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效职”“临事”看担当

2016-09-10王跃春

中华儿女 2016年16期
关键词:孔融晋文公变法

王跃春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大败匈奴、屡立奇功的霍去病,在汉武帝为其营造宅第作为嘉奖时,以这八个字做答,可谓声震祁连,一展骁勇武将之担当。

古往今来,勇于担当者代不乏人。

当大清王朝穷途末路之刻,中国向何处去?众多仁人志士忧心忡忡,变法图存几成共识。一群有识之士以一腔热血试图唤醒当局和民众。读一读康有为在保国会成立时的呐喊,便可感受变法者的家国情怀:“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正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任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大难临头,毫无惧色,明明可以躲过杀身之祸,但他却用生命向顽固势力作最后的抗争。他对友人说:“多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愿以颈血刷污政”的英勇和“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康有为语)的担当壮举激励万众,光照华夏。他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为“担当”这两个字加注了无限的崇高和悲壮。

国难当头,舍命为民族担当者当然令人景仰。为了道义,敢于冒死者也气贯山河。东汉时期“江夏八俊”之一的张俭,因“党锢之祸”被通缉而逃到鲁国。他本想避祸于同僚好友孔褒家,但至孔家时孔褒不在,年仅十五岁的孔融大胆予以容留。几天后张得以脱身逃走。但事情还是败露了,孔褒孔融都被抓入监。年少的孔融挺身抢白:是我作主容留张俭的,官府应该办我的罪。孔褒急忙解释说:张俭是来找我的,和舍弟并无关系,应该办我的罪。官府不知所措,只好探询兄弟二人的母亲。孔母坦然说道:我是他俩的家长,我来担责,请治我的罪。一家老少争相请死、以命担当的德行传为千古佳话。

因公事过错而自请以死担责的有一个叫李离的人。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因错误地听取了下属的报告而使人获死罪,得知真相的他当即将自己关押起来,并自定偿命。晋文公劝他,官有贵贱,处罚也有轻重。下级的过错,你不必担责。李离表示,我是长官,未曾把位子让与过下属,又拿着长官的高俸禄。因为我最终判人死罪,不应把过失之罪转嫁给下级官吏。他不接受晋文公的劝慰而坚持自定死罪,最终伏剑而亡。2600多年过去了,“李离伏剑”为公职人员树起了不诿过、敢担当的一座丰碑。

唐穆宗时做过宰相的诗人元稹有过如此自律之语: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

然而现实生活中,逃避责任,畏惧担当,推诿缩头似乎成了一些国人的通病。周作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当灾难来临时,只有跪下来驯服的,没有站起来抗争的;当一个灾难过去后,只有站起来控诉的,没有跪下来忏悔的。这大概是我们民族的一個特点吧。”

你我身边,“好茶好酒多兄弟,逢难何曾见一人”的事情恐怕都有遭遇。

为官避事平生辱。2015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为官者权力、资源在握,担当是天职,懒政推诿不作为本应入老鼠过街之列!

担当,为人之责任,处事之德行,人生之操守,事业之仰赖。有此,则是个人之幸,家庭之幸,团队之幸,国家之幸。

易卜生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猜你喜欢

孔融晋文公变法
徙木立信
“足下”的由来
孔融的反驳
徙木立信
不懂就百度
王安石变法之历史探源
“足下”一词的由来
孔融让梨以后
孔融让梨
秦国“政府智囊”如何谋划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