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父亲梅兰芳

2016-09-10河西

检察风云 2016年12期
关键词:梅葆玖风云梅兰芳

河西

4月25日中午,京剧梅派一代宗师梅葆玖先生驾鹤西去,享年82岁。梅先生生前,我曾经专访过他,和先生畅谈他的父亲梅兰芳和他的从艺历程,想起来,仿佛就在眼前。

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的梅宅,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他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经同台演出,也是梅派领军人物深得其父在艺术上的教诲和指导。2015年1月18日,获第15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大奖”。

回忆起父亲,回忆起那些过往的岁月,他的声调始终很平静,好像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昨天……

蓄须明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检察风云》:您父亲在上海排了很多抗日爱国的戏,比如《抗金兵》、《生死恨》等等,这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上演的?他到香港后演了以梁红玉为主角的新编京剧,当时是怎么样的情况?

梅葆玖:那是1933、1934年的时候排的。《抗金兵》、《生死恨》都是在上海首演,等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这些戏就不演了,我父亲只好蓄须明志。到香港后演了以梁红玉为主角的新编京剧,这是新排的戏,文武都有。在我父亲的团里有很多老先生,都是文人,我父亲主持,一同来写剧本,选了两个题目,一个是《抗金兵》、一个是《生死恨》。这两个戏后来就留下来了,可以说是我父亲在抗日前夕的两大作品,一直延续到今天都有人在演,已经成为梅派的经典剧目。

《检察风云》:蓄须明志的故事广为人知,蓄须明志后日军是否还常来骚扰、威胁?1941年香港沦陷,但是您父亲没有马上回内地,是因为什么呢?

梅葆玖:1938年我们到了香港,后来是1942年又回到上海,我父亲不再公开演戏,在家画画、写字。日本当时提出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想请我父亲去电台里讲话,我父亲就说我不能讲,都给一口回绝了。

香港沦陷后,我父亲还脱不开身,离不了香港。我两个哥哥先回了重庆、贵阳,我和我姐姐葆玥那时还小呢,1942年就随我父亲回上海了,到抗战胜利为止我们一直住在上海。

梅兰芳最后的日子

《检察风云》:1949年,您陪同父亲一起到北平去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梅葆玖:那是全国第一次开这样的代表大会。那也是我第一次到北京,可以去看看北京城墙、北海、长城等北京风光,在上海是看不到的,这座古都对我特别有吸引力。北京的老剧场、北京的老艺术家、父辈的老师们我都见到了,从1949年到北京,一直到我父亲去世,我是又学习又实践,这十几年时间对我的发展最有帮助。我父亲去日本访问,到朝鲜慰问,我们也都跟着他一起去,这可以说是我艺术成长的黄金时期,最受益的时间。我一直守着父亲,我父亲演出的时候,我天天看,我演出的时候,我父亲就帮我指出我的问题,使我能得到提高。我觉得熏陶非常重要。

《检察风云》:新中国成立后,您父亲担任了很多社会工作,比如中国京剧院院长和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这些社会工作会不会占用他比较多的时间?

梅葆玖:这肯定会忙一点,学习、开会都比较多,虽然有些事情我们也能办,但很多问题还得他本人来过问,确实是累了一点。他后来患心脏病去世,当时没有现在的医疗条件,还没有心脏搭桥、血管支架的技术,所以后来1961年还是没有挺过去。

《检察风云》:以前有这方面的症状吗?发病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梅葆玖:别人知道他的心脏血管比较细,心室扩大,通过透视能看出来,医生叫他不要太累,但是当时对心脏病的认知还没有现在这么深。他老是说胃疼,其实胃疼是心脏病的反射,我父亲以为是胃疼,吃点药压一压就没事了,结果病情被延误。我父亲的病情严重了才知道是心脏病,送医院时,心脏血管已经堵塞了好几根,已经是晚期,1961年8月8日凌晨突然又发病,没有抢救过来。

当时他也没有做什么,就是清洗一下,大夫不让他下地,他不听,还是下地,结果一上床就发了病。送去医院后,人工呼吸等抢救工作都做了,没有用。我妹妹先到医院,医生对她说,因为我父亲这病已经有一定的时间,而且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所以没有抢救过来。之前他虽然也知道自己血管细,但是没什么症状,一切如常,加上他工作繁忙,所以也没重视,如果平时就感到这不舒服那不舒服,可能就会加以关注。这东西一发病是最可怕不过的了。

梅派艺术的继承

《检察风云》:我知道您父亲对于他的学生是很关心也很爱护的。李世芳去世后,您父亲非常伤心,上演《金山寺》时还伤心流泪。

梅葆玖:他很难过,因为他女学生里最喜欢言慧珠,男学生里最喜欢李世芳,他人很聪明。李世芳坐飞机失事后,他非常难过,还给他演了一出戏,给他家里募捐。我父亲培养一个得意门生不容易,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给李世芳家募捐的戏我们都参加了,唱了三天,唱戏挣的钱都给了他家属,料理后事。

《检察风云》:您10岁开始学艺,3年后就开始登台演出,学得特别快?当时您父亲对您的演出持肯定的态度吗?

梅葆玖:我反应比较快,人还算比较聪明。小孩也不知道在台上害怕,只是觉得好玩,也没有任何压力。我一方面还在学校念书,有寒假暑假,在学校和同学们一块演出,算是实习。

《检察风云》:可是我知道您是汽车、音响以及和电有关的机器的发烧友,和周海婴有同样的兴趣,一个京剧演员怎么会有这样的爱好的呢?

梅葆玖:这是我个人的喜好。我家里原本就有很多唱片,我父亲出国回来也带回来许多唱片,男高音、女高音、古典音乐唱片都有,我就在家里听。我父亲还介绍给我这是谁唱的。我们家有这条件,逐渐逐渐我就开始喜欢这些东西了。上海这样的都市,电影、音响、照相,方方面面条件都具备。我父亲也喜欢照相。我们家也有车,虽然不让我开,但是车怎么开我约摸也清楚,一来二去跟司机也都学会了。他们怕我闯祸,不让我开。后来父母去世以后,没人管,我说我考一个本子吧,80年代考了一个大卡车的本子,我一个朋友是教练,我跟他说我要考一大卡车的,这个考出来,其他什么车都可以开了。现在我还自己开车,有公务的时候当然还是团里来接我。休闲的时候我还是自己开车。现在规定驾龄不超过75岁都可以开,我现在74岁,耳朵、灵敏度各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这也是一种锻炼,我开车慢,也不跟人抢,所以从来没有闯过祸。

《检察风云》:您父亲9个孩子的后代中,除了梅玮,其他人有从事京剧艺术的吗?

梅葆玖:梅玮是北大毕业的,后来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现在已经到梅兰芳纪念馆工作。他是从梅兰芳艺术理论这方面来学习、研究的,但自己也能唱旦角,也有嗓子,只是不是以此为专业。光有理论没有实践也不行,这孩子挺好。

我姐姐葆玥的孩子唱的是老生,从日本回来后现在在中央电视台负责戏曲栏目。这也很好,他本身是学戏的,他来做戏曲频道的导播是最合适不过了。

《检察风云》:现在戏曲不景气,您觉得如何继承文化遗产,并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京剧呢?

梅葆玖: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我们一家的问题,是全国的问题,应该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这个角度来看它。现在小学生也要学点京剧,大学里(比如清华、北大)也有京剧课,我前段时间去台湾,看到台湾大学里也在教京剧课,中文系里也都有研究中国戏曲的教授和学生。要培养演员,也得培养有文化底蕴的演员,这样演出来的人物才能真实。不知道历史,不知道文化层面,也不知道京剧、昆曲是怎么形成的,光模仿外在那只能是一个外壳。

《检察风云》:现在教育部规定中小学要学京剧,您觉得这是否必要?

梅葆玖:我觉得这很好。他们如果只知道四大天王,对传统文化毫无概念的话那就麻烦了,以后中华文化就要丧失一切了。他们应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知道京剧什么样式,怎么唱,这不是专业式的培训,只是要他们知道京剧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音乐课里有一点京剧,我觉得是很必要的。我是主张教育部多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因为每一个戏都有中国历史的背景,每一种唱腔都是中国文化底蕴的表现。对于教育部这样的规定,我们的专业演员也很积极,都到基层去辅导音乐教师。

《检察风云》:您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价值几十个亿的收藏和家产是否全部都捐赠了?

梅葆玖:主要文物都在梅兰芳纪念馆,也就是我们原来住的四合院,现在准备扩建。这些东西在你手里慢慢都会散失了,我觉得交给国家永远保存才是上上之策。现在梅兰芳纪念馆由文化部管,文物在国家手中展览,这我就放心了。

《检察风云》:现在您觉得培养和继承梅兰芳京剧艺术比较迫切的工作需要做什么?

梅葆玖:我觉得现在比较重要的还是要培养高精尖的演员。京剧艺术主要还是看你的表演听你的唱,就像我们听西方歌曲《茶花女》一样,这些经典作品不可能说再改了,主要还是看什么人去唱,什么人去演,观众来看主要是看角,没有角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就要培养高精尖的名角。他一上台,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来买票,媒体、宣传很重要,但是如果他本身不行,那么再做宣传也没用,要看你的含金量。

(谢绝转载,违者侵权)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梅葆玖风云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风云三号E星初样星
窃听风云(九)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象甲风云
京剧大师梅葆玖逝世
京剧大师梅葆玖病逝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象甲风云
名旦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