摆正,虽然看似做了不少工作,但收效甚微,有的还在员工中造成“反感”情绪。我以为,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上有两个主要的“误区”应当引起重视。

误区之一:安全文化建设成为“政绩工程”

搞“政绩工程”不是坏事,只要前提是有利于职工群众,有利于企业安全高效发展的,这样的“政绩工程”是值得称道的,也是受职工群众拥护的。但如果安全文化建设脱离职工,脱离实际,一味当成“取悦”、“媚上”的重要途径,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就会走入“重表不重里”,“重虚不重实”,“重点不重面”的“形式主义”误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与制度建设、与严格的管理结合起来,而不是挂几幅标语,喊几句口号,做几块牌板就有效果了,管理跟不上、安全不好、效益不好,安全文化建设就没有好的“平台”,也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有的企业花不少钱制作的牌板,标识、标语很快就被人为破坏了,从员工这种“抵触心态”中,我们的领导班子应当深刻反思,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制度建设,不仅仅是管理制度建设,还有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非常重要的分配制度建设。有人说“不研究分配的企业领导是不称职的”,没有“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制度,不能让职工心平、气顺,不能通过合理的分配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安全文化建设就没有“市场”,哪怕你“琳琅满目”的理念、规章制度牌板挂满“作业现场”,而员工“我行我素”的违章操作无人管理和监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种安全文化就是“表面文章”,就是急功近利讨好上级领导的“政绩工程”,是作风问题,也是品质问题。

误区之二:安全文化建设成为“易碎品”

安全文化建设实质也是一种思想建设,是企业将各类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理念通过文化宣贯的形式,让职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规范操作行为,遵纪守法。是通过长期文化“渗透”,潜移默化地提升职工队伍安全思想素质。因为队伍结构、人员素质差异、地域等因素,各个企业有各自的“文化特点”,安全文化应当是从企业职工群体中提练出来的,不是照搬照套和“凭空想像”,职工普遍认可和接受是前提,重要的是要贯穿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不能搞“一阵风”,“短期行为”,上面要求了,就动一动,领导重视了,就绞尽脑汁“创新”,“贪大求洋”,不思考企业实际,不用心研究职工思想。安全隐患是导致企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而企业员工队伍中普遍存在的行为“陋习”又是滋生隐患的主要因素,要从文化的角度纠正“陋习”,决非一时之功,必须“打持久战”,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应当承担起纠正职工“陋习”的责任,应当把纠正职工的“行为陋习”作为“主攻”目标,树立长远的文化“介入”意识,不怕“打持久战”,要认真找准普遍存在于员工中的“行为陋习”,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陋习的“素质因素”、“管理因素”、“责任因素”、“文化因素”;要广泛深入地组织职工开展针对本单位员工行为陋习的大讨论、座谈会,以各种形式开展经常性对“陋习”的“文化声讨”,形成强势安全文化宣贯,让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行为陋习”对生命安全的莫大危害;在安全文化视觉“冲击”,思想引导的同时,重点加强针对陋习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各类规章制度的宣传灌输,让员工真正掌握哪些行为是违章行为,哪些行为将容易导致人身伤害,在长期的文化引导中规范操作行为,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让安全文化建设真正发挥长效作用。(杨志勇)

猜你喜欢

陋习政绩误区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正确对待政绩
炒楼陋习
育儿陋习
官场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