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下党英雄林向北
2016-09-10姜孝德
姜孝德
最近看了一部2013年拍摄的专题片《寻找双枪老太婆》,在里面我惊喜地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林向北,他依然那么健康,说话铿锵有力。思绪顿时回到了4年前,我采访他的那天。
机缘巧合见林老
2011年的一天,《碧血双枪》的作者王正平老师打电话问我:“想不想去见见林向北?”当时我正在写关于地下党的小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立即回复:“要得,要得!”我曾多次打听林向北的情况,据说他一直居住在成都。
正平老师与林家的渊源,起于写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平老师准备写一本以川东地下党为主题的小说。经人介绍,他找到林向北的家,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在林家阅读了很多笔记和书信,还有林向北、廖宁君夫妇合写的油印本《华蓥风暴》。正平老师在林家住了约10天,他们的友谊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约好时间,我和正平老师一起来到江北区洋河一村寻找林老的住处。我们拿着门牌号转了好几圈,后来边走边问,总算找到了林老的家。
乘电梯到达林老住的楼层,他竟出门亲迎。93岁高龄的他个子高大,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连呼“欢迎,欢迎!”把我们迎进屋坐下后,他的儿子,60多岁的林民涛为我们泡了茶。于是,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和林老聊了起来。
如今,林向北的一年生活中,有一半时间住江北,因为当年干革命和工作的地方在重庆,这里有很多老朋友;另一半时间住成都,因为儿孙们大都在成都,在此还可以静心写回忆录。
“那些经历,当时保密不能记;后来忙工作,没时间,再后来是不敢写……到了七八十岁,朋友、子女鼓励我写。我总觉得,不写的话,是欠了党和人民的账。如果我们活着的人不写,将来会是一笔糊涂账。我要对历史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于我这一生的经历要对组织有个交代,也算对子女有个交代……”他呷了一口茶,平静地叙述着。其实,这正是他晚年努力写作的动力。
在这个春日的午后,我静静聆听他讲诉过去,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令我如痴如醉。故事里,一个个鲜活的人,为了理想,为了信念,出生入死,浴血奋战。
“将来恐怕要当共产党”
林向北出生在重庆市云阳县云安镇一个没落的盐商家里。林家一直坚称自己是比干的后裔。比干是殷商时的忠臣,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这事说来可能没人信,但他们的族谱上确实写得清清楚楚。
林向北的父亲对他影响极大。父亲林佩尧毕业于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军事政治学校,后来还参加了北伐。在林向北10岁生日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中山全书》和《新青年》杂志。林佩尧虽然是一个三民主义者,但他内心赞同共产党的主张。有趣的是,林向北高小毕业考试考了第28名,哭得很伤心,林佩尧却安慰儿子说:“别哭了,你这28名是个吉数啊,将来恐怕要当共产党呢。”因为“共”字由“廿八”构成,故有此说。本来只是一句哄孩子的玩笑话,没想到竟然“一语成箴”,林向北后来真的成了共产党。
1936年,林向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万州日报》当校对,后来任见习记者。时值日寇侵华的战乱年代,东三省沦落敌手,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把枪口对准了共产党,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不满。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大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远在川东的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随即也爆发了抗日热潮。社会各界组织了抗日后援会,各行各业也成立了抗日救国组织,如万县市文化界抗日联合会。民众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情令国民党当局坐立不安,他们害怕共产党人在其中引导“作乱”,于是对万县的抗日积极分子横加迫害。被通缉的有7人,林向北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有的被抓捕,有的被迫逃亡,被称为“万县七君子案”。被敌人列入七君子中并没有林向北的本名,而是他常用的笔名“光头”。“光头”因为常在《万州日报》上发表反政府言论而获罪。幸运的是,敌人终究没弄明白“光头”到底是何人,林向北因此顺利躲过一劫。1938年初,林向北在万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父亲林佩尧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6月,孩子剧团来到云阳进行抗日宣传,党组织安排林向北为剧团担任向导和联络人,他领着孩子们在云阳各地演出,刷写抗日标语,孩子们都喜欢他。一个月后,林向北突然接到党组织的通知,让他与父亲林佩尧尽快离开云阳,到川北地区接受新的任务。离开云阳的另一个原因是,父子俩已经被敌人列入了黑名单。
参与华蓥山起义
王正平老师《碧血双枪》书中的双枪老太婆曾玉萍,其原型叫陈联诗,她后来成了林向北的岳母。在革命活动中,林向北与陈联诗的女儿廖宁君相爱,不久就结婚了。
抗日胜利后,重庆人民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内战的硝烟又弥漫开来。重庆作为蒋介石政权的大后方和兵粮重地,不得安宁。
1947年,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王璞到上海向中共上海局汇报工作,上海局指示川东临委开展小型武装斗争,进行“三抗”(抗丁、抗粮、抗税),干扰蒋介石在四川的征兵征粮计划……为更好地完成此项任务,上海局任命王璞为川东临委书记。回到重庆后,王璞开始实施这一计划。
1947年深秋,王璞派交通员袁尊一向林向北传达任务:策反“地头蛇”杨绍云。杨绍云是江北县(今渝北区)的参议员,并任江北、邻水、巴县、岳池、合川5县联防办事处主任,5个县都在华蓥山的四周,一旦华蓥山发生武装起义,杨绍云将是最大的威胁。林向北的任务是争取把他变成朋友,变成同盟军;就算他不参与起义,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华蓥山起义也是极有利的。而且,杨绍云也有意向共产党靠拢。
此事由明月乡的共产党员曾霖“穿针引线”,双方约定好后,曾霖将林向北带到了杨绍云家。杨绍云对外称林向北是自己老朋友的儿子,晚上,林向北被安排和杨绍云的保镖们一起住宿。一开始,林向北整夜不敢睡觉,只想着如何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一个多月后,杨绍云第一次对林向北流露出信任,感慨自己的儿子要是像林向北一样出色该多好。于是,林向北“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杨绍云的“义子”。
经过几个月的接触,杨绍云的思想开始转变,他甚至表示,一旦有事情发生,他听共产党指挥。然而,1948年3月18日晚上,杨家人忽然接到杨绍云在回家的半路上被人暗杀的消息,接着,他的尸首被抬进了院内。
谁杀了杨绍云?是仇家?还是其他人?当时我向林老求证,但他也不知道真相。后来我查阅资料时,发现幸世琼在《怀念幺爸幸常嘉》一文中提到,1948年3月的一天,共产党员杨光华、黎明清等人在江北县沙坪场千块石附近,处决了恶霸杨绍云。这段记录应该是可信的,因为当时策反杨绍云是高度机密,除王璞、袁尊一、林向北和曾霖(联系人)外,几乎没人知道;况且,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地下党执行策反与暗杀的人之间不可能发生横向联系,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办完杨绍云的丧事,林向北赶紧回城复命。
袁尊一听完林向北的汇报后,要求他赶紧回去,设法留住杨家的几十条枪。正当林向北准备与杨家人联系的时候,却听到杨家被仇家抄抢,家产与枪支被洗劫一空。
华蓥山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继续推进。林向北和妻子廖宁君扮成药材商人,把大批药品带到岳池,除了留下起义所需要的药品外,他们还以卖药为名,多次到广安等地收集情报。
1948年初,《挺进报》事件发生,地下党遭到叛徒严重破坏,他们还带着特务四处抓人,导致地下党133人被捕。为保存地下党组织,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华蓥山武装起义不得不提前行动。
1948年8月9日,在广安的代市、观音阁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紧接着,武胜三溪起义、石盘起义、岳池的伏龙起义、合川的金子起义、渠县的龙潭起义等相继爆发。据统计,这次武装起义共有2000余人参加,涉及6个县。国民党当局十分震惊,立即调集精兵强将对起义队伍进行围剿。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起义部队不得不迅速收场,坚持时间最长的也仅有一个半月。
华蓥山起义失败后,相关人员迅速离开当地,分散到四川、重庆等地。于是,林向北与廖宁君、刘石泉、陈联诗等人,肩负起掩护来渝的213人的任务。在这期间,刘石泉被捕了。剩下的几人仍咬牙硬挺着,用自己辛苦劳动挣的钱,接济从华蓥山撤离出来的同志。这些同志后来全部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队伍中,这是林向北一生中最为骄傲的事情。
难忘渣滓洞惨案
1949年初,根据上级指示,林向北和同志们接受了一个更加冒险的任务——营救在渣滓洞集中营里的同志。他们策划了几个月,想过武装劫狱,拿钱“买”人,打入敌人内部等方式展开营救。由于惊慌的敌人提前行动,营救计划最终落空。12月3日,重庆解放后的第三天,林向北与脱险的罗广斌、刘德彬等人前往歌乐山辨认同志遗体。那天的场景,林向北至今难忘,他说:“我在写回忆录的时候,一回忆就忍不住落泪。”
为了新中国,有许许多多革命者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在这支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中,林家和廖家共有8人——林向北、父亲林佩尧、妹妹林梅侠、妹夫陈作仪(烈士),岳父廖玉璧(被捕牺牲)、岳母陈联诗、妻子廖宁君、妻弟廖亚彬等。
后来,我读林老送我的《往事难忘》,他女儿林雪为其作序时说:“当那个时代离我们渐渐远去,‘理想’这个词已经日益生疏,‘崇高’不再令人高山仰止,‘献身’更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那么,就看看这些故事吧。只是把他们当成故事来看看而已。你会发现这些渐行渐远的人们,在‘理想’光辉的照耀下,焕发出庄严的美感,令今天的世界惊颤不已。”我一直坚信,如果英雄不被崇敬,那么谁还会努力去成为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林向北任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人事科长,后任中共重庆市第二区(后来改名江北区)区委第一任办公室主任。1958年,他被打成右派,押送四川灌县紫坪铺劳改,在“牛棚”里度过了漫长的冬天。“文革”中,林向北和其他川东地下党活着的同志一样,都经历了一次生死劫难。1981年,林向北的右派问题获得平反。1982年,他在四川省电力局离休。
退休后,林向北写了许多回忆文章,这些文章成为了珍贵的党史资料。这天,林老送我一本签名的《往事难忘》,此书是林老写他参加革命的经历,是研究四川地下党、特别是川东地下党的重要历史资料。
临别时,我祝林老活到100岁,他笑着说:“我满100岁生日那天,一定请你来喝酒。”
我高兴地说:“我一定来!一定来沾沾寿星的喜气!”
(作者系重庆市江北区作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邓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