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当自在
2016-09-10布汝奎
布汝奎
自在,指身心舒畅,心中好不自在,生活无拘束。当一节课上完,师生都很自在,那么这节课一定是成功的。一节课后,如果看到教师微笑着走出,不用问就能知道这节课上得很好。反之,教师愁眉苦脸甚至气冲斗牛,可想而知,这节课一定效果很差。同样看学生的表现也一样,因为“人逢喜事精神爽”。一节自在的课,一定是形式上精彩、内容上丰富、过程上流畅、结果上优异,掌声和喝彩声不断。
自在的课“以人为本”。教师表演、学生观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笔记,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作业的课堂,一定是不自在的,会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自在的课堂,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都是课堂的主人,师生分工协作,教学相长。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讨论、梳理,教师指导、组织、帮助、管理、评价,课堂成为教师引导的地方、学生学习的舞台。自在的课应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教师就像麻,学生就是蓬;应“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教师就像芝兰,学生就是后来被熏香者,麻没有因为蓬而弯曲,芝兰没有因为来者而变味,做的还是它们自己。自在的课,教师不因任务烦恼,不因模式改变,能做最好的自己,上属于自己的课,因此自在,因此上出自在的课。与此同时,自在的课能够润物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获取知识,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深入其中,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有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愿望。这样的课,教师没有负担,学生没有反感,教师上得自在,学生学得自在;教师越上越自在,学生越学越自在,人人都获得了自在,此谓以人为本。
自在的课“有的放矢”。自在不是自由,不是漫无目的。自在的课是有效果、有效率的课。教师言之有物,学生学有所得,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均参与其中,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学习、耕种收获的美好乐园。自在的课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师真诚、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推进分层教学,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学习自觉能动的主人,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勤快的双手亲身体验,用心感悟书中的知识,通过练习尝试自己的收获而再次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巩固成果,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基本能力,提升对知识的认识。自在课堂的起点放在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上,将挫折和失败降到最低,让学生充满信心,实现“积跬步以至千里”;能够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自我实现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肯定点滴进步,帮助克服失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自在的课“出人意料”。自在的课以学生为课程资源,不拘泥于预设,会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创设活泼、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教师发现问题不当即判断,留足时间和机会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和辩论,欲擒故纵,精讲点拨,期待课堂的精彩生成。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采用引人入胜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这样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在探究的精彩瞬间,常常有智慧的火花在不经意间点亮了师生的眸子。教师是一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教“教案”,而是注重课堂生成,要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也不会让师生自在。
自在的课“务实高效”。自在的课是常态的课,是实实在在的务实课。它不刻意追求表面的形式,而是注重课程内容。它不哗众取宠,教师的眼中只有学生。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有何人听课,教师都会把课堂看成是自己和学生的独有空间,看成是思维碰撞和智慧生成的神圣殿堂。课前教师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自在的课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好戏是演员和导演的默契配合和理解掌握。自在的课是学生和老师默契配合、精彩的表演。效果是检验课堂好坏的唯一标准。自在的课要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特色,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外国的先进教学经验,为我所用。自在不是完美,自在的课就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自在的课必然是有缺憾的课,正因为不是十全十美,所以课堂显现着生命的原生态,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细节和教学行为,永无止境地追求教学的更高境界。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