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预警下的呼吸科

2016-09-10刘源隆

小康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雾霾

刘源隆

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的日均PM2.5污染危害大过半支烟。因为担心空气污染而引发的心理压力,其危害程度很可能比空气污染本身要大得多

“今天呼吸科专家号及普通号全部挂满,如果病情严重,可以直接去看急诊;如果不算严重,可以通过114等途径预约明天的号。”

2015年12月8日下午1:30,北京朝阳医院一层大厅挂号窗口全部开放,和往常一样,每个窗口外的队都至少有25米长。《小康》记者随着排队逐渐接近窗口,听到队伍前面已经是第5个病人要求挂呼吸科的号了,但均被窗口内工作人员礼貌地告知当日号已挂满。

在朝阳医院4层南侧的呼吸科,候诊大厅的座位上,坐满了等待就诊的病人。他们大多戴着口罩,中轻年人居多,也有部分老年人。作为北京市急诊量最大的医院,朝阳医院每天的门诊量都超过1万多人。朝阳医院的情形在其他医院同样在上演,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多发的时候,再加上严重的雾霾天气,使得这样的情形有增无减。

医院的“应急时刻”

12月7日当晚,北京市疾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发布“健康提示”。与此同时,在得到“红色预警”的消息后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贺良没有丝毫的犹豫,他迅速向医院各个部门、科室发出医疗应急工作安排的要求,并做好应急准备。

积水潭医院的“雾霾红色预警医疗工作应急预案”正式启动。

“可能出现因极端天气造成的病人的焦躁情绪,做好医患沟通;加强门、急诊值守,不推诿病人,积极收治病患;做好呼吸道疾患病人增加的准备,安排相关医护人员备勤;注意住院患者的病情观察,注意呼吸道疾病的及时发现及应急处理,同时完成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部署的疾病监测工作。”这条消息在积水潭医院各个科室的微信群里发出。

北京积水潭医院,这个经常参与火灾、交通事故伤员救治的著名医院,对于这个首次“红色预警”,准备相当充分。“上午8点我们例行的交班会议上,院领导对于近期雾霾天气就做出了工作安排,下午工会向全院职工发放了12000多个专业防护口罩,在‘红色预警’还未发布时,我们就做好了针对雾霾天气的准备工作。”

医院宣教中心主任梁学亚在完成各项应急工作后说,“我们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参与太多了,每位医护人员都是身经百战的。”除了医务工作安排,积水潭医院对医务工作人员也采取了许多人性化的举措,单双号限行后将采取弹性考勤制度,食堂为职工们熬制了雪梨银耳清肺汤等等。

北京朝阳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也都为这次“红色预警”启动了应急预案,由于处在秋冬季节,像这样两家大型综合医院的呼吸内科门诊量一向是饱和的,但是面对可能增多的就诊人数,他们还是做好了及时从病房向急诊与门诊调配人手的准备。

一位老人拿着急诊病历前来询问分诊台,对分诊台护士说,觉得自己要被憋死了,刚看完急诊,大夫建议自己在门诊做进一步的肺功能检查,能否马上加一个门诊号。护士看过急诊病历后,很耐心地对老人说:“您先别着急,急诊建议您门诊复查,说明您的情况并不严重,今天的号确实加满了,您可以到一楼大厅的预约窗口预约明天或后天的号。”看着老人似乎仍有疑虑,护士关切地提醒道:“大爷,这两天雾霾严重,您这种是呼吸道慢性疾病,一定做好防护,尽量少出门,等雾霾过了再来看。”

安排好病人,护士告诉记者,呼吸科每天的门诊量都处在饱和状态,红色预警第一天一上午,她感觉就诊人数和平日里没有太大的变化,倒是老年病人感觉比平时少了。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的Y小姐最近每天在微信朋友圈中都发出她拍摄的医院一角,每一天天空的颜色、天气的变化在她的记录下对比得格外真切,早在12月6日她的发布中就这样写道:“明天的雾霾,我们有准备。”

12月8日一大早,中日友好医院的微信账号发布了消息,医院体检中心“雾霾损伤体检”套餐正式上线。在中日友好医院体检中心主任王君看来,他们这一检查套餐推出得正是时候,“普通的体检套餐中,很少有肺功能检查、吸入性过敏原检查、低剂量螺旋CT等,这些项目可以筛查出肺癌和整个呼吸系统的损伤。因为我们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还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而且雾霾对呼吸系统的损伤还要经过几年才能确定其危害的大小,所以希望这样的检查能给人们带来帮助。”消息一经发布,就接到了大量的咨询电话。

负面心理危害胜雾霾

在海淀区科协工作的C先生,出于科普工作者的自觉意识,越来越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而很少开车了。他觉得身为北京人,这是他为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做的最为力所能及的事情。12月7日傍晚,他刚走出地铁,就听见有人紧张地喊:“霾来啦,霾来啦!”他感觉自己身边就有不少朋友“谈雾色变”,“有时一个‘雾霾谣言’比我们的科普讲座的影响大多了!”对此他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圣西睿智对此有着同样的观感,作为一名在中国生活8年之久的美国人,他认为情况有些被夸大。2014年12月这位北京和睦家医院的全科医生被误诊为哮喘,最初圣西睿智也将这归罪于北京的大气污染,从那之后他开始变得焦虑。而当他的症状有所缓解,并得知自己的病是被误诊后,这位医生开始反思。“对于居住在北京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来说,抱怨各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条件反射。触目惊心的报道司空见惯,以致我们已经见怪不怪,很容易就往最坏的一面想。”

雾霾的频现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所谓“雾霾危害”的各种文章,雾霾被描述成肺癌、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致病因素。这在许多医生看来是不负责任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晓雷认为,长期吸入有害的颗粒或气体,对人体的气道和肺组织的损伤是必然的。空气污染对于人体肺功能的影响,国外做过一些关于儿童肺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雾霾会影响肺的发育,但是目前尚缺乏雾霾与慢阻肺等疾病发病关系的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在圣西睿智看来,“有些宣传并没有给出解决措施,结果让群众陷入某种恐慌和无助,非常令人遗憾。”圣西睿智认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的日均PM2.5污染危害大过半支烟。因为担心空气污染而引发的心理压力,其危害程度很可能比空气污染本身要大得多。”

“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疾病危害指数表明,中国头号健康风险是营养不良,室外空气污染仅排在第4位。所以,我坚持认为,大众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会对免疫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圣西睿智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众,科学认识问题才能营造健康生活。

12月10日,雾霾消散殆尽,那些被掩盖的地标建筑也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工作没有显示出丝毫的停歇,继续在第一时间发布疫情周报与健康提示:未来一段时间,流感病毒活动度将不断增强,学校、托幼机构等出现流感所致的集中发热疫情的风险增加。

12月10日至14日,记者连续来到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每天经过一上午,门诊号包括专家号和普通号就都挂满了。门诊大厅内,依然坐满了候诊的病人,记者询问了几个老年病人,他们都表示是在等待预警解除后才来医院看病检查的,雾霾这两天都减少了外出,另外从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处都得到消息,相较于以往雾霾伴随的就诊人数增多,这次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启动后,门诊量并未有太大的增加。

在301医院呼吸科主任刘又宁看来,虽然雾霾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这与北京市采取的预警机制下的应急措施密不可分。“首先非急性的疾病患者肯定都减少了外出,尤其是长期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而且很多外地的患者在这种天气下就不会进京看病了。最重要的是大家的防护意识增强,预警机制普遍让人们从身体到心理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猜你喜欢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雾霾
启事
CBL教学模式在提高呼吸科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探索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更正
可以消除雾霾的新型无人机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从雾霾中突围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
雾霾下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