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志愿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的对策与途径
2016-09-12黄勤
黄勤
摘要: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社会保障、志愿服务等提供的支持功能。针对农转非的失地失业人口增多、房地产开发商与拆迁居民矛盾冲突、环境指标有所下降等问题,北碚区通过强化社会志愿服务,调动广大群众自我服务、自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本文从建设志愿服务的系统网络和完善机制出发,探讨北碚区深化志愿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治理;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D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8-0069-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容易引发种种社会问题。因此,社会转型时期尤其需要社会保障和志愿服务。从美国、新加坡等社会志愿服务比较成熟的国家经验来看,在社会转型或者社会波动的时期,志愿服务发挥主要的支持功能,帮助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和保障民众生活基本需求;在社会发展顺利的时期,志愿者服务发挥辅助性功能,帮助改善社会环境和保障特殊对象的生活利益。可见,志愿服务对于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手段。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而早在2013年民政部下发的《中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纲要(2013-2020年)》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支撑。
一、北碚区社会志愿服务的现状
北碚区作为重庆的都市功能拓展区和“两江新区”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保等重要职能。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面积征地拆迁、高新产业持续迅猛发展,出现了农转非、失地失业人口增多、房地产开发商与拆迁居民矛盾冲突、环境指标有所下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强化社会志愿服务,创新社会治理,调动广大群众自我服务、自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为此,2015年3月,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抽选了1000个样本,对北碚区公众对社会志愿服务的现实印象和需求进行了调查。
目前,北碚区共有志愿服务队伍671支,志愿者总数10.2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3.43%,调查中,有73%的对象认为社区对志愿服务有“强烈”需求,71.3%的对象表示愿意作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可见,北碚区开展志愿服务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北碚区开展志愿服务的经验主要有三条:
(一) 标准化建设“志愿心站”
在整合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党员工作站、市民学校等现有场地的基础上,向居民小区、楼栋延伸,在城区及征地拆迁量大的近郊镇科学选址,建设“志愿心站”166个,将3.3万名社区志愿者、“双百共建”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按地域就近划分到各心站,6—12人一组,基本实现了志愿者步行15分钟内到达服务受众的“一刻钟志愿服务圈”,为志愿者就近提供志愿服务、居民及时享受志愿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主题化开展志愿服务
开展“和煦春日、清凉夏日、灿烂秋日、温暖冬日”“情满四季”主题活动,提供符合时令和市民需求的扶困救助、医疗卫生、就业创业、春耕支农、文明劝导等主题,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种服务活动200余次。开展“礼让斑马线 文明我点赞”活动,每个月第一个周六在全区73个重点路口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行动;每周一上班早高峰在33个重要路段开展文明劝导,全区参与超8万人次。开展“洁净家园”卫生行动,组织万名志愿者开展“行业服务进站点”“全民动手治家园”“文明街区我爱它”“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垃圾分类进社区”等主题志愿活动。
(三)社会化引导全民参与
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搭建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APP、QQ群“六位一体”的新媒体志愿服务平台,畅通社会资源参与渠道,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各志愿服务项目的区内区外乃至市外志愿者、爱心人士超过6万。探索“众筹、众包、团购”等网络运作模式在志愿服务中的有效运用,采取网络发起、全民参与的模式,为罹患重病的2名中学生“众筹”医疗款项120余万;开展“乡贤众筹行义举”等活动,完成“心愿书单”“爱心书包”“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项目,惠及8 300余人。
二、存在问题
虽然经过不断努力,北碚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对北碚区志愿服务的总体评价为“好”和“较好”的,仅占42.7%,近30%的对象认为“一般”,超过30%的对象表示对有关情况 “不了解”,这说明北碚区社会志愿服务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公众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和了解度并不高。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北碚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组织零散,覆盖面小
缺乏对志愿者的组织动员、日常管理、考核激励等手段,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组织基本处于独立的状态,互相之间缺乏沟通,活动覆盖面小,很难形成规模,导致志愿服务的影响力有限,全区志愿服务的氛围不够浓厚。
(二) 形式单一,吸引力小
活动形式基本上以官方组织、志愿者被动参加为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自主性、积极性不强;从活动内容上看,主要以卫生清洁、公益宣传为主,较为单调,难以发挥志愿者的特长优势。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北碚区志愿服务“活动不够丰富,服务不够好”的占46.5%,而在愿意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对象中,对“服务内容”比较看重的占68.4%。从志愿服务需求上来看,对“帮助低收入阶层、贫困阶层的生活服务”“青少年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社区治安、纠纷调解等社会安全服务”“青少年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服务”等五类服务选取占比均达60%以上,需求较为旺盛。
(三)支持不够,难以集中
北碚区志愿者主要由机关及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在校大学生、退休老人和企业职工为主,其中企业职工有3.2万人,而在我们随机访谈的20名大中企业负责人中,只有2人表示无条件支持职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其他人均表示存在职工频繁参加志愿服务影响工作状态、志愿服务与工作时间冲突影响企业管理等顾虑,11人表示支持职工参加志愿服务,但必须得在不影响他们工作的前提下,当问及如果职工请假参加志愿服务是否愿意给予带薪假期待遇时,19人表示不愿意。
(四)机制不健全,缺乏竞争性
目前,北碚区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志愿者组织、培训、管理、服务制度体系,组织开展活动大多是临时通知,没有形成常态,志愿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基本信息也不够全面,缺少对志愿者学历专业、兴趣特长和年龄结构的分析,在组织活动时缺乏针对性。
(五)宣传不足,社会知晓度不高
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群众对志愿服务的了解渠道为“工作单位相关部门”和“志愿服务团体、义工组织”,选择“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占21.6%,可见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北碚区强化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及途径分析
就北碚区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来看,缺少的不是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群体,而是一个科学的志愿者管理服务系统和一套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对此,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个方面着手,强化志愿服务工作:
(一)建立网上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北碚区志愿者公众服务平台,设计管理员信息库、志愿者信息库、志愿服务队伍信息库、志愿服务详情库、志愿者星级库五个数据库,做到每个志愿服务队伍都有一个窗口,每名志愿者都能查到详细信息,志愿服务队伍可通过网站发布信息、召集志愿者开展活动,志愿者可通过网站查询信息、互动交流,实现对整个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确管理。
(二)丰富服务内容
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避免以往总是“扫扫地、唱唱歌,养老院里坐一坐”的单调模式。在全区层面上,以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为目的,组织开展大型文艺汇演、宣传宣讲、主题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层面上,根据各自性质和成员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帮贫助困、法律援助、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条件的,可以提供新媒体知识讲习、特种农业种养殖技术培训、金融理财等方面更加专业的个性化服务。
(三)健全工作机制
主要对群众参与义工活动进行鼓励奖励,激发群众参与义工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服务“储蓄”制度,群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由受益者出具证明,提交到义工网,对每个党员义工活动档案进行全过程记录和“储蓄”, 志愿者每年完成了多少时长的义工服务、服务的质量如何,一目了然。建立义工晋级奖励制度,志愿者完成义工服务30小时以上晋一星级,50小时以上晋二星级,80小时以上晋三星级,100小时以上晋四星级,200小时以上晋五星级;义工队完成义工服务5 000小时以上可评星级义工队,10 000小时以上可评红旗义工队。对长期坚持联系服务群众、具有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的五星级义工和红旗义工队进行嘉奖。建立义工服务交换制度,星级义工若需要帮助,可来社区按照个人服务时常换取相应的服务。建立义工项目公开竞标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义工活动项目,鼓励各义工队根据自身优势策划申报特色义工活动项目,凡竞标一个义工活动项目,给予一定经费补助。
(四)强化活动宣传
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强化对区内和区外的志愿服务宣传。设计制作志愿服务主题扇子、雨伞、海报等宣传品,在人流集中区免费发放。收集整理先进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的事迹和案例,改编成风趣幽默的小品、歌舞、话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不断增强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接受志愿服务、支持志愿服务的意识和热情,打造北碚志愿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汪汛清.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徐步云,贺荟中.西方志愿者行为的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9,(4).
[3]丁元竹,汪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
[4]丁元竹,汪汛清,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5]丁元竹.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M].2005.
[6]钟良.志愿者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浅析[J].青年探索,2009,(5).
[7]陶倩.科学发展视野下志愿服务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13).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