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研究
2016-09-10党志平
摘要:我国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存在着教师的结构失衡、教学观念落后、科研能力低、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薪酬待遇低、教师自主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农村薄弱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转变教育观念,激励专业发展自主意识。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 教师队伍 素质 提升
2015年4月中央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文件中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1]当前我国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落后状况依旧突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因素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关注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探究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途径,对于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选取河南省20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31份,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达到95.83%。调查内容包括各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职后教育、工资待遇、师资队伍结构等。
一、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面临的困境
1.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整体素质偏低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低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薄弱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的比例偏低,农村薄弱学校小学的教师中25岁以下的占15%,45岁以上的占到50%。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薄弱学校没有专任的音乐、美术教师,多数由其他任课教师凭兴趣教授。专业教师的贫乏,使薄弱农村学校的学生错过音、美等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机。再次是学历结构不合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第一学历层次较低,很多教师的大学学历是通过函授、电大和自学考试获得,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大学本专科的教育。调查显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第一学历为中师的占72.31%,大专以上的占15.21%,还有15.48%的是高中及以下学历。
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科研能力较低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转变,部分教师认识到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但仍然有部分教师思想不解放,习惯于运用“注入式、满堂灌和一言堂”等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教学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将学生看成被动接受者等现象。在调研中发现,80%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对新理念、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不屑一顾;14.8%的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学生成绩好就可以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普遍缺乏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缺少观念的改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调查还发现,由于科研环境、科研资料、科研能力的局限,57.7%的教师没有参加过课题研究,46.5%的教师没有发表过文章,70.7%的教师认为学校图书资料无法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这些制约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3.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薪酬待遇低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教师在生活条件、福利待遇、子女就学、教师个人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导致农村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大量流失,使得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雪上加霜。调查发现,很多优秀教师利用各种渠道流向城镇,在提问“如果现在给您一个机会去从事其他行业,您会吗?”时,67.4%回答会;而67.6%的年轻教师会在参加工作1~2年时间内逃离薄弱学校,他们或到城镇更好的学校或转投其他行业。在访谈一位校长时了解到,薄弱学校很想留住优秀教师,更多地引进骨干教师,可受到条件的限制,很难留住优秀人才。当前,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教师的待遇较前些年有很大提高,但和城市同类教师相比较,待遇差距仍然很大。调查发现,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工资有拖欠发放现象发生,教师面临着巨大生存压力,88.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待遇低。
4.教师自主发展动力不足,成长途径单一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多数教师缺乏对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和价值的认识,部分教师丧失了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根据调查,农村薄弱学校47.3%的教师没有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个别教师有自主发展意识但无自主发展行为。特别是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相对较弱,他们认为自己几乎不可能获取高一级职称,因此,他们不愿参加各种教师培训,不主动承担教学项目。由于农村薄弱学校条件较差,即使有的教师意识到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发展途径,常见方法就是参加上级安排的专家讲座或接受继续教育。
二、影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原因分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全面客观地剖析影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原因。
1.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培训机会少,培训质量低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而职后教育特别是职后培训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和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儿童或成年人遇到的第一位教师是位未经过充分培训并且缺乏积极性的教师,那么他们未来进行学习的基础本身就缺少坚固性。”[2]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职后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也很难得到培训机会。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基本功、文化素养长期得不到训练和提高,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很难提高,进而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尽管一些地区或个别学校的教师有机会参加进修培训,但是培训内容大多针对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缺乏对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的关注。所以教育培训针对性弱,实用性不强,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结合不密切。
2.教育财政对农村薄弱学校投入少、分配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投资的总量不断增加,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仍处于投入不足的状态,而且存在经费分配不均衡的现象。首先,从教育体制来看,我国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如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大。有研究表明我国教育投入经费的分配情况是:“小学教育的投入长期保持在32%的水平,中学教育的投入长期保持在27%的水平,两项加起来还不到70%,明显偏低,而高等教育30%的比例明显偏高,教育投资结构严重失衡”[3]。其次,教育财政在城乡教育分配比例上,存在明显不均衡。“从城乡对比来看,近年来全国预算教育经费有60%用于义务教育,其中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只有35%左右。”[4]城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致使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因此,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农村的孩子创造优质的教育环境迫在眉睫。
3.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工资低,聘任制度不公平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及投入的不均衡,使得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同地区优质学校教师相比偏低。公平理论认为,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付出的比率与其他教师不相同,内心会产生不平衡感,进而影响其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工资、补贴,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往往难以及时兑现,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也缺乏切实行动。
在教师聘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聘任制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5]这个制度看似公平,但由于地区间、学校间工资待遇的差别,农村薄弱学校很难招聘到优秀教师。同时,城乡教师编制严重倒挂,也使农村薄弱学校难以吸引优秀教师资源。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是按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10月颁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执行。庞丽娟教授说:“这一编制标准以压缩编制和效率优先、城市优先为导向,存在编制标准整体偏紧、城市偏向和城乡严重倒挂的突出缺陷。”[6]近几年《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实施,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量整体缩减。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整体压缩,致使一些农村薄弱学校引进不来优秀新教师。学校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往往聘用代课教师,而一些代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能力、管理水平达不到合格教师的要求,进而影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4.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匮乏,专业发展空间有限
农村薄弱学校所在地区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经济发展比较慢,所在地区的卫生、医疗设施、工作条件往往比较差。调查发现: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规模比较小、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办公设施缺少现代化设备、食宿条件简陋。
由于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缺乏,这些教师的工作任务往往比较繁重,有些教师一人带好几个班、好几门课,再加上班级管理工作,使得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而且农村薄弱学校在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上,特别重视“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致使教师们不仅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空间非常有限,缺少科研氛围,阻碍专业成长。工作的压力、科研氛围的薄弱、学科带头人的缺失等因素,使得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很少能挤出时间专注自身专业成长,很少有人结合自身教学进行研究和课改实验。
三、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对策
1.改革农村薄弱学校人事管理制度
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教师的数量不足,急需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引进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先,建立适合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根据农村薄弱学校的特点,创新教师配备标准,拓宽农村学校教师补充的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到薄弱学校工作。促进职称评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调整高级职称比例,为教师晋升职称创造条件,让薄弱农村学校教师看到达成目标的希望。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清退不合格教师,用政策和制度优势为农村薄弱学校留住优秀人才,让他们具有扎根农村薄弱学校的愿望。其次,积极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教师优惠政策,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讲学、任教,指导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观摩学习,共同研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成长进步。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时,把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经历作为必备条件之一。
2.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优秀教师
教师培训是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培训的力度,更新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素质。树立以师为本的教师培训理念,教师培训应该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实际需求,激发教师的培训热情,满足教师对高质量培训的期望,调动教师自主参与培训。一是加强校本培训。比如,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培训形式,通过与同事教师群体之间互通互助、交流合作的学习,使教师共同成长,让教师有机会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加深教师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刻认识,促进教师的能力成长。二是立体模式促进校长成长。校长是学校的带头人,是学校工作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对校长进行高端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采用异地集中授课、名校观摩、交流研讨、开展论坛等方式,全方位培养校长。更新校长的理念,拓展校长的见识、视野、阅历,增强校长为教育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点燃他们对教育的激情。三是立足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调查显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最需要培训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知识、教育改革动态。在访谈时有教师表示,若能参加培训,期望可以和一线名师进行交流,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科研经验、教学方法。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关注教师的培训方式和质量,通过培训引起教师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让每一位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3.转变教育观念,激励专业发展自主意识
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的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由于所处环境差、学历低、待遇低,他们的进取意识薄弱、思想观念陈旧,要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就必须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着手。一是成为教育研究者。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往往被排除出研究者的行列,被动的接受专家型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师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得不从教书匠角色中摆脱出来,探索和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寻找和创造新的教育教学策略,锤炼研究能力,实现从普通教师到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儿童教育专家的不断跨越。二是成为学习促进者。教师应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应积极观察,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给学生心理安慰和支持,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转变。三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话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垄断话语权角色,成为学生的对话者,在平等的氛围中体现对话的乐趣、人格的尊严和生活的美好。
4.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
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要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需要增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温家宝在2010年教师节会上就明确指出:“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7]。一是探索吸引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大幅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待遇,并“依据薄弱农村学校的边远艰苦程度实行阶梯式生活补助政策,越是在艰苦地区,生活补贴就越高”。国家应制定倾斜的政策,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发放适当的奖金、补贴住房资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等相关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二是创造留住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机会结构。首先给予薄弱学校教师公平职称评审机会。当前农村薄弱学校高级职称名额少,获得高级职称的年限比城镇教师长,且比城镇教师获取高级职称的难度要大。其次探索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子弟的高考加分机制。可以根据教师的服务年限和工作能力给予适当的加分,激发优秀教师长期在农村工作。三是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构建适合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发展的生存环境与校园文化环境,有效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职业尊严,均衡配置学校的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使优秀的教师引得来、胜任的教师留得住、在岗的教师干得好,使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职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EB/OL].(2015-4-1)http://news.ifeng.com/a/20150401/43464726_0.shtml#
zbs_baidu_bk.(2015-5-10).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刘炳秀.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改革与开放,2008(4).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2001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EB/OL].(1994-1-1).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37.htm.(2015-5-1).
[6] 庞丽娟.代表委员: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能仅靠教育本身[EB/OL].(2009-3-5)http://020.teambuy.com.cn/info/info.php?chno=11&Bigid
=110000&infoID=4325.(2015-4-12).
[7] 总书记总理教师节的问候:深切关怀殷殷嘱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0/c_12528162.htm.2015-4-12).
[作者:党志平(1982-),男,河南周口人,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