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的探索及思考

2016-09-10杨绍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高中

杨绍鹏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高中;校本实践

我校是地处西南地区贫困县县城的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给2014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开设了心理课,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中。一年来,作为一名心理教师,笔者在指导中遭遇无理论支撑、无标准、无体系和学生无基础等尴尬,由此引发个人关于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中理论基础、各个学段指导原则、内容、方法以及体系建立的思考。

一、本校2014级新生生涯规划教育情况及剖析

根据国家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学校于2014年第一学期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课程实施安排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

(一)开设情况

1. 准备阶段

(1)政策准备及对国内生涯教育开展情况的了解

为了能顺利实施作为新生事物的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政策的准备。一是学习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二是学习了浙江省和河南省关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也通过电话及其他社交平台了解其他高中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情况,遗憾的是可以借鉴的很少。

(2)教材准备阶段

首先是寻找已有教材。通过网络书店搜索,发现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材很多,但针对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教材很少,找到的有吴志兰编著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涯规划》、林甲针与人合著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团体辅导》、赵世俊与人合编的《中学生生涯规划》高中版、朱凌云编著的《生涯规划(高中)》。

其次是校本教材设计。本校选择了朱凌云编著的《生涯规划(高中)》作为蓝本,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确定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目标为培养理想信念,认识自我,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探索自我管理、个人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手段、途径与方法。课程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理想教育与生涯规划,自我认识及倾向测试(职业岗位特点了解),生涯规划书及高中学业规划。

再次,根据教材大纲编写教材内容。共设计9个课时。第一课为“梦想”;第二课为“梦想、理想与目标”;第三课为“梦想照进现实——生涯规划的意义及方法”,每节课后均安排体验活动,书写自己的爱好、梦想和理想,并说明原因或者动机;第四课为认识自我;第五课为职业倾向测试及解读,课后体验活动为到各个单位了解不同岗位的特点;第六课为编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方法(两个课时),课后作业为编写自己的生涯规划书;第七课,高中学业规划方法(两个课时),课后作业为确立目标大学及编写学业规划。初稿形成后,召集优秀班主任、学科教师代表及其他相关人员对教材进行集体评议,并形成最终生涯规划教育用试行教材。

2.实施阶段

(1)活动开展形式

活动实施者为学校两名心理教师,活动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活动时间为每两周一节课,活动方式以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体验与游戏、观看影像资料和课后自主作业等方式开展。

(2)活动评价形式

一是通过活动后教师反思对实施情况评价;二是通过问卷方式了解学生认可度及掌握情况;三是邀请其他教师参与活动,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四是以学生最终形成的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书质量作为评价依据。

(二)活动情况剖析

1.准备情况剖析

一是理论准备不充分。主要包括生涯规划依据什么理论进行,在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指导什么、如何开展和教育目标是什么,无明确的经过实践检验且可行的标准。二是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太少。通过网络、电话和其他媒体了解的生涯规划教育经验教训很少,周围可供学习交流的几乎没有。三是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方式和内容确定过程中,专家参与几乎为零,试行教学大纲和教材质量不高。四是活动组织者(教师)缺乏生涯规划教育系统知识,活动质量难以保证。

2.实施阶段情况剖析

第一,活动组织者(教师)对生涯教育活动重难点、节奏和目标把握效果不好,导致活动过程很热闹,但预设的效果未完成。

第二,学生接受难度大,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不够、学生参与中结合自身情况的体验很少等。首先,绝大部分学生对梦想、理想、人生目标与职业理想的区别和关系难以厘清,导致对生涯规划认识不够;其次,有近一半的学生在人生目标或职业理想确定中,出现温和抗拒与随意编造的情况,学生们描述的理由主要有“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做什么”“想做的事情太多,情感上难以割舍”“我现在只想考个好大学,不想过早就确定目标,一步一步地来”“计划没有变化快,对未来规划根本没意义”。

第三,教育效果差。2015年9月,对100名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效果进行追踪,主要考察规划书存留情况、计划实施情况和自我评价等几个方面。通过抽查,发现几个指标情况均不良好,说明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正向影响较小,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关于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及建议

(一)关于生涯规划教育必要性的思考

高中学生毕业专业选择盲目和大学生普遍有调整专业意向等现象,说明学生在自我发展和职业理想方面,缺乏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思考与判断。部分大学生不热爱自己选择的专业,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和自己的专业相去甚远,是对国家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甚至影响社会发展和国民幸福度。

表象之后,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由多彩梦想带来的对未来的期盼,没有理想对成长历程的支撑,更没有基于自我认识基础上的职业理想与规划。目前,针对生涯规划,虽然学校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和各个学科教育中有所渗透,但作为人的终身发展重要的方面,其受重视程度、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都不容乐观。

因此,加强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指导刻不容缓,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辉事业。

(二)关于课程名称的思考与建议

美国从1909年出版的《职业选择》(弗兰克·帕森)中出现“职业规划”到“职业生涯规划”再到“生涯发展辅导”,经历了近100年时间。我国从大学生职业选择辅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再到现在提出在高中教育阶段加强学生发展指导,经历了近20年时间。结合当下教育实际,根据发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笔者建议我国学校教育中生涯规划指导可统一用“生涯发展指导”这个概念,对不同学段学生实施主旨不同的发展指导,比如,大学阶段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中阶段则适合进行生涯发展指导。理由如下:一是发展指导范围更宽,教育手段、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更灵活,不局限于职业规划,但可包含职业规划。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三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当前“发展教育或指导”现状出发,在高中阶段进行理想、心理和学业等方面的发展指导,比直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合适。

(三)政策分析及建议

1.政策分析

目前,国家以及最高主管部门——教育部对学生发展指导或者生涯规划教育都作了要求;从网络搜索到的各省情况看,河南和浙江两省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纲要与意见已经见诸网络,走在了前面;输入“学生发展指导”和“生涯规划”,搜索四川省教育厅官网和上海教育网站,查到有关于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无高中及以下学段方面内容;输入“生涯规划”搜索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查到2010年文件中对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提出了要求;地级市及县区情况未了解。从上述情况看,对于高中及以下学生发展指导或生涯规划教育,国家已经提出要求,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不足的是,大部分地区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更缺乏具体的指导意见。

2.政策建议

第一,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加大高中及以下学段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政策建设,特别是教育部应该有关于学生发展指导的总体要求及指导意见。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基二司函[2015]6号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已经明确指出“颁布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指导学校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课程选择等方面的指导。”

第二,各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与本地区情况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及实施计划,而且地方政策必须就教师配置和培训、适用教材及实施方式等给出要求和标准,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3.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1)课程目标

《河南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认识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积极的生涯信念,形成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和主动发展的观念;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不断挖掘自我潜能,促进自我的完善与发展;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和环境中的有效资源,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调整,提高生涯管理与决策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河南省的经验,将生涯课程目标确立为:认识人与社会发展的有关规律,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不断挖掘自我潜能,促进自我的完善与发展。积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变化与发展,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生涯发展规划意识,培养理想信念,逐步明确人生目标,提高自我管理、自我规划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2)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可设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认识人的个体发展规律,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梦想、理想与生涯规划和个人发展的关系;第二部分,认识自我身体、心理、性格、家庭、成长环境和经历,发现自我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自我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不断完善;第三部分,通过不同形式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了解社会现状,从实践层面探究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力;第四部分,进一步认识理想和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并掌握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结合自身特点探究人生目标或职业理想,制定自我发展规划或生涯规划。

(3)课程设置

学科设置:鉴于目前高中课程门类众多,又无生涯规划或发展指导专业毕业的教师,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教育方式、内容又多与心理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可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不必再单列。

课程课时设置:共计为80节(其中社会实践为40节),平均分布在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四个学期,按照新的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高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基本选定学科,高三主要是全方位备考,不再设置生涯课程。每学期为20节(社会实践10节),每两周一节室内课,社会实践课可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安排。

课程内容设置:第一个学期,主要以第一、二、三部分的内容为主,其中第一部分为重点;第二个学期,主要以第一、二、三部分的内容为主,其中第二部分为重点;第三个学期,主要以第二、三、四部分为主,其中以第三部分为重点;第四个学期,主要以第二、三、四部分为主,其中以第四部分为重点。

总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很晚,目前尚无完整成熟的体系。笔者通过本校实践,结合国内外生涯规划教育情况,形成了个人关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拙见,期望能为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通江中学,巴中,636600)

编辑/张帆 终校/王抒文

猜你喜欢

高中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