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多一点自由
2016-09-10严娟
严娟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由展开活动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活动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的过程。它可以真实全面地体现幼儿发展状况,充分体现幼儿个体差异。观察解读,是教师深入掌握幼儿游戏水平、了解幼儿发展现状的途径,更是对幼儿游戏给予合理助推的基础。在此,笔者将以大班幼儿小木屋游戏为例,从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解读三方面探讨幼儿自主游戏观察解读的策略。
一、寻找三个要点,明确观察目的
教师在观察解读幼儿游戏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目的。先确定自己想要观察什么,想要了解游戏哪个方面的水平和现状,然后带着目的去进行观察。
1.寻找兴趣点
兴趣,是驱动幼儿开展游戏的原动力。有趣的内容和物品,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游戏的欲望。了解幼儿最近感兴趣的事和物,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开展游戏的动机,并为后期的引导策略提供依据。例如:小木屋旁,畅畅将梯子斜靠在小木屋边上,爬上去后拿着竹筒开始敲打屋顶。琪琪激动地对着畅畅喊道:“畅畅,你在干嘛?”畅畅回答道:“房子漏水了,我修理一下!”不一会儿,几个原本扮演士兵的男孩子都搬起梯子加入了修理房屋的队伍……在上述情景中,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产生了新的兴趣点——修理。接下来孩子们的游戏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呢?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兴趣点,继续“看”下去。
2.寻找经验点
“在游戏中,幼儿能创造性地表现和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明自己的游戏。”已有经验,是驱动幼儿游戏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分析幼儿游戏行为发生的原因、游戏发展的趋势,以及可能需要的帮助与指导。例如:钱钱、浩浩、涛涛三个男孩子爬到一群孩子正在“烧饭烧菜”的厨房木屋上面,钱钱突然激动地说道:“煤气管道坏了。”于是,大家用木块作为榔头,敲敲打打认真修理一条看不见的“煤气管道”。浩浩拿来了竹筒,盖在一个小黑点上,不停地转动竹筒,并告诉同伴“煤气管道的螺丝要拧紧了,不然漏煤气”。小“厨师们”见状提出意见:“没有煤气,我们烧菜要来不及了!”于是,钱钱爬下梯子,用小推车装着一个圆木桩赶过来,对“厨师们”喊道:“煤气来了!”在上述情景中,教师能“看”到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修理煤气,让游戏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因此,教师不妨抓住孩子们在游戏中呈现的“经验点”,依此来“看”到孩子游戏的发生与发展。
3.寻找发展点
维果斯基曾说:“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游戏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包含了幼儿所有的发展倾向。”由此,在观察中围绕幼儿的发展点,进行相应的观察与分析也非常重要。例如:“兹兹兹……”,明明用竹筒底部顶着房屋侧面的木块,开始模拟电钻的声音。旁边的钱钱则发出短促的“兹…兹…”声。明明不满地说道:“错了,错了,电钻的声音是兹兹兹的,不是一会儿断掉的!”钱钱不服气地说道:“谁说的,电钻就是兹…兹…的,就像敲榔头的声音!”……孩子们的争执和矛盾,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讯息:孩子们对电钻的声音及其工作状态产生了迷惑和好奇。这些迷惑和好奇,正是孩子们的发展点。抓住这些“发展点”,教师便能“看”到孩子的游戏需求,从而给出合理的助推。
二、借助三个方法,快速有效记录
当教师明确了观察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后,还需在观察中运用策略对幼儿具有典型发展的行为、游戏现象等一一进行记录,如此才能为后期的分析解读提供有效信息。
1.多媒体记录法
多媒体记录法,是指借助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幼儿游戏现场进行拍摄,并在后期用文字还原现场的记录方法。这一方法,能让教师快捷、客观地在游戏现场记录下有效信息,减少记录的干扰和不正确因素。
2.九宫格日志记录法
这种方法源于目前网络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日记载体,九个方方正正的小格子,像做填空题那样“对号入座”,填写上相应的内容,就完成一篇日记。该法运用在观察中则特指以九宫格日志为载体,基于幼儿游戏特点和行为表现,提出九个关键观察要素,便于教师“对号入座”,“填空”式地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为后期的解读与导引做好准备。根据不同观察要素,“九宫格日志”可分为个案观察类九宫格日志、主题游戏类九宫格日志、材料使用类九宫格日志等几种类型。
3.游戏日志记录法
“游戏日志”,是指一段时间内围绕幼儿或游戏场景,持续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语言、过程等进行客观记录和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和分析,了解幼儿或游戏场景的进程与发展过程,进而掌握幼儿需求,给予合理助推。
(1)个案跟踪日志。通过对固定幼儿的跟踪、持续观察,“看见”该幼儿的游戏兴趣、喜好及其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然后再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这会更客观、适恰。
(2)材料跟踪日志。通过对某一材料或某一区域的材料进行幼儿使用频率及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并由此了解到幼儿游戏的兴趣、使用材料时的喜好、游戏行为的成因和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幼儿游戏水平等重要信息,这对后期的分析解读是非常必要的。
三、把握三个维度,深入解读游戏
教师可以围绕“玩了什么”“玩得怎么样”以及“为什么这样玩”三个维度进行解读,“看”懂幼儿游戏的内容、游戏中的细节反应以及他们游戏行为产生的原因。
【案例】幼儿游戏片段观察记录。敌我双方共同搭建好“围墙”后,战役打响啦!畅畅首先将“流星球”甩向加铭,嘴里大喊:“接招!”加铭左跳右跳,一个转身,轻巧地躲过了畅畅的攻击。加铭得意洋洋地大喊:“哈哈,打不着我,打不着我!”说完,奋力向畅畅甩来一个“飞盘”,嘴里大叫:“这回轮到我啦,看我的铁沙盘厉害还是你的流星球厉害!”涛涛手持自己拼搭好的玩具冲锋枪,大叫着冲过来:“畅畅,闪开,让我来!”此时,加铭的飞盘已经飞了过来,并击中了畅畅。畅畅顺势倒地,涛涛着急地大叫:“医生,医生,医生在哪里,快来救救我的伙伴!”加铭则在对面手舞足蹈地开心大叫:“哈哈,我说了我的铁沙盘厉害吧!看你们怎么办!”……
根据上述案例,教师可以作下述分析解读。
1.玩了些什么:关注整体,了解基础
从案例中,教师可以解读到:幼儿们在玩打仗游戏,游戏共有11名幼儿参与,分别扮演了士兵、敌人、医生、护士及流动的病人。幼儿们的游戏情节经历了“准备—开战—照顾伤病员—休息—再开战”的过程。看懂幼儿玩什么,是教师解读的第一步。对游戏场景的整体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们在游戏中的基本情况:他们喜欢扮演什么?游戏是怎么发展的?有什么问题和困难?这些信息的解读,让教师能全盘掌握幼儿游戏动向,为进一步了解细节打好基础。
2.玩得怎么样:聚焦细节,分析水平
从案例中,教师可以解读到:在这样的游戏场景中,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丰富且满足的,从幼儿不断变化的表情、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全情投入”和“全心游戏”;每次“攻击”时所喊的口号、未被击中者的洋洋得意、打中后的手舞足蹈、士兵受伤后同伴着急的大喊……这些表情、动作、语言,无一不在告诉教师,幼儿们正投入在游戏中,自得其乐;加铭飞来的飞盘打中了畅畅,畅畅不但不生气,反而顺势倒地,装作被打败了,涛涛看到后着急地呼叫医生……这些自然、逼真的情节的发生,让教师看到了幼儿们的全心游戏。“游戏反映幼儿的兴趣需要、情绪情感、已有经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因此,第二步是教师需要透过幼儿们的一言一行及神态,了解他们在游戏当下的所思所想。“看”到了幼儿所思所想,才能了解他们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才能看出幼儿们是否在游戏中真情投入、真正开放和真实体验。
3.为什么这样玩:解读背后的原因
从案例中,教师还可以解读到:内在因素——敌我双方的攻击,是大班男孩子们最爱的内容,曾经的“打架”游戏,让他们的“打仗”游戏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而他们的“好胜”心理,让他们总想要分出胜负,从而让游戏变得有目的性;外在因素——小木屋游戏区场地设置中,比较适合玩“打仗”等相关游戏,幼儿所在班有医院游戏区,他们对此非常熟悉,所以在游戏时,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战地医院”的游戏内容,同伴不断冒出来的新想法,激发了幼儿们的游戏,除了分出胜负的内容,更产生了“急救”“协助”等有趣场景。教师除了要掌握幼儿们玩了什么、游戏水平处于什么阶段外,还需要了解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幼儿游戏行为的目的。只有了解了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助推。幼儿游戏行为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两种:内在原因,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已有经验、习惯等等;外在原因,包括生活、学习和游戏的环境、成人的干扰、材料的影响等。
当然,观察解读幼儿的游戏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最好的策略,需要教师用心去感悟,用智慧去观察解读。教师的观察与解读,必须基于对幼儿的了解和理解。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水平,教师在观察解读幼儿时,切忌片面或平行地解读,需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分析是什么背景原因导致了他们会出现这些游戏行为。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