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汝有“黄埔老人”一言难尽今世缘

2016-09-10余玮

中华儿女 2016年16期
关键词:黄埔军校四平

余玮

“我们黄埔同学及其亲友遍布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我等同学如能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祖国统一,将是我们的最大幸事”

在泰山脚下,泰安城南一隅的宁结庄南花坛,一所简易的平房小院中,住着年近九旬的老人傅汝有和他的老伴。在这逼仄拥挤却处处泛着书香墨气的房间里,傅汝有低调又执着地描摹着自己的晚年画卷。

人的一生际遇就是由各种缘份交织而成,上了年纪的傅汝有,自然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走近傅汝有,就如捧起一本内容丰富、情节跌宕的故事书,静心阅读,感悟他一言难以道尽的今世缘……

乱世中缔结“父子”缘分

1928年农历2月19日,傅汝有出生在山东省沂水县东山村一个子女众多、穷困潦倒的家庭。1932年春,父亲傅德三毅然决定放手一搏,携妻带小闯关东来到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郭家店虽然只是一个集镇,但正巧在沈阳至长春的铁路线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悲壮的“闯关东”改写了傅家的家族历史,而结识林耀山,则成为了傅汝有一世缘份的起点。

1943年,15岁的傅汝有经过面试进入了郭家店邮政局,成为“满洲国”的邮务员。

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在梨树县城建立了民主政权。1945年初,傅汝有由邮务员提升为办事员,工作内容是在邮局轮班售邮票以及经办汇兑业务。傅汝有羡慕天天背着枪、没有人敢欺负的警察,于是他托住在对门的同学兼朋友林生帮忙——林生的父亲林吉顺是梨树县公安局郭家店第二分局的局长。就这样,傅汝有当上了林吉顺的警卫员。

当时,国民党也派接收官员进入东北。国民政府任命林耀山为梨树县县长,设县府于铁路线上靠近四平的郭家店。原梨树县郭家店第二公安分局改为郭家店警察局,为国民党政权服务。郭家店警察局局长林吉顺为了讨好林耀山,把自己的警卫员傅汝有送给林县长当随从副官。

林耀山,1895年生于辽北省梨树县(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1918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数学物理部。林耀山历任辽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兼任省立师范专修科学校校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长……1931年4月,当选为辽宁省教育会长兼文庙奉祀官。抗战结束后,正在西安办“仁山中学”的林耀山接到国民政府的通知去重庆集合,参加国民政府安排的接收东北的任务。

傅汝有和林耀山相识于1946年1月。初到东北的林耀山工作繁忙,有了傅汝有精心周到的服侍,他才能心无旁骛地处理公务。因此,林耀山便把傅汝有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地疼爱。傅汝有回忆说,当时林耀山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亲切地招呼他一声,“儿子,我回来了!”

这段借调时间并不长。1946年3月16日,林耀山接到省政府电话,要他率本县警察速去保卫四平。林耀山率队去四平时,没把傅汝有带去四平,而是让他重新回郭家店警察局。四平被民主联军占领后,林耀山逃到了沈阳。随即,郭家店也被八路军控制,郭家店警察局局长林吉顺被公开审判,执行枪决。傅汝有非常幸运,他由国民党旗下的警察局长的勤务兵,变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区政府的后勤主任。

当年5月中旬,国民党军携大批美式装备再次夺取了四平,重组辽北省政府,听说林耀山在四平做官,他就告别家人,徒步去四平投奔林耀山。

1946年5月19日,林耀山从沈阳来到四平,改任辽北省府参事,兼代理教育厅长并省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傅汝有找到林耀山后,林让他继续做自己的随身副官,穿上少尉军官的制式军装。在跟随林耀山的这段时间里,傅汝有认识了不少国民党的高官要员,如71军军长陈明仁、辽北省府主席刘翰东、辽北省军统督导室主任兼沈阳站站长诸大光少将等。

在四平跟随林耀山的这段时间,是傅汝有最为春风得意的一个时期。1947年,他由少尉升为中尉。1947年冬,蒋介石迫于爱国民主党派反独裁反内战的压力,准备在南京召开“国大”会议。林耀山以其广泛的社会势力,当选为辽北省梨树县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1948年3月13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收复四平。当时的傅汝有是国民党省府参议长的随从副官、上尉军官,站在战败者的立场,并不为四平回到人民的手中而欣喜。他带着妻子孩子化装成老百姓回到郭家店。在家里过了一段平静的家庭生活后,傅汝有选择继续去沈阳找林耀山。5月1日,“国大”会议闭幕。林耀山回沈阳时,刚到沈阳不久的傅汝山去机场迎接他。东北行辕举行宴会为林耀山等国大代表接风洗尘,傅汝有作为林耀山的副官也参加了宴会。此后,傅汝有进入沈阳“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军官训练班”学习。

1947年10月31日,傅汝有和“第三军官训练班”其他学员们向人民解放军投诚的那一天,林耀山正在沈阳各个机场寻找飞机撤离。当年12月7日,林耀山乘船到达台湾,此后再未回到大陆。1954年3月,林耀山在台湾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被选为会议主席团主席,直到1990年才从“国大主席”职位上离任。后被聘为台湾“国家统一建设促进会委员”,1993年被聘为台国民党中央党务顾问。

1990春,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当时在山东省肥城矿务局下属吹塑玩具厂从事玩具造型設计开发工作的傅汝有去北京出差,巧遇相识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陈鹏诚先生。两人交谈中,傅汝有得知陈先生的弟弟在美国洛杉矶,并且认识林耀山的次子林英琪。于是,傅汝有写了一封试探性质的信,托友人寄到美国。

数月后,傅汝有收到林耀山经美国转来的亲笔信。信中开头一句便写着,“汝有啊汝有,我到现在才知道你还活在人间……”这一句,便道出两人深厚的感情及几十年不通音讯、不知生死的痛心。1991年,林耀山从台北来信让傅汝有去台湾见面。但是,因为他们之间“义父、义子”的关系得不到法律上的承认,不能取得去台湾“探亲”的资格。为此,林耀山从台湾寄来了办理傅汝有为其“养子”的各种必须资料。当年秋,傅汝有首次赴台探望离别43年的养父林耀山。

当飞机在台北桃园国际机场降落,傅汝有走下飞机时,时年97岁的林耀山已经亲自在机场等候他多时。父子相见,恍如隔世。两人涕泪交横,重重地拥抱在一起。

这次傅汝有来台,林耀山向他提出一个想法:希望傅汝有夫妇移居台湾。当时,林耀山的几个亲生儿女都移居到了美国,近百岁高龄的他,身边没有一个可靠的人来照顾。傅汝有虽然只是养子,却情同亲生。这件事情,林耀山的儿女也表示支持。面对老人的请求,傅汝有不忍心拒绝,可是他又考虑到自己的根毕竟在大陆。最终,他还是婉拒了养父。

1994年冬,傅汝有和爱人于桂云一起赴台庆祝养父百岁寿辰,并在台举办个人小型画展。那次赴台,正赶上春节。也许是人年纪大了更易受节日气氛的影响,那些天林耀山和养子傅汝有几乎形影不离,天天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期间,林耀山还写了两幅字送给养子傅汝有,一幅是一个大“寿”字,右上方的题头是“汝有吾儿来台留念”,落款题“百岁老人林耀山”。另一幅是“三绝书画照,一子归去来”,题头和落款与“寿”字幅相同。当傅汝有夫妇结束行程回大陆时,依依不舍的林耀山亲自到桃园国际机场为他们送行。

1998年2月,傅汝有夫妇再次赴台探亲,并且携带了精心挑选的一箱画作,准备在台北再次举办正式的画展,以一个大陆画家的身份,与台湾的艺术同行交流切磋。

这一年,林耀山已经虚岁104岁了。不幸的是,一次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傅汝有和林耀山都感冒了。傅汝有过几天就恢复健康,可是林耀山由感冒引起肺气肿,住进了医院。然而,林耀山毕竟是百岁老人,身体机能退化,一个多月后,终于驾鹤西去。

与养父的这段父子缘,又无意间开启了傅汝有与台湾的意外缘份。由于林耀山非同一般的身份地位,傅汝有几度来台探望养父,在台湾各界颇有影响。就在林耀山的丧仪结束之后,傅汝有在台北举办了他的正式画展,台湾众多媒体正面报道了此次活动,纷纷盛赞傅汝有“为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当年10月17日,泰安市举办了傅汝有赴台画展汇报座谈会。傅汝有介绍了画展的大体情况,并播放了在台画展的录像。《泰安日报》以《两岸结友谊,笔墨传深情——记画家傅汝有赴台画展受好评》为题作了报道。

赶上黄埔军校迁台前“末班车”

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所倚仗的主要军力。日后,黄埔军校成为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国共两党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由于所处时代战乱频仍,时局动荡,黄埔军校办学地点屡有变动并几经改制,且每期学习时间长短不一,分校众多,因此黄埔军校毕业生论“期”不论“届”。黄埔军校迁台前,傅汝有搭上黄埔军校在大陆办学的“末班车”,成为黄埔军校第二十三期的学员。这种珍贵的缘份于他既是幸运,也是不幸。由于他的这段历史,1959年1月6日四平市人民法院对傅汝有的刑事判决书上,就有其“参加沈阳蒋匪军官学校学习5个月”的记录。

当时,尽管整个东北的局势已经很危险了,但黄埔军校招生考试还是经过了严格的考试和体检。1948年5月,傅汝有接到了军校的入学通知,准备进入军校学习。入校先集训再进行复试分科,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运输)、通讯(其中又分有线、无线、器材三个专业)共六科。傅汝有就读的这一批共约2000人,全是步兵科,按计划是当年底毕业。

在这期学员中,傅汝有是入校学员军衔最高的一个,以“上尉”身份入校。傅汝有被编入步兵科三大队十中队,但他一直住在校本部,不在基层和普通学员一样学习生活,成为一名较为特殊的学生。他的特殊,不是因为有上尉军衔,而是因为他会照相和画画。虽然是学员的身份,傅汝有却像教职员一样忙于整个学校的宣传事务。在学生列队出操、训练等活动时,傅汝有常常是手里端着一架照相机,到处观察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将军校里学生们的学习、训练及生活情景拍摄下来,用于宣传或作为存档资料。

既然是军官学校,野外拉练是经常的。傅汝有记得最深的一次,半夜里突然紧急集合出操,跑到城外的东陵上,然后让每人扛着一根木头回到学校,很多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军校里的伙食很不错。傅汝有记得“大大的白面馒头,一人一个,菜也是每人一大碗”。“吃饭时都非常快,虽然吃饭时间没有限制,但人人都像抢命似的”。

傅汝有还记得有一次,学员们正在打靶时,东北行辕主任兼“剿总”司令卫立煌前来看望学员,并对学员讲了话。尽管卫立煌将蒋介石的最终败局看得很清楚。可是,他还是慷慨激昂地要求这些“党国的栋梁”们“苦练杀敌本领报效党国”云云。

傅汝有除了照相、办黑板报等工作以外,还充分发挥他的艺术特长,利用业余时间为同学们设计了毕业纪念章。纪念章是用纯银制做的,徽章为椭圆形,周围为光芒锯齿23个,代表着黄埔军校第二十三期;图案中间是一把军刀和一支步枪交叉着,意味着军校的性质;下半部分是三道波纹线,三道线代表着沈阳“第三军官训练班”。图案设计好后,傅汝有去城里买来银元交给制章厂,再熔化成银水倒进模具里。两千个纪念章都做好了,就等毕业时发给学员们。

还没等他们毕业,局势飞速发展。1948年9月12日,遼沈战役打响。不久,东北和华北的国民党军陆上联系全部被切断,锦州、锦西、山海关被孤立、包围。之后,东北野战军经过6天激烈战斗,全歼锦州守敌7个师10万人,东北国民党军的陆上道路被截断,成为了瓮中之鳖。10月16日,防守长春的国民党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19日,新7军军长李鸿率部投降。21日,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在中央银行大楼持白旗投降。

一时之间,沈阳震惊,那些达官贵人纷纷抢着坐飞机离开东北。10月12日,时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命令“第三军官训练班”停课撤入沈阳城内,维护治安和担任东塔机场的警戒。在这种混乱时期,傅汝有和他的黄埔同学们仓促结束学业,被拉到前线战场。他辛苦制作的纪念章并没有发到各位同学手里。

傅汝有和同学们在10月27日被拉到沈阳市东郊的清河防线,与53军207师的防线紧挨着。他们在清河防线待命了三四天。此时,困守沈阳的国民党军队覆灭命运已成定局,有觉悟的国民党将领认识到:唯一的出路就是认清形势进行起义或是放下武器投诚。10月31日,接53军军长周福成命令,训练班代主任姜明文率“第三军官训练班”全体人员撤回到沈阳市里中街上,集体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他设计的邮电徽章上了邮电报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波涛此起彼伏,有时是峰头浪尖,有时却又被卷入水底。傅汝有的人生几经沉浮,无一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1948年底,傅汝有和其他的黄埔军校同学集体向解放军投诚后,接受解放军的整编,编为“解放团”。1948年底,在“解放团”学习约一个月后,傅汝有凭着良好的绘画基础,又有“解放团”的推荐信,只进行了一些比较简单的考试和面试,就幸运地进入刚成立不久的辽北学院美术系学习。对于傅汝有来说,这段宝贵的学习时间实在太短促,只有半年时间。可是,也正是得益于这段正规的美术专业学习和训练,尤其是名师的教诲指导,奠定了傅汝有此后丹青生涯的基础,为他插上了一对翅膀,使他可以自由地飞翔在艺术的天空。

1949年5月,辽北学院号召学生提前毕业,参加东北各项事业的建设。傅汝有被分配到长春邮电管理局(后改名吉林省邮电管理局)总工会任文教干事,二级科员。1952年,邮电部向全国邮电职工征集“邮电徽章”。傅汝有积极应征,他设计了一个作品——将“邮”字分为左右相联的两部分,左半边独立可视作“电”字,而且左半边的左上角、右半边的右上角各向外锐化出两角。他的设计作品投稿后被入选,与邮电部另一位应征者设计的作品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作品——主体为一个正五角星,正中是傅汝有设计的那个“邮”字“邮”字,“邮”字左右两半向外锐化出的两角,形成正五角星中间的两个角。这个设计作品成型后,邮电报发表了图片,傅汝有和那位同行也因此受到邮电部全国通报表彰。

由于傅汝有的历史经历,他不可避免地在历次运动中被波及,还失去了公职身份。正是因为心中有对绘画艺术的挚爱,他一次次地从人生的低谷站了起来。

2002年10月,傅汝有赴濟南参加了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并被评为“先进个人”。次年10月,他又去北京参加了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同年,他被选为山东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并兼任泰安市联络组组长。2008年8月18日上午,在济南珍珠泉宾馆“人大”礼堂举行的山东省参事、文史馆员聘任仪式上,傅汝有被聘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员。这份殊荣于曾经身为黄埔学员的他而言,实在是意义重大。

傅汝有加入黄埔同学会和民革后,更是激发出了极大的工作干劲和生活激情。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之后,傅汝有接受了媒体记者采访,谈起新出炉的《反分裂国家法》,他说,“这是和平的守护神”。“我们黄埔同学及其亲友遍布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我等同学如能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祖国统一,将是我们的最大幸事。”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黄埔军校四平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棋乐——声东击西
黄埔军校一期师生中的浙江籍中共党员
口译“黄埔军校”盛产德国高翻
冬闲
论鲍罗廷对黄埔军校所作的贡献
刘英杰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终于能管你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