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博物馆更“亲民”
2016-09-10王新农
王新农
感受文物所讲述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将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习惯
近期,浙江卫视娱乐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节目制作组将拍摄地点安排到了杭州博物馆,引起了舆论的质疑。诚然,在文物知识的普及过程中,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杭州博物馆也存有利用电视媒体扩大宣传的初衷,但是,利用好媒体只是博物馆扩大影响的众多手段中的一种,做好专题展览、提高讲解水平、完善周边服务、发挥教育功能,都可以吸引观众,让博物馆更亲民,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窗口展示功能,更能体现博物馆存在的价值。
为了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必须收起“严肃的死板面孔”,在陈列设计上多下工夫,着力做好精品陈列。周密考虑,精心准备,设计制作通俗易懂、观众喜欢的陈列展览。国内近些年新建的展览馆已经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了,南京博物院新馆就在馆内负一层专门开辟了一个场地,引进了声、光、电等多种展示手段,打造实景参观场景“民国风情”的长廊,吸引无数观众的眼球;海南省博物館特别设置复原海南土著居民的房屋和生活场景,增强观众代入感和参观的兴奋点。
另一方面,无论多优秀的展览,多年不变,观众终有厌烦的一天。临时展览或专题展览可以充当“调味品”的作用,辅助和补充基本陈列。博物馆可以结合本地区及本馆的具体实际,推出不同的临时展览不断吸引人们前来参观。首都博物馆就经常做特展和专题展览,比如最近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就特别火爆,预约票提前一周就预定完了。
博物馆内必备的服务设施是“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参观者轻松、愉快地享受博物馆的展览。设置物品寄存处,可以让观众一身轻松地去参观展览;多媒体设施可以了解该馆的历史、藏品、展示室分布等在内的一些基本情况;印刷精美、不同语种的宣传册子、地图、语音导览器等方便民众参观。
此外,博物馆所推行的是一种社会教育,这既表现在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力,也表现在博物馆教育活动在方法、手段及对象上的社会性。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应该在博物馆安排举行适宜中小学生参与的科普、公益活动,讲演、知识竞赛等,还可在重要纪念日、假期夏令营时,在博物馆举办相应的活动。现在收藏市场比较发达,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开展专家免费鉴宝的活动,扩大影响。通过这些活动,把民众吸引到博物馆来,这样的结果更是促进了民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和普及。
博物馆是展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重要窗口,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博物馆肩负着传播知识,培养下一代情操的重任。去博物馆,在或古朴厚重,或华美耀眼的藏品前流连,感受文物所讲述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将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