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评价 不一样的结果
2016-09-10杨雪飞
杨雪飞
融合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体系,吸收、融入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以多元化方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实现融合,故而,融合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为了更好地发挥融合课程评价在促进课程目标有效落实,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关村一小按照促进和引导学生多元、自主发展的理念,建立了融合课程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以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为基本内容,以学校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检验标准。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1.认识自我
首先教师在编写教材《金葵花乐园》过程中,在每个单元后都设计了形成性评价表—“我的小脚印”。每个单元学习完成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通过画星星、贴小葵花、涂颜色、写点评等方式,对自己本单元学习表现进行自主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
2.展示自我
班级每月组织一次评价展示活动,学有特长、进步明显的孩子,介绍自己的经验、方法、诀窍,将自己的进步、成功以不同形式大胆展示。这个过程使参与展示的孩子对学习成果有了一个清晰的自我评价,对于其他孩子形成了一种引领、示范作用,在班级内树立了学习榜样。例如:小刘同学是个胆小、羞涩的孩子,平时根本不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但是随着评价展示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欣喜地看到了他的变化。在语文背诵展示活动中,几个同学展示过后,他也高高举起小手要求参加展示,虽然表现并不完美,但我知道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3.激励自我
每个学期末,班级都要组织学生开展“葵园宝贝向前冲”“汇报演出”等评价活动,活动中评委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担任,评价方式突破了“教师单一评价”模式,融入了“生生互动评价方式”“家长参与体验评价方式”。学生既要参加活动又要评价他人,既是考生又是评委,既有比较又有提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和自我体检的评价主体性,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自我激励”的过程。期末“朗读闯通关”评价活动中,学习基础较弱的小李同学由于朗读声音小、语速快被“小评委”们评为不过关,看到这个结果小李哭了。我赶忙为小李打圆场:“其实李同学与其他同学比起来可能还不是特别好,但是今天我们都看到了他的努力,刚才可能是太紧张了,我想同学们再给他一次机会,如果他的声音比刚才大了,我们就算他通过,好吗?”纯真而大度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行!”小李也很配合,吸了口气,定定神,又朗读起来。尽管还是没什么语气可谈,但是声音的确是提高了很多。再看看台下的小评委们,个个聚精会神,比哪一次听讲都要认真。当最后一个字从小李嘴中吐出,小评委们满意地为他打了5分和4分,脸上还流露出对小李的肯定和鼓励之情,那样子好像自己是个懂事的小姐姐、小哥哥,正满含关爱地看着弟弟的进步呢!小李同学顺利过关,一枚印章端端正正地印在小李的闯关手册上。小李的勇敢和努力,同学的宽容和善意,岂是通过一张试卷能够看出来的?我为他们每一个人的表现点赞。新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既能看到优点也能看到不足,大家能够起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作用。
二、教师评价
1.把握课程目标
融合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检验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设计的笔试、闯关、展示、演出等评价形式,要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百词竞赛”考查学生拼音和汉字书写的掌握程度;“计算大王”检验学生口算的速度;“科学闯关”考查学生科学常识了解情况;“小鬼当家”考查学生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又能清楚把握学校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2.提升学生能力
融合课程是将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课程形态。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能力。教师设计的“葵园微店”活动,安排学生模拟商品交易活动,组织学生对商品宣传、推销,对商品价格进行计算;打造“葵园KTV”进行文艺演出、歌唱比赛;模拟“葵园实验室”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进行验证,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建立“葵园书屋”组织学生定期进行阅读交流;开办“葵园小剧场”,将绘本故事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表演出来等。这种富有趣味又有挑战性的活动,作为学生展示的空间以及社会交往的场所,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必然会与他人建立合作式交互主体关系,学会合作、尊重、信任、理解、关爱他人。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获得知识和发展,真实的情境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领悟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
3.关注学生发展
融合课程评价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发展性评价策略。如通过教师“每周一得”进行教育教学诊断,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通过“乐学”进行学生作业诊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完成习惯;通过“团队组合闯关”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价值,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进行学生喜欢的活动等诊断性评价。通过“成长档案袋”进行“形成性跟进式记录评价”,记录学生成长历程。通过“期末闯关”“期末展示”和“宝贝,对你说”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终结综合性评价”,多方面展示学生的成长。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改进。评价是一个持续而循环的过程,评价所得资料,可以反馈到课程设计过程中,作为重新界定目标、改善学习经验的选择和组织、提高教学效果的依据。
三、家长评价
1.关注孩子
融合课程既是学校内部学科间的融合,也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为此,我们要求家长积极参与到融合课程之中,关注孩子成长,请家长共同参与对孩子的评价,每周对孩子进行点评。这种评价方式,既给家长提供了评价权,又使家长认识了孩子的进步与不足,有利于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2.认识孩子
学校每学期末开展一次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将孩子们自制钟表、自创绘本、手工制作、美术作品、特色主题作业等学习成果在教室进行布展,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文字介绍,并组织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家长发出邀请,邀请家长参观孩子们的成果展。展示过程中,安排成果汇报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展示进步的空间,让学生和家长共享进步成果。整个活动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重视孩子的体验、操作、实践,让孩子对知识学习转变成有趣、好玩的生活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参与体验评价方式”对孩子的学习表现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客观评价,这种评价既让家长认识了自己孩子的成长进步,同时通过横向比较,也看到了孩子的不足,为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提供了参考。
融合课程的评价活动,使孩子们没有考试的压力,反而像游戏一样轻松快乐;评价不再是学科教师独揽大权,而是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从不同视角观察闯关者的表现;评价结果不再以一张试卷作为唯一标尺,而是在活动中考虑学生的综合表现,更加关注评价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的激发,着力促进人的发展;评价中鼓励学生合作,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理,同时培养了人际交往意识,对闯关者给予了更加开放的空间,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正是这种考核方式的改变,使考核更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潜在能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可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与其说是期末评价方式的一次变革,不如说是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不一样的评价,带来的自然是不一样的结果。在如此改变的评价中,我们看到每一个学生都如小小的葵花,面朝阳光,舒展着每一片金色的花瓣,自信地绽放!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