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生命的“天使”

2016-09-10郑贤森

当代党员 2016年13期
关键词:陈瑶医学科监护室

郑贤森

1990年,19岁的陈晓琴成了一名护士。

入职前,她庄严地举起右手:“我宣誓: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谨誓!”

随后26年,陈晓琴谨记南丁格尔誓言,从乡镇中心医院调到县人民医院,又相继在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工作……其间,这个小姑娘逐渐成长为全县闻名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怎样当一个好护士?”曾有同仁问陈晓琴。

“一个好护士,需要扮演好四重角色。”她这样回答。

面对危难,要当好“战士”

1999年,梁平县人民医院创建ICU(重症监护室)—— 一个离死神最近的地方。

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不仅仅意味着辛苦、忙碌,更时刻充斥着死亡的阴影和病魔的残忍。

科室成立之初,没有人愿意调过来工作。

陈晓琴主动请缨,成为县医院ICU创建者之一。

至今,ICU建立已有17个年头。

同事们眼里的陈晓琴,也逐渐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发,梁平震感强烈。

因为余震不断,普通病房的病人和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转移到了空旷地带——而重症监护室里多是危重病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随意移动。

对那天,加入重症监护室不久的年轻护士唐小琼记忆深刻。

“我当时真是吓得六神无主,差点就扔下病人自己跑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唐小琼说。

危急时刻,是陈晓琴给了她坚守下去的勇气。

在余震不断的日子里,陈晓琴一直坚守工作岗位。

白天,她与护士们一起查房,耐心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评估病人、动态修定护理计划,督导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保证设备仪器的正常运转……晚上,她也不回家休息,冒着余震通宵留守值班室。

“危急时刻显身手,陈晓琴就像一个关键时刻勇敢出手的战士。”重症医学科主任蒋光红这样评价。

“护士长,你胆子真大。”事后,唐小琼对陈晓琴说。

“如果我稳不住的话,大家肯定就全乱了,病人们怎么办啊?”对此,陈晓琴轻轻一笑。

而这话,后来成了陈晓琴的口头禅。

同事们已记不清这句话被她说过多少遍,但大家知道,只要有需要,她永远会冲在最前面。

面对患者,要当好“亲人”

2015年11月,陈晓琴获评主任护士资格,成为梁平县护理行业第一位获此职称的专业护士。

陈晓琴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不仅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更赢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点赞。

2015年底的一天,38岁的丁晓炼不幸摔伤,随后出现四肢知觉和运动功能丧失。

从此,丁晓炼被迫瘫痪在床。

随着病情加重,丁晓炼出现多种并发症。

家属不忍放弃,将丁晓炼转至梁平县人民医院治疗。

“入院时他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气管已被切开,不能自主呼吸。”陈晓琴回忆说。

虽然丁晓炼病情严重,但是陈晓琴始终没有放弃。

每天查房的时候,陈晓琴都会俯在丁晓炼耳边,鼓励他:“我比你大几岁,算是你姐姐,我都没放弃你,所以你也不能放弃自己……”

在陈晓琴不断鼓励和精心护理下,奇迹发生了。

經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丁晓炼竟然醒了。

“陈姐姐!这些红袜子是送给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的新年礼物,象征新年红红火火。”春节前夕的一个早上,丁晓炼的妻子将一大包厚厚的袜子送到陈晓琴的手里,感激地说。

从业26年间,陈晓琴不仅扮演“姐姐”,也多次“客串”患者的“女儿”和“妈妈”等各种角色。

在患者眼里,陈晓琴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护士,更是自己在医院的“编外亲人”。

解急救难,要当好“及时雨”

2016年4月25日下午,陈晓琴和一名医生将1万元捐款送到重症患者李鸿的父亲手中。

李鸿的父亲颤抖地攥着钱,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原来,李鸿因车祸身受重伤,因无力承担后续医药费用,被迫转院至梁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保守治疗。

为了给李鸿治病,家里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举债20多万元。

陈晓琴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为李鸿垫付医疗费,每天亲自为他做康复按摩;又动员同事进行爱心捐款……终于解了李鸿的急。

经过持续接受治疗,李鸿的身体一天天康复。

“我们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应该具有一颗仁爱之心,帮助他人,关爱社会。”陈晓琴常这样说,也这样做。

2013年,陈晓琴主动要求下乡支医,指导和林镇中心卫生院积极开展急救技术培训、改造护理操作流程……当年,和林镇中心卫生院各方面工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015年,陈晓琴与新盛镇铁树村癫痫病老人陶友碧和她的痴呆儿媳妇结为帮扶对子,定期上门为她们进行检查、送医送药,又为陶友碧在红旗中学就读的孙子进行全面体检,资助她儿子完成皮质瘤切除手术治疗……

传道授业,要当好“老师”

在医院,年轻护士们都称陈晓琴为“陈老师”。

称“老师”,不仅因为陈晓琴护理经验丰富,更因为她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不少护理人才。

2007年,陈瑶进入重症医学科,在陈晓琴手下当“徒弟”。

在陈瑶的印象里,老师平时总是和颜悦色、轻声细语,脾气好得不得了。

而陈瑶做梦也没想到,这样一位好脾气的老师,也有“凶”的时候。

一天早晨,陈瑶给病人抽血时,将两个床位病人的标本瓶放到了同一个治疗盘里。

陈晓琴发现后,非常严肃地批评了陈瑶:“两个病人的标本瓶不能放在一块,如果一时疏忽将血样放错了瓶子,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陈瑶心里还有些委屈,低头沉默不语。

第二天,陈晓琴专门找到她,敞开心扉,把一次粗心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的道理讲了一通。

话不多,理很顺,陈瑶思想一下子通了,对陈老师的钦佩之情又多了几分。

“总听领导和同事说陈护士长是护理专业的高手,有什么问题找她准能解决,来了以后一接触,才发现果然名不虚传。”重症监护室轮训护士陆婷感叹。

这些年,在陈晓琴的推动下,重症医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护理人才——全院29名护士长,有14个是从重症医学科走出去的。

而随着队伍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重症医学科的业绩也日益提升——近三年来,重症医学科共收治危重症患者3000多例,参与大型车祸事故抢救10余起,科室连续10年在综合质量考评中荣获“优质护理一等奖”和“院感控制一等奖”等荣誉。

猜你喜欢

陈瑶医学科监护室
五分钟男友
徐传 陈瑶 夏紫君作品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蛙鼠新传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陈瑶、刘志勇设计作品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