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级班背影下的学料工作坊教研协作模式
2016-09-10屠力
屠力
在小学的学校管理组织架构中,学科教学方面的机构是各科的教研组或称学科组,教育管理方面的机构则有各年级的级组。由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成员组成的微团队被称为学科工作坊。学科工作坊的工作任务既有别于同一学科的其他年级,也有别于同一年级的其他学科,需要其成员发挥一定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另一方面,学科工作坊的工作又是科组工作和级组工作的汇合点,需要其成员有全局观念,协调好本学科教学与年级其他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说,一个年级某学科的教学是否能正常进行,是否能执行教研组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否能配合年级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以圆满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科工作坊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同年级多班背景下的学科工作坊教研协作旨在促进合作组老师们认同共同的理想,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我们将学科工作坊引入教研协作应力求体现:教研是自觉的,可成为教师的一种内需,教师有参与教研的自觉性和内驱力;教研是有效的,具有有效的教研模式和平台,教师在能者的引领下可以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教研是幸福的,教师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中能够化苦为乐,体验到日常教学研究的幸福感,成为一支高质效的教师团队。
一、坊主引领式
每个学科工作坊中都应有一或两名较成熟的教师,他们有不错的理论高度、思考深度,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师中有较高威信。他们高屋建瓴,能从大处着眼,引领教师以多种方式启发组员思考,在探讨、实践中引领老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提高。这样的教研协作模式,我们称之为“坊主引领式”。坊主引领不单能“授人以鱼”,还能“授人以渔”,促使团队成员摒弃成见,勇于接受,潜心学习,也能以个人的人格魅力熏陶组员以诚相待,集思广益。
坊主引领式的教研协作一般贯穿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小循环(3年),主要形式如下。
1. 期初集体备课,确定研究课题
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时,坊主带领工作坊成员对教材的编排体系、单元特色作解读,对教材重点、难点、课堂切入点、练习突破点进行引领,并进行具体分工操作。
如四年级语文工作坊,开学初全体成员在坊主引领下集体阅读整册教材,在了解教材编排意图和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坊主组织成员听取上届任教老师的教学心得,联系自己坊内成员前一年教学过程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对这学期要重点突破的疑难问题进行罗列和梳理,最终确定本学期主要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然后根据研究主题,分析本学期语文教学重点难点,罗列本单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确定单元和各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形成各课教学资源包。教学资源包最主要包括各课教学提纲,设计配套课件、层次性练习和单元测试题等。最后,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从确定的本学期主要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中选择一两个课题进行协作攻关。只有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才能形成稳定、全面和大规模的协作,以利于整合工作坊内全体教师的力量。
2.期中集体磨课,践行课题研究
借助指导工作坊年轻教师准备公开课的磨课过程,坊主带领全体成员全方位地跟踪设计、听课、交流、指导诸环节,针对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交流,面对面地解答成员在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等方面的疑问,从而促进组员共同思考、共同提高。
因为有坊主的全方位把脉,整个研究团队对整册教材、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每次练习的解读、突破都能做到紧扣要领,理解到位,有助于年轻教师或者课堂效率暂且低下的教师迅速提高。
3.期末集体反思,总结课题成果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说明,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师的反思能力。一名教师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够有效优化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效地促进自身的成长。在一学期工作结束的时候,在坊主的带领下,全体工作坊成员静下心来,针对课题有目的地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梳理、反思,这样可以促进大家的反思走向深入,取得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成果。
坊主引领式的教研协作中,全体成员在集体备课、磨课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坊成员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传递接力式
此教研协作模式的操作方式是:工作坊选择一篇课文,集体解读文本,理出这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的策略,第一主备人上第一稿,上完后集体磨课修改,第二主备教师接着上修改过的第二稿……以此类推,每个教师都须上课,在接力上同一课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传递接力式教研协作模式有它的优势:通过同一堂课同一种设计的“同课同构”,给予工作坊每位教师压力和动力,有助于老师对照他人课堂,加强对自己课堂的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效率,磨练自己的教学艺术。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传递接力式的教研协作如同田径赛场上的400米接力,在安排教师上课的顺序时,应该考虑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这样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和收获。如,三年级数学工作坊共有4位教师,一般第一棒安排组内逻辑思维强、教学思路清晰、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的教师;第二棒安排反应较快、善于吸收大家意见、能较好地和学生互动的教师;通常把全组最有思想、课堂教学最有艺术性的教师安排在第三棒;而把本次着重培养的教师放在第四棒,让他学习借鉴前面几位老师。同时也因为这样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所以整个学科工作坊的教师就在这样的传递接力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默默地提升着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纵向提升式
学科工作坊内的纵向提升式教研协作模式重在对年轻教师或迫切想提高自己的教师进行培养。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以一个学期为一个时间单位),锁定一位教师,对其进行深入指导,从而使他找到相对稳定且又比较合适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发展空间。
这种纵向提升式教研协作模式的基础是定位,首先要确定培养对象,其次要确定他目前的教学优势和劣势,再次要确定他可以努力的方向,然后确定以何种方式提升专业素养。
纵向提升式教研模式的操作方式有两种。
1. 同人异构
就是一个人反复上同一篇课文,坊内成员不断听课,不断指导,一起反复深入研究、探讨,从而对某类课文形成较固定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打磨可以促进某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自己的风格。
2. 异课同人
主要针对坊内新进教师或新入职教师,为了尽快使该教师进入工作坊模式,尽快适应新环境,浸润在工作坊中的研究实践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坊内教师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进入他的课堂,反复听他上各种类型的课,针对该成员不同阶段的课堂设计、学生提问等环节进行指导。通过持续一个学期跟踪他的教学,促使其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高。
纵向提升式教研协作模式特别适合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年轻教师容易博采众长,不断修正自己对于课堂的理解,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四、优资共享式
学科工作坊教师因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各自的文化素养不同,他们在教学上也各有绝活。如果把坊内每位教师的优秀资源集中起来,根据教师的教学特长,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工,让有某方面教学优势的老师在同年级的几个平行班上实施特色教学,这对于学生、对于整个学科工作坊的建设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优资共享式教研协作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例如,三年级语文工作坊分析了组内6位教师的教学优势,进行了6种优质资源的共享:一位老师擅长书写指导,每周每班安排一节写字课由他上;一位老师对习作教学情有独钟,单元习作的作前指导课就交给她了;一位老师善于情绪渲染,有感情朗读教学,适用于朗读指导的课文就由她上;另外还有老师主管“抓基础夯实基础”的复习方法,有老师主攻班级读书会,有老师研究某些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点的选择和突破。
学科工作坊的优资共享式教研协作模式实践至今,至少有两个看点:一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每位教师的长处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也能得到充分展现,给年级里每位学生以最优质的教学享受;二是学生有新鲜感,对语文学习始终充满兴趣。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工作坊成员之间彼此欣赏,互相信任,在自己班级学生中间给坊内其他老师树立了极高的威信。另外,有特长的老师越来越有大局观念,都能站在让所有的孩子能更好发展的角度上,愿意付出,愿意辛苦,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学科工作坊教研协作模式的研究是建立在多种形式的课例实践基础之上的,所以从课例的形式上看又可以简单地分为另外3种模式。
精品式教研:集中工作坊全体成员的优势,对某一课的教学进行反复磨炼,观察、分析、探求、提炼这一堂课中需解决课题的内容。
对比式教研:通过课堂教学的对比研究,探寻解决课题的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所开展的对比式教研可以是教学语言、教学风格、教学效率上的对比。
沙龙式教研:这是一种有利于教师主动参与、自由发挥的教研形式,一般以一个课例或一个问题为载体,工作坊全体成员自由发言,展开充分的讨论,畅所欲言,展示才智,相互启迪,引发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学科工作坊,把具有不同角色特点和教学风格的老师集中起来协同工作,将学科工作坊合作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炼为研究主题,依靠团队力量开展真实有效的协作研究活动,彼此支持,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我们相信,团结协作的可能性越大,每个教师潜在的智慧受到激发的可能性就越大,个性发挥的空间也就越大,教师的个性发展、专业成长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提升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巴里斯,爱丽丝.培养反思力:通过学习档案和真实性评估学会反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任敏龙,缪华良.给教研组的工作建议[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 操太圣,卢乃桂.伙伴协作和教师赋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C].∥“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上海:三联书店,2001.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