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士存 为南海主权发声

2016-09-10余维峰

中华儿女 2016年13期
关键词:研究院智库南海

余维峰

“自从与南海结缘,我的心就在这里,不管前路如何坎坷,我都会坚持下去,不辱使命,报效祖国”

吴士存,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副院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他从事南海问题研究20多年,曾参与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1996年创立中国南海研究院的前身——海南南海研究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他曾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先后参加美国政府“美国外交政策溯源”专题、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高级政府管理”等研修项目。

从来时的黑发到如今的满头白发,吴士存为南海研究事业付出了全部心血。他深情地说:“自从与南海结缘,我的心就在这里。我将带领中国南海研究院继续战斗,致力于南海问题研究,打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智库。尽管前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不管前路如何坎坷,我都会坚持下去,不辱使命,报效祖国。”

万事皆能,惟不言弃

中国南海研究院的成立可谓应势而生。1990年代中期,南海问题因1995年美济礁事件而明显升温,美国发布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南海问题的官方政策声明,并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同时,中越两国于1974年和1977—1978年就北部湾划界问题进行过两次谈判,但均无果而终。1991年,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再次启动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作为谈判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海南省外事办公室需要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北部湾沿岸历史、地理与社会现状等问题的调研。

当时国内有关南海的历史文献还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收集与整理,所有调研工作都从零开始,要进行大量现场调研、人物采访,在海量的文献资料库中检索、查阅、筛选出有用资料,再撰写、完成调研报告,而且搜集资料还是传统的翻卡片式。每拿到一份文献资料,都必须经过查阅索引、书库查找、逐一解捆、翻阅摘抄、打字刊印等多个繁琐步骤,但调研队伍仍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查阅了200多种古籍、书刊,以及50多卷档案,走访了近百家单位和个人,撰写了3万多字的专题报告,圆满完成了外交部委派的工作任务。调研成果在北部湾划界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吴士存也认识到加强南海研究在解决有关争议问题中的重要性。

这次调研有两个巨大收获:一是积累了相当一批文献资料;二是形成了一支具备一定专业研究能力的人才队伍。南海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也关系到海南省的对外开放和开发建设。

调研结束后,吴士存开始思索如何搭建一个载体将这笔珍贵的“资产”保留下来,并进一步丰富。1996年2月,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海南南海研究中心。200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海南南海研究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南海研究院,在政策和业务上受外交部和国家海洋局的指导。与此同时,中国南海研究院也成为我国唯一以南海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研究机构。为进一步拓展南海研究事业,完善学术网络,2013年1月,研究院成立中国南海研究院北京分院。

从2006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中国南海研究院新院址,2008年启动建设,2011年4月28日新址落成,到现在已经整10年。

吴士存说:“我们看到了南海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但这个事怎么做,如何实施,需要的人力和物力从何而来。最初没编制、没经费吸引不来人才,也走不出去,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更名申报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失败后又继续,再失败再继续,终于在关键的一步找到有效途径到达终点。还是那句老话‘万事皆能,惟不言弃’。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

2016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由中国南海研究院和印尼战略研究中心共同牵头发起的“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是一个国际机构,旨在为推动中国和东南亚有关国家的海上合作提供新的平台。南海问题需要和平解决,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需要稳定,中国和东盟需要提升互信。但近年来,由于域外国家的介入,南海和平稳定受到威胁,这不符合中国与周边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的利益。

从吴士存坚定的眼神里,从他沉稳却又激情澎湃的语调中,记者看到了一种气度、一种情怀,爱我南海、爱我中华,没有这种大爱,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南海研究院。

打造中国特色智库

现代智库是一个源自西方的概念,多指专门为有关机构提供战略性研究和策略性建议的咨询单位。2009年,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在研究院考察时指出,中国南海研究院要承担起探索中国特色智库建设道路的任务。

近年来,中国南海研究院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和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积极开展涉南海问题公共外交、海洋维权与决策咨询、海洋高端人才培养和国际智库合作网络建设等工作,同时为海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研究院已就南海问题与多国智库建立固定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许多政府官员也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参与相关活动,这既能更加清晰地向有关国家传递信息,又為政府外交工作保留了足够空间。

2015年,中国南海研究院在美国华盛顿设立中美研究中心。该中心是我国第一个走向美国的智库,关注主题除南海问题,还包括中美关系、中美如何应对全球挑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吴士存说:“建设现代化智库,服务于政府的决策,引导公众舆论,需要实现智库的独立自主发展,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体制内发展和体制外发展相结合,发挥独立自主的特点,但一定要坚持客观标准,以服务于国家和民族发展利益为永恒的追求。”

中国需要培育一批涉海专业智库,通过智库培养人才,扩大人才队伍,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做出贡献;需要培养能够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发声的智库人才和意见领袖,如此,中国将来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打造中国特色的智库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还需要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责任担当,勇往直前。

中国南海研究院的根本使命是服务于国家利益,服务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强国战略,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治理南海,保障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南海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而海上贸易的60%需经过南海通道。中国原油进口约有60%依赖于南海通道,特别是进口自非洲和中东的石油全部需经南海通道运输。因此,南海是中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在南海问题上,我国面临的挑战很多,第一个是法理,第二个是规则制定,第三个是话语权争夺。我国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就南海问题发声,影响国际舆论的走向。中国南海研究院参与了很多涉南海问题的公关外交,一直致力于改变目前对我不利的局面。除了提供决策参考,研究院还要引导和塑造国际舆论。中国迫切需要在国际场合有效发声,争夺南海问题的话语权。中国南海研究院的影响力,除了媒体、舆论,还有学术界,特别是使用英文有力阐述观点、主动发声,同时将相关成果在西方出版社出版,使国际社会了解南海问题,了解中菲之间南海争议的实质。比如,研究院一系列涉及南海问题的书籍在英国出版社出版,通过这些出版社的销售渠道,这些著作的影响力就能快速传播出去。

培养更多的“大人才”

吴士存坦言,我们需要在国际社会上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需要强有力的声音反击菲律宾仲裁案对中国在南海主权和主权权利上造成的伤害和威胁,制定反制措施,以儆效尤。“我们的反制措施要使得其他国家付出的代价大于收益。但中国现在能在国际上发声的‘大人才’不多,要培养能在国际上有效发声的人才,能够服务于国家利益维护,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人才的重要考量标准是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语言是基本功,要有很强的英语能力,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国际法、海洋法,要对南海问题有一定了解,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因此,我经常观察有哪些好‘苗子’,然后通过学术培养,让其参加国际会议,积累经验,希望有一天能真正走上国际舞台,代表中国有效发声。”

吴士存说:“在外交部支持下,研究院于2012年向国家外国专家局申请设立了‘南海维权百名人才培养计划’,4年多来,我们一直在培养海洋法博士,储备人才。越南把在欧美留学获取博士学位的人通过一系列政策吸引回国,效忠国家,已经有一批学者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为越南发声。很多参加国际会议的越南年轻学者都非常优秀,在谈到南海问题时,态度立场坚定。我国完全有条件做得更好。目前,中国南海研究院在国际舞台上的人才培养已经形成第二、第三梯队。第一梯队在美国华盛顿,同时也通过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培养人才。培养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单打独斗’的人才需要时间和资金、精力的投入,同时要给他们机会锻炼。人才需要历练,需要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同时还要后继有人,提升年轻一代对南海问题的关注。”

今年,中国南海研究院会面临更多挑战。研究院作为涉南海问题研究的智库,公共外交任务繁重,需要参加国际会议,主动走出去,向国际社会宣介中國和平发展和南海政策。中国并没有在南海搞军事化,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建设基础设施,这些设施主要是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例如海上搜救、维护航道安全、提供助航设施,这些不是军事设施而是民用设施。中国是在行使大国的国际责任,兑现承诺,提供公共产品,如果有行动也是反“军事化”,是针对他国挑衅我国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反击。

心里装着祖国,心就山高水阔,从吴士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胸襟,历史也赋予了他独特的使命,他的大眼界、大智慧、大涵养、大气度给我们展现了属于生命的最炫目的光亮。

责任编辑 李菡丹

猜你喜欢

研究院智库南海
南海明珠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不是我!是他捣乱!
南海农民赤卫军
美国威胁 南海安全
云端旅行
嘉宾邵青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