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2016-09-12辛向阳

前线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中国化规律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动和时代潮流的涌动,以马克思主义的广阔视野看待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闪耀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灿烂的真理光芒。

“七一”重要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近代以来,无数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试图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大任,但都失败了。失败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就是没有科学的理论。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中国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有了根本的改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马克思主义一直强调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它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正因为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党派利益,它代表的始终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党才能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既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又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认识和把握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正是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潮中正确认识世界、科学把握世界,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才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曾说道:“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道义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它的真理性体现在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它的道义性体现在它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说话、谋利益。这样一种理论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恰恰相反,随着历史的检验而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合著的、影响巨大的《经济学》,在1979年出版的第10版中写道:“同我们所概略考察过的大多数早期的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今天仍具有生命力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作用是任何坚持真理的人都承认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七一”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告诉我们:95年党的历史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近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在28年中,我们党探索出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其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现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在29年中,我们党探索出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在38年中,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不断加深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认识和把握了战争规律、革命战争规律、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对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200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八个基本要求,这八个基本要求体现了三大规律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八个“不忘初心”也体现了三大规律的要求,是三大规律的具体展现。在这三大规律中,我们还要更加深入地把握执政规律。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指出:任何政党要取得执政成效,都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中国共产党执政也不例外,“政党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也是相互联系的”。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他说:“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我们现在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多次讲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发展越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阻力和压力最主要的就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着三大危险:从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来看,主要存在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这就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这样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就要推向全面从严治党的阶段,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七一”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经过去了168年。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我们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更加深入、更加有机、更加密切的结合,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就要充分把握新情况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包括中国梦的思想、新常态的思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又包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改革强军思想、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就要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问题,深入研究党建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总结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我们当前最主要的挑战还是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就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自觉遵守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

我们要在增强“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必须树立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就体现为中国为世界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不断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路径。首先,提供中国方案就要求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种盲目性、周期性弊端的市场经济,是能够把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能够把宏观稳定性与微观活力性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好、壮大好、发展好公有制经济,鼓励好、支持好、引导好非公有制经济。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在发展中,我们就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相关的经济制度,使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其次,提供中国方案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色在于它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扎根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之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明显优势在于它使效率与公平兼顾、民主与集中一体、活力与稳定共存,还在于它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断内化为当代中国的现实要求,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自我完善能力体现在它是能够在成熟定型中防止固化僵化异化的制度,是能够吸收借鉴人类各种文明制度成果并且发扬光大的制度,这一先进制度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作者:辛向阳,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高 斌

猜你喜欢

中国化规律马克思主义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