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茧成蝶: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2016-09-12

共产党员·上 2016年8期
关键词:辽宁基地工业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序幕,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大地。辽宁这个共和国老牌的工业基地经历市场经济的冲击与洗礼,转轨改制,优化结构,强忍深化改革的阵痛,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在新世纪新阶段迎来了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我刊与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这组稿件,与大家一起走进——

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给辽宁的工业企业带来了空前的活力,也使辽宁老工业基地走向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1997年同1978年相比,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加了3.8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8.9倍。钢材、原油、水泥、发电量分别增长0.6倍、1.5倍、2.3倍和1.2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市场短缺、自身尚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仍然承担着较高的指令性计划和较重的财政上缴任务,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支付了巨大成本,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钢材、生铁、铝、锌等重要原材料,冶金和矿山设备、起重设备、金属切削机床、变压器、高压开关等重大技术装备,一直大量平价调出,支援全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仅这一项价差,辽宁每年就向国家多作贡献30亿元以上。此外,1980年到1993年,辽宁上缴中央财政1650.2亿元,上解率近50%。直到1997年,辽宁的税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大大高于全国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

1998-2002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日益深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机制性和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诸如国有企业效益总体下滑、下岗失业人员急剧增加、困难群体比例上升、财政负担日趋沉重等难题集中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些问题,辽宁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结构调整、外向牵动、科教兴省”三大战略,提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好产品精深加工的“两高一深”工业发展方针。

在中央大力支持下,从1998年起,辽宁举全省之力进行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攻坚战;从2001年起,在全省14个城市同时开展社会保障试点工作;2002年,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接续产业首先从阜新市突破。这“三大战役”拉动了全省经济的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升级,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启示

不能就工业抓工业

辽宁作为新中国的“工业长子”,一直十分注重工业的发展,可以说举全省乃至全国之力发展工业,农业发展则相对滞后,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缓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而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冗员剥离,加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迫切要求失业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要不断调整。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应该在全力抓好工业的同时,促进农业、服务业的同步发展。

不能就经济抓经济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了,但资源枯竭了,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转型;经济发展了,但环境破坏了,恢复原来的青山绿水蓝天,我们付出得更多;经济发展了,但几百万职工下岗,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了,民生问题更受关注……实践证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不能就辽宁抓辽宁

要把辽宁放在东北、全国、全世界的大发展格局中,精准定位,放眼全球,找到辽宁发展的路子。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充分利用省外、国外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运营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国企改革,谋求体制机制创新,盘活民间资本,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不能各搞各的,而应该三省联手,加强合作,产生集聚效应,降低区内各经济主体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

辽宁老工业基地目前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发展的目标已明确,实现的路径已清晰,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去担当重任;我们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更多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用先进理念、时代精神指导实践;我们要大胆求变,勇于创新,下大力气摆脱计划经济思维束缚,下决心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我们要以昂扬向上的意志去攻坚克难,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去夺取胜利。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辽宁进行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艰难探索和实践。到辽宁解放60周年即2008年时,辽宁全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3.1%,比全国高出4.1个百分点。辽宁经济增长不仅继续保持了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平均速度,不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速度,还在全国位居前列。这标志着辽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充满活力、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效初显。

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辽沈大地至今,作为“共和国长子”,辽宁一直以那种已经融入血脉的担当、奉献、拼搏、实干和合作精神在建设、发展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不断耕耘着,有过欢呼雀跃,也有过痛苦辛酸。我们坚信,困难只是暂时,而前途充满光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辽宁老工业基地必将披荆斩棘、华丽转身,在新中国的时空坐标上镌刻出最华美的上升曲线,演奏出最铿锵的时代乐章!

猜你喜欢

辽宁基地工业
读辽宁 爱辽宁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辽宁出版集团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