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哆来咪

2016-09-10王世佳

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布头棉絮旧物

王世佳

“哆——来——咪,咪——来——哆,哆——来——咪——来——哆。有破布头旧棉絮换糖吃喽!”像一只只蛰伏的小雀,不知从哪个街头巷尾跃起,小孩子们一下子聚拢到换糖佬跟前。

那时候,糖是用些旧物换的。一些旧书啊,旧报纸啊等等,可以换上橡皮大小的麦芽糖,因此,走街串巷的换糖的人又被叫作换糖佬。

常在我们这儿换糖的是个瘦老头儿,戴着竹皮已经有些剥落的旧草帽,耷拉着似醒非醒的眼睛,似梦非梦地游走在各个街头巷尾。嘴上总叼着根短笛,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倦怠和滞重;脚下的一双草鞋也极合时宜地应和着,在青石板上打着慢悠悠的拍子。他由夏天微醺的暖风带着,流浪在各个寻常巷陌。

这调子就像山林中的一声长啸,哗啦啦惊醒歇在枝梢上的鸟和正打着盹儿的我们。抱着积攒许久的旧东西,兴冲冲地向外奔去。临出门前又瞅瞅,总觉得不怎么够,便四下张望,寻思着再制造些旧东西出来。

那时,我总暗自窃喜有一个当老师的爷爷。翻箱倒柜,我总能找到爷爷珍藏多年的宝贝,但在我看来约等于破布头棉絮的旧书、旧报纸、旧杂志。硬是塞了满满一怀,直到再也拿不了,才一步三顾恋恋不舍地迈出门去。爷爷每每看到被我“扫荡”过的家,跳着脚痛心疾首的同时倒也不曾说过我,他最疼的孙女干什么都可以被原谅。

出了门,你便瞧,巷口那棵榆钱树下围了一圈小脑袋,黑压压的一小片,手里捧着花花绿绿的或新或旧的东西,等着换糖吃。一群小贪吃鬼中的换糖佬这时反而不急了,像是故意吊胃口似的,慢悠悠地把扁担放下,摘下大大的草帽,一屁股坐上去,优哉游哉地从扁担一头中的小竹箱中拿出把没柄的菜刀,另一只手接过捂得热乎乎的旧物。轻皱着眉头,放在手里掂上几掂,心中估摸大概的分量,脸上皱纹展开几分,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将旧物放进一侧的箩筐中。

麦芽糖又粘又硬,石磨似的。光靠那柄豁了口的菜刀(据说寓意是豁然开朗)是怎么也切不开的,得用他戴着大螺帽的铁柄在刀背上狠狠敲几下,叮叮——当——这时便下来窄窄一条。

“换糖佬佬三铙头。”这话错不了,哪个嘴甜的说上几句好话,央上几声,又是叮叮——当——一声,便又切下薄薄的一片。再央几句“再添些,再添些”,便又是细细的一丝。这时便心满意足地捧着糖走了。因为已经三回了,再添,可就要恼了。

瘦老头的麦芽糖是农闲时节自己家用麦芽做的。乳白色的糖,点点泛着米黄色的光辉。能拉好长的丝,绕在竹筷子头上,缠成个圆滚滚的糖球儿。光是看就够赏心悦目的,还哪里舍得吃呢!有麦芽糖的晚上,连梦都是甜的。糖中带着一点点清香,甜中夹杂几分涩味儿,像秋天的味道。吃完咂摸咂摸嘴,那滋味,叫幸福。

我不爱吃糖,麦芽糖算是个例外。现在看到麦芽糖也总忍不住童年的冲动,常买来尝一尝。买来的糖比瘦老头的不知要精致多少倍。但始终觉得少了些什么,是因为不是用旧东西换的,还是因为少了那没柄的菜刀叮叮当的声音?不得而知。

只能偶尔吃上几口,然后细细回味回味,找找那些年瘦老头的麦芽糖遗留下的一两分残存神韵。这时,闭上眼,耳边似乎又传来熟悉的旋律。

“哆——来——咪,咪——来——哆,哆——来——咪——来——哆。“有破布头旧棉絮换糖吃喽……”

猜你喜欢

布头棉絮旧物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老纺车
太白县文化馆:“非遗过大年”太白县2021年迎新春棉絮画展
围头新娘述心声 旧物展示两岸情
巴啦啦,旧物大变身
布头
消失的棉絮
猫来了
木棉絮儿飞
旧物招领:“废品”蕴藏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