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课题

2016-09-12郭建宁

前线 2016年13期
关键词:初心马克思主义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根本使命。“继续前进”就是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

关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八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此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同时还批评了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在一个多月时间的两次重要讲话中如此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如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的那样:“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与中国实践、中国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德国,作为一种来自欧洲的思想和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由德国形态变为中国形态,具有中国特点、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就一定要与中国实践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和时代特点、时代特征相结合,立足时代前沿,聆听时代声音,顺应时代潮流,紧扣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应对时代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和人民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并且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真正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

再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像。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现在的课题、项目、工程、论坛很多,论文、著作、奖项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却多见横向挪移,鲜见纵向提升,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增强学术含量,提升学术品位,克服低水平重复,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敢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为人民立德立言。

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面对世界空前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面对国内的改革攻坚,面对新常态、新问题、新挑战,如何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如何继续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人心、开创未来,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着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就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为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指明了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对此要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回答了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以中国梦凝聚民族复兴强大力量,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终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的复兴为条件,没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应当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传承创新、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直面中国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

第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统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活力之源;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致力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解决发展起来以后怎么办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要协调贯彻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第二,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五大发展理念在发展动力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发展内容上强调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发展条件上强调绿色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发展的外部环境上强调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目标上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人民群众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共产党最大的优势是联系人民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判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也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第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打铁还得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出现了新气象、新举措,包括“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腐败零容忍,派驻、巡视全覆盖,党内监督无死角,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使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好,把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更好,从而带领全体人民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郭建宁,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杜梅萍

猜你喜欢

初心马克思主义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不灭的初心(节选)
时局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