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乘法
2016-09-12艾广明
艾广明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工作生活中常用。乘法什么时候用,想来不像加法那么随时随地。本来乘法的基础是加法,几个工人加工零件,每人的任务是10件,如果只是两个人,相加就是20件,也可以用乘法,用10乘以2,但处理这样简单的算式,乘法的优势还不明显。如果是100个人,每人生产10件呢?用加法就非常烦琐,用乘法算起来则非常快捷。人们面对经济发展、财富增长、收入提高这类问题时,非常喜欢用到乘法,算出个“形势喜人”。生产一辆汽车可以盈利多少钱,一年生产几十万台呢,算起来盈利可观,但这只是账面上的计算,真的进入生产、销售阶段,成本、售价未必全都符合设想。谋事情,作决策,用乘法想问题,既快捷,又可能令人兴奋,但也可能用得不适当。做事得从点点滴滴下功夫,还要考虑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很多经营管理的目标,虽然计算起来既快捷又理想,却根本实现不了。
“事半功倍”这个成语经常用到,形容做事效益好。倍数也就是乘数,说明乘法还是令人喜欢的。在讲科学的前提下,我们应当有做乘法的追求,加快发展步伐,提高效益,达到理想的目标。人们在谋划工作、洽谈合作时常说要“一加一大于二”,就是说要超越简单的相加之和,使利益最大化。这效果虽未必适合用乘法精确计算,笼统讲也是很高的收益。德国谚语说:“一个人努力是加法,共同努力是乘法。”一个团队内部协同奋战,对外与多方积极合作,都不是各自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分工,又有融合,产生更大的效应。作为领导者、管理者,应该经常以超越简单数量相加的思维,着眼团队的力量、协作的力量。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考虑人的努力,思维就不应停留在加法上。人的数量、劳动时间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人的创造力、群体协作的合力,更应该用乘法来思考。西方的企业管理有很多借鉴数学“加减乘除”的说法。说到“乘”,虽然没个定论,一般还是用在发挥公司组织的作用上,充分发挥人的能力,强化组织协调力,提高劳动效率。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对企业不仅是产品数量的增加或品种的更新,而且意味着效益成倍、翻番地增长。现在很多企业在探索“互联网+”,意在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这里的“+”,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是一种深度的融合。在企业经营中,不仅新技术带来翻番式的发展,创新经营思路,综合利用资源,也可能带来超越寻常经营方式许多倍的效益。上世纪70年代,美国翻新自由女神像,为清理扔下的废料,向社会招标。一位犹太人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未提任何条件,就投标中选。当时纽约许多运输公司老板对他的这一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起诉,哪里还能挣到钱?就在一些人准备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木头加工成底座;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甚至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废铜烂铁的价格翻了成千上万倍。
“加减乘除”用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也使人受到启发。比如说“用加法爱人,用减法怨恨,用乘法感恩,用除法解忧”。提倡当领导的少一些“吹胡子,瞪眼睛”,多一些对员工适时、恰当的赞美,这也是“乘法”,可以激励人、鼓舞人,焕发人的工作热情和才干。
乘法思维也不应光用来想好事,也应用来评估负面的情况。乘法的算式中,任何数乘以零都等于零,这实际是个普遍性的道理。某个港口仓储公司有些实力,可是在安全生产上严重疏忽,不幸发生了化学品爆炸事故,仓库、设备毁于一旦,公司的所有资产都不足以赔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破坏性的乘法效应并不仅仅限于安全生产的事故,选人用人的严重失误、拉帮结伙的“窝里斗”,造成的政治生态恶化,也可能极大地破坏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以乘法评估工作中的风险,可以使我们多一些对危机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