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茈碧湖花开茈碧

2016-09-11党兵

云南画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梨园

党兵

大概没有哪片湖水像茈碧湖这样与花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了。茈碧花、梨花以及湖中的“水花树”,水映花影,花染水香。湖水悠悠,就在这花开花谢之间,茈碧湖若一枚碧玉,在岁月的变迁中,不仅未见尘埃,反而沉淀得愈发古朴、美丽与珍贵。

茈碧花开雪满湖

据说,浪穹龙王的女儿要远嫁他乡。临行前,她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清泪如珠,沾湿了嫁衣,坠入湖中,湖面便随着嫁船盛开出一朵朵洁白如玉的茈碧花,故当地又将茈碧花称为“辞别花”……

或许自这个充满忧伤而又美丽的传说开始,茈碧花的命运便沾染下缠绵悱恻的无定之状。

“茈碧”二字首见《山海经·西山经》:“西五十里,日罴谷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清代《云南通志》记载:“茈碧花产浪穹县(今洱源县)宁湖(今茈碧湖)中,似莲而小,叶如荷钱,茎长六七丈,气清芬,采而烹之,味美于尊菜(莼菜)。八月花开满湖,湖名茈碧以此。”茈碧湖旧称宁湖,因茈碧花而改现名。茈碧湖在洱源县城东北,北有古村落梨园,西靠罴谷山,西南为坝子。水面约1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1米,最深处32米,是一个断陷湖泊,大约与洱海同时期形成。湖泊出水到为海尾河,经龙马涧至下山口称为弥苴河,注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源流之一。

茈碧花是茈碧湖中的特有植物,又称茈碧莲,属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是世界珍稀植物。茈碧花以白色居多,花蕊为金黄色。茈碧花大致在每年7、8月间开放,每天上午11时陆续开放,正午最盛,下午5、6时逐渐闭合,夜晚12时左右,花骨朵完全没入水底,仅余莲叶漂浮。徐霞客因此称之为“子午莲”。

遥想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一到夏季,莲叶便铺满湖面,高原的中午时分,白色的茈碧花一望无际,仿佛明亮的阳光四处流淌。清风馀来,岸边茂密的河柳下乘凉的人们,正蘸着这风中茈碧花的清香吃午饭,孩子们兴奋地窜来窜去,引起一片片笑骂声。待到侍晚,阳光已被湖水洗去了燥热,只余下绵久而深沉的温柔。密密的莲叶中,几首小舟轻巧地穿梭,或载一船海菜,或载半舱肥鱼,互相问答,竹篙轻提,洒下一串串晶莹的水珠。而茈碧花则悄悄地合拢,宛若害羞的新媳妇,静待黑夜光临。远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有白鹭划过天际,水牛悠长哞叫。午夜的茈碧湖,万物沉寂,月光幽幽地洒下光芒,茈碧花全都藏到莲叶之下。偶尔莲叶深处一阵摇动,那是鱼儿偷偷地跃出了水面。伴随朝阳东升,勤劳的渔家人摇着小舟,推开莲叶,洒下渔网,茈碧花也悄悄探出水面,吐露若有若无的清香,积攒满腹锦绣,等待与最炽烈的阳光,重复每天一次的约会。茈碧花宿命艘的开合,日夜轮回,向来受佛教大德和中国传统文人的青睐。据说,这种极具禅意的莲花曾被高僧小心翼翼地带到北京,进献给慈禧太后。故而在如今中南海、颐和园,还生长着来自茈碧湖的茈碧花。

无独有偶,茈碧湖西岸的标山之上,有一座千年古刹标楞寺。标楞寺始建于初唐,鼎盛于明朝,是唐代七圣僧筹资创建,属唐代南诏国外“八大法场”之一,寺旁还建有“楚云庵”,到了明代还增设了“香书院”,文人雅土云集,吟诗作对,寒窗苦读,以求金榜题名,实现光宗耀祖的梦想。至今标楞寺还保留着明代状元杨升庵题赠的“佛都”“西南胜概”“唐代留风”三块匾额,以及建文皇帝避难此处夜读《楞严经》的传说。上世纪90年代中叶,标楞寺的僧人有感于茈碧莲的佛性,特在园中开挖一方水塘,移栽了几十株。佛像庄严,在一声又一声的佛号吟唱中,在一根又一根的香烛熏染中,在一天又一天地云淡风轻中,茈碧花在这里安静地生长、开放与凋谢,与僧人彼此观照,与山风相互依偎,与林鸟交相辉映。

事实上,如今的茈碧湖已经很难寻到茈碧花的踪迹。中南海、颐和园和标楞寺是世间仅有的几处茈碧花的生长地。大规模的茈碧花培养基地集中在茈碧湖北岸的梨园村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茈碧湖中开展水产养殖,大量鱼类将茈碧花等水生植物消耗殆尽。加之湖水水质不断下降,茈碧花失去良好的生存条件,几近绝迹。茈碧湖畔梨园村村民阿福忠以自己对茈碧花的热爱,十多年来一直在自家的鱼塘中培育茈碧花。

近些年来,在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进程中,洱源县加快湿地修复建设步伐,加大生物多样性恢复力度,洱海源头的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湖湿地、茈碧湖湖滨带湿地、草海自然湿地、三退三还湿地等修复建成,如今的茈碧湖生态环境活力倍增。

阿福忠现在是茈碧花繁育基地项目负责人,并刚刚成立了洱源县茈碧花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他介绍说,目前基地已在茈碧湖周边三退三还湿地和梨园村滩地成功繁育茈碧花种苗20万余株。待到时机和条件成熟时,茈碧花便可大规模回植于茈碧湖中,再现“茈碧花开雪满湖”的盛景。

茈碧花与茈碧湖,湖因花而名,水却离湖而去,十几年来仅留一个名字让人叹息。所幸花又正逐渐回到湖中,不再让湖水名不副实。这一轮回的种种往事,颇合茈碧花所代表的佛意。

湖中奇观水花树

如果说茈碧花是茈碧湖的灵魂,那水花树则无疑是茈碧湖的奇迹。被称为树,却没有根系,并且生活在水中;而且有着极为特殊的枝叶,从不进行光合作用,却从不枯萎,一直茂盛生长至今。

每当风平浪静、天高云淡的日子,只要乘上小船,荡进湖心,就可饱览这一大自然的奇观:在碧绿透明的湖水中,从下而上,冒起一团团晶亮的水珠,一簇簇,一串串,五光十色,绚丽多姿,水珠越来越多,越聚越大,最后形成一株挂满琼珠玉粒、珍珠玛瑙的“宝树”。

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中,对茈碧湖水花树有如此记载:“水色澄莹,有琉璃光,穴从水底喷起,如贯珠联璧结为柱祎,上跃水面者尺许,从旁遥觑,水中之影,干花万蕊,喷成珠树,粒粒分明,丝丝不乱,所谓宁湖跃珠也。”

关于水花树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明代建文皇帝逊国南来,一日泛舟湖上,见水色浑浊,很不愉快。忽闻渔舟过处传来白族姑娘婉转的歌声,文帝“移船相近邀相见”,并请再唱一曲,歌声清脆悦耳,随风荡漾,余音绕湖,终日不绝。建文皇帝听了十分高兴,为了酬谢这位白族姑娘,便将手中扇子柄上的碧玉白菜坠子摘下相赠,不料在抛向对方渔船时因用力不够,失落水中。正当大家惋惜不已之时,忽见茈碧湖水波翻滚,浊水变清,色如碧玉。在坠子掉下的地方,便涌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珠,这就是宁湖跃珠,俗称水花树。《洱源县志》中记载,杨升庵曾写《观宁湖跃珠》积蓄此事。诗云:“手挈青丝白玉壶,青山游遍属狂夫。灵峰树绕云干壁,茈谷花深雪满湖。龙女镜中梳石发,鲛人波面掷明珠。挥毫却忆千年事,醉扫烟绡看水图。”

据专家考证,茈碧湖的水花树很可能与当地丰富的温泉资源有关。大理洱源向有“三步温泉四步汤,气蒸雾迷似仙乡”的美誉,全县2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温泉星罗棋布,热泉出露点有88处,出口温度高达70℃到90℃之间;共有四个主要地热显示区,其中茈碧湖畔县城茈碧湖镇,号称“热水城”,城中温泉遍布,热水沿街渠纵流,冬春热气缭绕,宛若仙都美景。茈碧湖对面,就有一口温度高达76℃的温泉泉眼。

因此,茈碧湖水底或许有一口温泉,由于温度高、出水量大,热水升腾,水泡聚集,形成水花树奇景。

梨花村落溶溶月

茈碧湖东北角的山坳中,隐藏着一座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村落,梨园村。据说,明末战乱,阿姓土司自漾濞逃难而来,带着杨姓的武将、赵姓的轿夫和李姓的家仆,渡过茈碧湖,迁到梨园村。起初,这里森林密布,杂树乱生,有很多剌梨,其中以小棠梨树居多。阿姓土司取来许多品种进行嫁接,当时成功嫁接的梨树有两万多株。如今,梨园村400年以上树龄的老梨树还有8000多株。

当时交通不便,贩运困难;梨子又很难作为主粮,土司为何要栽种这么多梨树?梨园村的阿福忠笑着解释道,听老一辈的人说,这是土司栽梨树为兵,排兵布阵,习练军法呢!

乘坐渡船经过清凌凌的茈碧湖,登上三面环山的梨园村。一座座青瓦白墙或红墙的宅院散布在梨林深处,梨园与庭院相倚相偎,大树与房子相连相靠,老人与古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融为一体。林中绿草葱郁,野花点点,鸟儿翻飞,蝉儿鸣叫,宅院里鸡不惊,狗不吠。无论村里林中,风吹不到,日晒不着一派安宁静谧的景象,心中无比感叹这大自然的精雕细凿,这里居然拥有这样一方得天独厚的水土,营造出这样一座“世外梨园”。

游客来这里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摘菜、采橘、垂钓、(本验农耕、享受农趣,体验不一样的“野趣、农趣、乐趣”……这里沁人心脾的梨花香引来众多游人。湖面上波光粼粼,艘艘游船来回疾迎送着游客。农家小院浓烈的饭菜香味倏然钻进鼻孔,热气腾腾的腊肉、新鲜的湖水煮鱼、烤全羊、烤鸡,才摘回的绿色蔬菜更是吃得满嘴鲜,农家菜口感极佳,味道香醇。烧烤摊上的诱人的烧烤小鱼、小虾等海鲜,都是从茈碧湖中打捞上来,水质好,品质极佳,吃来香浓可口,胃口大开,乐不思返。遮天蔽日的梨林丛中、花海间,金果满枝头,酒足饭饱,沏一壶绿茶,靠在竹椅上眺望满园的绿树与鲜花,绿荫下闲坐,也别有情趣。

春日,梨花竞放,洁白的梨花细细碎碎地爆开在枝头,“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让茈碧湖一夜寒风顿时饱含春意,何况是万朵梨花妍绽枝头?一串串洁白的梨花挂满枝头,簇簇相拥,如粉妆玉砌的世界,皑皑白雪,似渺渺轻烟,披星戴月在高大的树梢。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而圣洁,那一枝枝黝黑的梨枝,恰恰衬托着雪般洁白的花瓣。雪白的花朵压满枝头,微风轻拂,暗香浮动,星星点点的梨花随风簌簌飘落,飞花触水,缘溪逐流。花枝轻摇婀娜,片片花瓣儿便随风起舞,轻轻四散飘落,在枝叶间低低地盘旋,最后纷纷扬扬地落下,宛如为大地盖上了一张洁白的地毯,让人不忍心踩踏上……

夏日,太阳毒辣,热气逼人,到梨园遮阴避暑,是最理想的选择了。山谷一片葱茏,遮天蔽日的浓荫,如同一把巨大的伞打开,罩着山谷。躺在梨树下,品着香茶,摇着凉扇,脑海中想连日的人情事故、生活中的琐碎点滴来,桌旁的狗儿也经受不住你的静养,不知不觉与你同时沉沉地睡去了,做着美好的梨园春梦。雨季中的梨园,更是光彩夺目,什么都是新新的,湿漉漉的空气,碧绿的田野,翠绿的树林,唰唰唰唰下个不停的雨水,有节奏的击打在树叶、果实上,再汇聚一起,滴落下来,轻轻飘落在地上,时不时压弯小草。飘荡在人们的身上,宛若少女柔弱无骨的小手在抚摸着你的脸盘,又如轻柔的绸缎从你的身上擦过,全身舒服极了。

秋日,硕果满枝,瓜果飘香,累累果实将梨枝压弯了腰,一树一树的果实会令人羡慕不已,雪梨、黄皮梨、芝麻梨、火把梨、甘蔗梨、香水梨、砂糖梨、黄沙梨、木瓜梨等等,挨挨挤挤,挂满枝头,果香扑鼻,湿润的空气扑面,心旷神怡,诱人去采摘,一品为快,脆甜香不必说,新鲜饱满就是上品。热情的村人会邀请你品尝刚采撷下来的梨,向你介绍这梨与那梨的区别,忙着采撷果实的人们架着木梯,爬上树干,小心翼翼地用套着网兜的长竹竿摘下鲜梨,一筐筐、一船船黄灿灿的梨,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就像沉稳地演奏着一个个流动的金色音符,散发着熟透了果香,弥漫在清澈的湖面上,船载到集市上卖,也让村外的人们享受梨园丰收的果实。小憩在凉亭里,不时听到“咕噜、咕噜”果子掉落砸在亭子上的响声,惊惶之余,真的害怕熟透的梨会砸在自己上呢?

冬日,数万株老梨树虬枝毕露,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备足养分,为来年的丰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黝黑的老干挺立风中,伸展着身姿,奇形怪状,造型各异,如弯弓、圆盘、列兵等,这难道说不是美景吗?那梨园旁的茈碧湖也变得幽深,失去了往日波涛汹涌、海浪涛涛,碧绿中泛出冬日的静寂。随风飘落的梨叶悠悠地洒向湖面,遍地覆盖在干枯的草地上,滋养一方水土,一脚踏上去,鞋底下会发出“哧哧哧哧”的响声。尚未飘落的梨叶在严霜的摧残下,益显得红艳逼人,晃眼一看,如经冬的枫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散发着冬季里特有气息,淋漓尽致流淌着岁月的性情,别具一种成熟的美。漫步林间小道,聆听梨园新曲,小溪、人家、绿树、农田,尽收眼底,闲适乡野的情趣让人流连忘返。

碧云人家说旧事

茈碧湖西岸,一座名为碧云的村子已经与茈碧湖相依相伴上千年之久。这里,据说是柏洁夫人的娘家。在南诏时期,为白邑城,是当时重镇,至今村中依然耸立的魁阁似乎还依稀可见昔日的辉煌。

2013年人选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碧云村,是典型的白族村落。整个村子掩映在万亩田园之中,千畦白垅,麦浪起伏,稻谷飘香,群山逶迤。村内有“十二枫林”直冲云霄,相传有百年至千年不等历史;茂密的枝叶下,“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样式的白族民居散落其间。

碧云村的民居许多为清代所建,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都是白墙青瓦、斗拱飞檐。门楼斗拱重叠,飞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造型优美,结构严谨。门扇则大多由镂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现剔透、精巧优美。而最为重要与突出的则无疑是照壁了。照壁位于主房的正前方,正对着堂屋,成对称的中间高两边低的“凸”字形。壁顶以青瓦覆盖,四角微翘。整座照壁以石灰抿刷成的白色为基色,壁檐下方和壁的左右两边,多用深色薄砖框成矩形、圆形或扇形的画框,画框交替相连。框中用彩墨或淡墨绘上祥禽瑞兽、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和松竹兰梅,写上唐诗宋词中的名言名句,远看就像给照壁镶了个花边。照壁正中,或镶上一块圆形的彩花或黑白花大理石,或写上个斗大的“福”字,更多的则题上四个黑色大字。有“邺架流香”,这是李姓;有“百忍家声”,这是张姓;有“清白人家”,这是杨姓……当我们随意走进一家,只见院子里的花坛上,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主人热情地打开客厅,主桌上满满供奉着祖先的遗照,有冠带衣履的官员,有珠光宝气的孺人,也有飒爽英姿的军人……主人深情地讲述过往的家史,时光在茶水的烟雾中发酵,让我们觉得,这个村子,离我们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碧云村还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主要转运食言和沙溪木材。村中至今保留着一条老街,青石铺路,沟渠流水潺潺。街道两旁一字排开的,是古朴沉静的木制门面房。碧云村依旧延续着过往的集市,时间在每天下午两点到天黑,称晚街,又称鬼街。

茈碧湖的波涛夜夜如新,碧云村镶嵌在洱海源头的山水田园间,远远望去就像一幅人间的自然画定格在了一张浑然天成的幕布上,讲述着它千年村落的历史与清远深邃的未来。

猜你喜欢

梨园
课题:梨园漫步
“梨园”指戏曲界
“梨园”指戏曲界
又见梨花开
唐朝中央戏曲学院
中华第一梨园
梨园的春与秋
藏在校园中的梨园
梨园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